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贴:日本为何援助中国3万亿 在华日本人道真相

10月23日,赶在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中国前,日本政府宣布不再设立新的对华援助,加之自2008年起就终止的日元贷款,至此日本政府持续40年、超过3万亿日元(1日元约合0.0089美元)的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终止。对于日本政府的对华开发援助,在中国历来是存在争议的,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后,在日本也发生了争议。那么,日本是如何看待对华开发援助,日本为何要援助中国,真的是对中国放弃战争赔款的补偿吗?一位网名“和气猫”的在华日本人士在中国新媒体上的一系列文章做出了解答。

就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前夕,日本政府宣布终止已经有40年的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图源:VCG)

如何看待中国放弃战争赔款

首先,就战争赔款问题,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竹内实曾以1955年中国政府公布的战争损失为基础,按照当时的汇率1美元约合360日元做过估算,日本对华战争赔款约为52万亿日元,而日本1970年财政收支之和才9.4万亿日元。在和气猫看来,高达日本1970年国库收入10倍以上的战争赔款,“日本可能‘准备了’吗”?也就是说,对于52万亿日元的战争赔款,日本当时“无论怎么算都是无法支付的”。

对于中国政府放弃日本的战争赔款,日本是感动的。据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回忆,当他1972年访华周恩来表示“毛主席说了,放弃赔款要求。要赔偿的话,日本人民负担重”时,竹入被感动了。“原来我想过可能非要赔偿500亿美元左右不可,这出乎意料的回答让我身体发颤”,“周总理的话感动了我,他早就读懂了日本的心思,看出即使日本有心支付,如果中方提出索赔,自民党将无法搞定。”

当然,对于战争赔款,当时日本国内很多人也与竹入一样,认为日本应该对中国支付“最高级的赔偿”,如时任日本外务省中国课长桥本。但在周恩来公开表示放弃后,日本认为“日方如果再提出赔偿,很可能伤害了中国最重视的面子。所以,日本除了感激地接受中方的放弃索赔的决定,别无他法”。

由此,日本也就“勉为其难”地不再向中国提出战争赔偿问题。不过,当时也有日本学者提出,“即使不以赔偿的名义,日本对中国,难道不该支付比他国更高额的赔偿吗?这是战争责任的具体化。”

中国政府的放弃战争赔款,固然使日本感动,解决了当时中日改善的关系的一大症结,但表述的模糊性也使中国战争受害者在此后寻求民事赔偿时常常陷入困境。如战争期间曾被掠往日本当苦力的中国劳工,其在日本对当事企业、日本政府提起的民事诉讼,几乎全部被日本法庭以中国政府已经放弃战争赔偿,受害劳工的赔偿也包括在内一并放弃,而驳回中国受害劳工的诉求。

1972年,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右)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宴上低头向周恩来(左)敬酒。此前,中国通过周恩来传达出的放弃日本战争赔款,令日本人感动(图源:VCG)

日本为何援助中国

在和气猫看来,日本之所以援助中国,首先在于对中国普通民众生活困苦的同情。毛泽东时代尤其是文革,中国处于“孤立于世界的内乱状态”,同时又对外输出革命,民众的生活极其困苦。

1960年代,中国开始从日本进口尿素后,在日本作为垃圾扔掉的尿素尼龙包装袋,却被中国人哄抢做成了衣服。这样一幕传回日本后,令日本人震惊了。“日本认为,如果不把中国尽快拉入世界、结束孤立状态,中国民众只会面临更深的困苦。”

其次,在日本看来当时的中国就是今天的朝鲜,“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极度贫困的国家,会做出什么事情来谁都难以预料”,这对日本是一种威胁。日本早就拥有制造核武器的技术,但并不想通过制造核武器来保护自己,因而试图通过援助中国,使中国民众生活得到改善,“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经济与世界有密切联系,那么,中国孤注一掷用核武器害人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低。这是日本为亚洲和平乃至世界和平能做的贡献。”

1990年代一位和气猫的长辈也指出,“中国人一旦尝到赚钱买好东西过好日子的滋味以后,要退回毛时代恐怕是不可能了。中国人过上好日子,对我们日本的安全是有好处的”,并认为这是当时日本民众的普遍心态。

也就说,在日本看来,之所以援助中国,与中国放弃战争赔款毫无关系,一方面出于对中国的同情,一方面使出于对日本国家安全的考虑。这两个原因实际并不是分开的,通过援助改善中国民众的生活,正是改善日本国家安全的手段。

在和气猫看来,日本的援助对于中国的发展居功厥伟。1980年代的中国虽进行对外开放,但要资金没资金,要技术没技术,基础设施和能源严重不足,“根本没有外商愿意进来投资,本国企业也难以发展”,正是日本的“无偿援助和日元贷款为中国经济列车修复了残破的车体,铺设了轨道”,“当时除了日本,没有哪一个国家对中国给予这样的援助。”

后援助时代中日关系

公允地说,日本政府的援助、日本的资本与技术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实帮助很大。1980年代的日本,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就像今天的中国崛起一样。在日本的“雁形阵”经济规划里,日本作为雁头引领东亚经济发展,东亚包括中国以及亚洲四小龙在内作为“雁形阵”的成员,次第接受日本的产业转移,纳入日本的经济体系,从而东亚形成以日本为中心的产业分工体系。日本凭借这一体系足以与美国在经济上相抗衡,一如今天的德国,以欧盟为平台,将东欧各国纳入自己的产业体系,俨然有欧盟话事人的架势。

世界制造业确实如日本所预想的那样,向东亚各国梯次转移,造就了东亚地区的繁荣。但日本没有预料到的是,中国这条“睡龙”一遇风云就直冲云霄,如黑洞般吸引各国投资与制造业的转移,竟然取代日本有在东亚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产业分工体系的趋势。中国的这种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使对华援助在日本产生争议,尤其是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后,这种争议更是不断发酵。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是日本的两倍以上,日本对华援助也减少到每年数百万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4美元),日本取消对华援助只是时间问题,对于双方都不意外。

不过,在和气猫看来,对华援助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日关系的支柱,日本终止对华援助后,中日关系还剩下下什么,“就要看以后了”。解答这一问题,构建后援助时代中日关系的支柱,恐怕也是安倍此次访华所担负的使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