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为何多次坠机:中国还需努力10年

此前报道称,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张洪贺中将近日表示,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舰载战斗机来取代正在使用的歼-15。同时也有这一机型在技术上不够完善需要尽快更新换代的声音传出。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甚至据此得出结论称,歼-15存在无法排除的缺陷,中国希望替换掉它。

这些说法到底有多可信?

俄罗斯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做出了解读。

似乎现在得出这些结论还为时尚早。歼-15将很可能在很多年甚至几十年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舰载航空兵的基石。飞机将得到改进,现有缺陷将逐步得到根除。中国研发下一代舰载机已经不是新闻,这并不意味着现有机型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筹备现有机型的批量生产阶段就开始研发下一代是中国军事航空业的原则。

例如,早在中国第五代战机成都歼-20启动量产前,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就开始研制第六代战机。之前还有零星消息称,歼-31(FC-31)海军版或成为未来舰载机。

然而,问题在于,即使是最基础的歼-31陆军版,也还在接受飞行测试,而且还处于测试的早期阶段。经过大幅改动的第二架原型机于2016年底才开始进行测试飞行。在陆军版完成测试前还需测试一系列原型机。

陆军版测试(可能需要几年)结束、启动歼-31生产后,将筹备正在研制的海军版的飞行测试。海军版将吸收基础版测试的所有经验,但由于在舰载方面做出的改进会与现有机型有很大差别。相关工作将持续数年时间。之后将启动量产,解决不可避免的质量问题,研究飞机的应用策略。

首架歼-31舰载机在20年代中后期前未必能达到初始战备状态,在此之前中国将不得不继续使用歼-15。

歼-15四次坠机说明其存在诸多细微问题,这不足为奇。因为中国曾为节约成本,放弃购买俄罗斯苏-33战机及其生产许可,转而向乌克兰廉价购买用于测试的苏-33原型机T-10K-7。买下这架不能飞的飞机后,中国工程师开始研发它的改进版。T-10K-7是前苏联生产的多架苏-33重型舰载机的全状态原型机的其中一架,原型机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大量问题。随后俄军在其基础上生产了经过改进的试验飞机。也就是说,以T-10K-7原型机为蓝本改进而来的中国歼-15难免存在诸多小问题。

与1991年生产的后续原型机相比,T-10K-7的状态相对较差,俄军针对试验过程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但这些后续改进并未出现在T-10K-7这架飞机上。

而与此同时,俄罗斯在研究和改进这一机型、制定正确的使用方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结果歼-15的设计工作受到耽搁,耗资巨大,而首批飞机又不太可靠。

尽管如此,歼-15的基本构造十分适合海军版重型战机,它有着该级别战机应有的大航程和强力武器。与解放军岸基航空兵和空军正在使用的歼-11B/BS、歼-16和苏-30在结构上相近、从使用角度来看高度统一也是它的优势。看来中国人在耗费额外的时间和资金后,正在逐步克服现有困境,未来会拥有一款可靠而强大的舰载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