热评:北京为何不要求台湾航空公司“改名”?

中国大陆民航局从今年4月开始,不断要求世界各家航空业者,将各自网站的台湾标注为“中国台湾”,目前多数航空公司已陆续配合大陆的要求作出调整,尽管还有几家航空公司没有改动,但也强调会在大陆要求的最后时间内完成。这是两岸关系恶化导致北京实质压缩台湾国际空间的新发展。

不过,在由于贸易战导致中美关系政治氛围不佳的大环境下,美国的航空公司并没有明确表示要遵循大陆的要求,后续大陆会对美航空公司会采取什么制裁手段值得观察。

在这次的事件中,有一个特殊现象,即大陆并没有把台湾的中华航空和长荣航空列入这次的调整名单之中。这两家台湾航空公司得到了“特殊对待”。

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

多家航空公司把“台湾”改为“中国台湾”

针对这个奇特的现象,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北京强行要求台湾航空依照外国公司调整名称的话,某种程度上将让外界认为台湾也是一个“外国”,这当然是北京要避免的结果。此观点不无道理,但北京这么做或许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两年来,大陆不仅对蔡政府已读不回,而且越来越不忌讳与蔡政府发生任何的政治抗争,并且开始全面遏制台湾的国际空间。在两岸的博弈变化中,民进党逐渐并完全处于了被动局面,蔡政府越是强烈抵抗大陆,其自身和民进党遭遇到的伤害就是越大。同时,在如此的境况下,北京不断加大惠台政策的力度,吸引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尤其年轻人离开台湾西进大陆工作学习。

北京一硬一软的策略加速了蔡政府和民进党的在岛内的支持率持续走低。

惠台政策的对象不仅仅是台湾百姓,同时还包括台湾企业。在今年4月的博鳌论坛上,习近平接见了台湾企业代表,强调“加快给予台湾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大陆已经把推动台企“陆企化”当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重要举措。台湾鸿海集团旗下“工业富联”在A股以破纪录方式上市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由此可见,大陆对台湾的企业主调是合作融合,如果台企并不是在实际行动上属于台独支持者,大陆的做法就是尽量避免两岸政治冲突对台企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这次改名事件中,如何避免长荣和中华两个航空公司陷入不必要的政治冲突是北京考量到的一个因素。

另外,尽管大陆并不忌讳与民进党展开政治博弈,但是会考量政治博弈的后果。今年是台湾的“九合一”选举,炒作两岸议题获取选票历来是民进党竞选期间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大陆强行要求长荣航空和中华航空修改名称,可以毫不怀疑的讲,这势必会引起民进党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政治操作。随着选情的日益紧绷,该议题必定会被民进党当作“难得机遇”加以炒作利用,甚至有可能会炒作延烧为另一个具有民粹化的事件。周子瑜事件、太阳花事件都是前车之鉴。

因此北京为了避免在选举期间制造出可以被民进党利用的机会也很难去强行要求两家航空公司做出名称上的调整。

民进党立法委员建议中华航空改名

总之,大陆在让航空公司改名的事情上耍了一个小小的“心机”,从中可以看出北京在对台工作当中的一些技巧。北京的做法既让蔡政府气愤难当,同时也杜绝了民进党在这件事情上展开大幅度操作发挥的可能,这是北京的一个聪明之举。

台国安会秘书长李大维针对此事回应,“会鼓励民众拒搭这些航空公司来抵制”。对此,包括Yahoo奇摩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民调均显示,绝大多数台湾百姓不会响应配合。

不得不说,北京对台工作越来越成熟了,而民进党在处理大陆的问题上却貌似越来越没有章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