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倡议修建了一个粮仓 大灾荒时救了无数人性命

1900年,陕西关中发生大灾荒。

陕西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向来被视为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然而,自唐朝以后,关中水利建设、农田建设多年失修,导致经常发生大灾大旱。每当灾害发生之际,总是赤野千里、寸草不生。

在1900年之前,关中每次发生大灾荒,朝廷便会组织赈灾,从外省调集粮款。可是,由于陕西交通不便,粮食运输极为困难,以至于“远水救不了近火”。在这种情况下,灾民们只能坐以待毙。

不过,在1900年这次大灾荒中,陕西关中的灾民心里不那么慌了。因为15年前,朝廷在陕西修建了一个大型粮仓——丰图义仓。大灾荒发生后,朝廷下令就近打开粮仓赈济灾民,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所以,虽然1900年关中大灾荒规模远胜于前,但死于大灾荒中的灾民,却少了许多。

丰图义仓的修建,归功于一个叫阎敬铭的大臣。

阎敬铭,字丹初,陕西朝邑赵渡镇(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人,生于1817年。1845年,28岁的阎敬铭参加会试金榜题名,成为新科进士,步入仕途,任职户部主事。1859年,湖北巡抚胡林翼听说阎敬铭担任户部主事期间刚正不阿,很是钦佩,便奏报朝廷,将他调任湖北,总管湖北前线粮台营务,为胡林翼管理后勤。

从科举制度这条路走上仕途的读书人,大多善读圣贤书,理财之类的实用技巧不是他们所长。所以,清朝善于理财的官员少之又少。阎敬铭是少数善于理财官员中的一员。他为胡林翼管理后勤期间,打理得井井有条,让胡林翼可以专心于前线战事。

胡林翼很欣赏阎敬铭,称赞他“公正廉明,实心任事,为湖北通省仅见之才”。在胡林翼的推荐下,阎敬铭被擢升为湖北按察使。

其后,阎敬铭历任湖北布政使、山东盐运使、山东巡抚等职。

1877年,就在阎敬铭任职山东巡抚期间,关中发生大旱,饿死了很多人。特别是阎敬铭的故乡陕西朝邑一带,灾情尤为严重。山西等地也受到波及。阎敬铭奉命到山西视察赈灾工作。这场灾荒,给阎敬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何在灾荒降临时,及时赈济灾民,将灾难降到最低呢?阎敬铭苦苦思索这个问题。1882年,阎敬铭任职户部尚书,管理国家的钱袋子。他奏报朝廷,建议在经常发生灾荒的陕西关中修建一个大型粮仓,丰年置仓积谷,灾年开仓赈民,能够有效地抵御灾荒。

朝廷迅速批准了阎敬铭的建议。当年,朝廷在陕西朝邑赵渡镇开工修建丰图义仓。1885年,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开始存放粮食。丰图义仓共计耗资3万多两白银,占地面积约20余亩,可储存各类粮食5200吨。丰图义仓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座民间粮仓,慈禧太后欣然题字“天下第一仓”,并在仓顶赐“虎”、“龙”二字。“天下第一仓”名副其实。

丰图义仓建筑格局为城中城,分内城和外城。外观酷似一座古城,城墙又高又厚,不但可以存储粮食,还因为具有一套坚固的安全防御系统,可以当做军事建筑使用。这种设计,有效地保障了存储粮食的安全。此外,丰图义仓在防水、杀虫灯方面,都使用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设计。

丰图义仓投入使用10多年后,在1900年关中大灾荒中第一次派上了用场。大灾荒发生后,朝廷下令丰图义仓开赈放粮,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据丰图义仓志记载:“回忆辛丑赈济,全活无算,无不归功斯仓。”因此,人们将倡议建设丰图义仓的阎敬铭为“救时宰相”。

为什么说阎敬铭是“宰相”呢?这是因为阎敬铭曾经在1883年任职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协办大学士。1885年,又授予东阁大学士。清朝不设置宰相,同时任职军机大臣和大学士者,都被视为宰相。

可惜,阎敬铭没有看到丰图义仓开仓赈济灾民的那天。1892年,阎敬铭病逝于山西,享年76岁。

阎敬铭病逝了,丰图义仓的故事却还在继续。100多年来,丰图义仓历经岁月沧桑和战火的洗礼,屹立不倒,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当地重要的储粮基地。

2006年,丰图义仓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参观。

【参考资料:《清史稿》《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