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董事长王健7月3日在法国南方风景胜地离奇坠亡引发的猜疑不断,生前最后专访王健的中国经济周刊周四披露了至今仍未发表的内容,报道形容王健受访时“笑容难掩焦虑”, “深切不安”,甚至反问媒体:“有人害你抢你,你给不给?”
王健突然接受这次媒体访问,据说连海航内部也感到意外。这是作为海航联合创始人王健25年唯一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报道说,这个专访是4月12日在海南省海口市海航总部大楼30楼会议室进行,时间长达4个多小时。
报道指王健之所以接受专访是“真正做到不回避任何问题,直面所有质疑”,包括当时引发海内外震撼的海航事件,敏感的股权问题,以及海航种种神秘的房地产交易,还有王健本人称之为“不便往外公布的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报道说,“在初见记者的开场白中,他便主动提起过去一年令海航陷入焦头烂额的质疑。像是压抑已久的委屈,不吐不快”。报道形容王健“有一种深切的不安感,并且毫不掩饰”。
十九大召开前数月,海外纷纷报道中共内斗激烈。外界纷传海航发家与王岐山关系密切的问题也被认为是海航被卷入权斗的一种表现,对此,王健也断然回应:“如果说攀附任何一个权贵,海航也不可能活到今天。你看那些攀附权贵的企业,有活着的吗?不可能!” 他讨厌外界把海航与明天系及安邦做比,报道指他谈话中“有些激动,再次猛地坐直了身子”强调:“海航和他们有本质的区别,他们以搞保险、金融为主,海航是以搞实业为主,这是一个本质的区别。”
2016年起,海航就陷入了一系列丑闻,负债累累,海外并购被查,融资困难,卖地套现等等。文中没有明确讲是采访时否提及郭文贵去年爆料海航,指称海航是王岐山家族的白手套,造成强烈轰动的事件。但王健回答:“完全没有想到,脑袋都大了”。报道描述,王健突然带点激动地吐槽:“做企业很难,好也不行,坏也不行。好,有人来抢你,坏,有人害你。如果别有用心的人来害你,抢你,你给不给?你告诉我怎么办?”
这项报道称,王健这种不安是“来自险恶的商业竞争,还是其他方面,不得而知”。但可肯定的是,“这种不安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对股权处置方式的选择”。
当记者问到“成立海南慈航公益基金会算是一种办法吗”时,王健没有接话。
陈峰与王健各拥有海航14.98%的股份,慈航公益基金会则拥有超过一半股份。王健曾披露,基金会由他提议,如果股权人死去或辞职,必须将股权交回基金会。海航后来据此发表了声明。
王健已经身亡,按照前述声明,王健持有的海航股份将归基金会所有,现在究竟如何发展,也引起外界的各种揣测。
根据彭博社报道,海航债务高达6000亿元人民币,虽然北京当局决定“抢救”海航,最后能否获救,也很难断定。
海航引发的争议远远没有终结。学者荣剑认为,海航必须向公众回答三个问题,1,海航何时私有化?高官将国企化为私企的资金来自何处?贯君是谁?为何此人可以成为海航第一大股东?慈航基金为何注册在美国?谁在操盘这一基金?此基金的公益性究竟施予谁?由这三个问题而来的第四个问题是,既然海航已是私人企业,为何要用举国之力来拯救海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