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考上了清华北大,究竟和我有什么关系

新华字典里,有一句经典的例句:“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多年来,很多人都觉得,这句例句也只真的是只是一句“例句”。

因为,先别说考上北大清华和念了技校的人的前途是否真的一样,就说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处在考上北大清华的同一条起跑线上。

01

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

前天,一篇报道——准确来说,是一块屏幕,扎到了很多人的心。

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发表了一篇有关“远程教学”的报道,里面讲到云南国家级贫困县禄劝县的云南禄劝第一中学,通过与商业机构的合作,成功在该校开设了“直播授课班”,与其近千公里外的全国名校成都七中进行视频直播连线,进行远程教学。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正如文章里提到的“一块屏幕带来了想象不到的震荡”,总的来说,主要有3点——

贫困学生成绩的总体提升,与成都七中的平均分从七八十分的差距,拉近到只有十多分,升学率有了明显提升;

成功让从贫困县外流到省会级大城市的学生回流到县里学校;

贫困学校的教师虽然起初有所抵触,但之后基本上都接受了这种教学方式,而且后来更发现,这种名师直播教育,对当地贫困县的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此结论来源于:知乎,他自称是其中一家受直播教学援助的学校中的一位老师)。

有人惊叹道:这是真真正正的“教学相长”。

来源:知乎@三新青年

当然,禄劝一中,只是这一批远程教学的200多家合作学校之一,但此番“壮举”,已经足够让人印象深刻。

但是,也有不少教育界人士对此番成就表示谨慎的乐观,毕竟,这篇冰点周刊的报道,标题是: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

对啊,这一切,都只是个“可能”。

对于贫困县的学生来说,只要是一个“可能”,都是帮助他们跳出“井底”的曙光与绳子,一定要牢牢抓住。

很显然,这根让他们爬出井底的绳子,并不是没有代价。

02

有很多学校,连这样一块“屏幕”,都提供不起

在事后的几篇相关跟进报道里,我们看出了2个质疑点。

一个是来自于微信公众号“远方青木”,该文直接了当地说:这些贫困学校,以禄劝一中为例,其升学率的上升,高分学生的回流,主要原因,其实是近年国家要求高校对贫困县招生有专门的倾斜政策,招生的名额上升,分数线相应下降。

这就直接导致了全国贫困县中学的升学率都在上升,而禄劝一中似乎只是在这个大潮中的其中一只小船而已。

来自:@远方青木

来自:@远方青木

来自:@远方青木

否定这块“屏幕”奇迹的人,同样是振振有词:

其实,这些贫困孩子们看的直播,并不是一个公益项目,是来自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的——由成都七中和成都东方闻道科技联合成立的远程教育学校。

根据东方闻道的收费标准,禄劝中学的那个班的学费分别是文科班6万/年,理科班7万/年。

东方闻道这个以商业、资本运作为基础的项目,这收费标准高低,就是见仁见智了。

这块屏幕可圈可点的成本和代价,直接导致了一个明显的后果:事实上每一家合作的贫困学校,校内都只有极少数部分的尖子生能享受到正式的直播教学,其他的班级,只能偷录,犹如“凿壁偷光”。

其中一家合作中学的副校长对此评论说:“直播班是全校成绩最好的班级,别的学生想进都进不来。”

所以,在“冰点”的这篇充满煽情与感动文字的背后,我们也不得不冷静下来去想:教育平权,也许真的不是一块屏幕就能解决的事。

其实,很多人看到这篇刷爆朋友圈的报道,都有一个疑问:远程教学这个手段,早就是10多年前“烂大街”的东西了。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地铁站、公交站等随便看到各种“99元听名师讲课”的网络课程,而这些似乎“让知识变得唾手可得”的“网课”,能够起到多大作用,相信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如果家里有孩子的你,你问问你家小孩,购买了这些名师的网课之后,成绩是不是就突飞猛进了呢?瞬间211,985都手到拿来呢?

肯定不是。这些网课,有效果是有效果,但是效果真的很一般。

你有没有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同样是网课,有的人受益很大(比如像这次报道中的禄劝中学),而大多数普通人,都犹如听天书一样,听不太懂,节奏跟不上,更别说有所提升了。

理由很简单,教学是有针对性东西,因材施救,而这种“99元听名师讲课”的课程,显然是做不到这些。互动性差,没有事后的跟进监督,很多起初踌躇满志的人,最后都会败于自暴自弃。

到这里,甚至可以直接地泼一波冷水了:这块“屏幕”没有带来任何教育平权奇迹,甚至,也不能改变任何学生的命运。

禄劝地区升学率的上升,这绝不是由一块屏幕引起的,屏幕背后的人和事,更值得人去细细品味。

03

“他考上清华北大,和我有啥关系”

就好像前一阵子,“拼多多”这个APP让很多人改掉了“二环外视障”,看到了更多农村地区的状况一样;这块屏幕,事实上也是一个放大镜,让很多人重新审视:我们的这个国家,原来有很多学校,连这样一块“屏幕”,都提供不起。

这块屏幕,让全国人都看到了贫困县教育的艰苦;

这块屏幕,让人看到了贫富差距之巨大,是跨越代际的;

这块屏幕,也让很多人洞察到了教育平权的本质。

在冰点周刊的那篇报道里,有一组不太起眼的数字:16年的时间,共248所学校。

四川以及广大西南地区,显然处于贫困状态的学校,远远不止是248所,而这长达16年的时间里,我们才能为248家学校安装屏幕?!

我觉得,这是记者在文中隐藏的最大伏笔。

相对于其他投资,教育投资一直是回报最慢的,最难在短期内看到明确收益的,因此很多贫困县,宁愿砸钱去搞各项工程,也不愿意放在教育支出之上。

所以,并不是这些贫困地区的有关部门不知道一块屏幕能改善很多教学质量,也不是这块屏幕有多贵,而是很多人脑海中还是有一个疑问:这些贫困学生,他考上清华北大,和我有啥关系?

事实上,在社会平等问题中,看似很多无法跨越的鸿沟,都绝不是天然造成的,而是人为的。

我们抚心自问,也许不好说出来:数十年来,我们都说“再穷不穷教育”,能不能再做得更多一些?

平等是个结果,但它更是一种态度。

在这些贫困地区里,学校里有没有一块屏幕,绝不是简单的教育设备的差异,而是深刻反映了这个地区的教育投入的多少。

中青报去年一个报道,广西贫困县凤山县的一家中学,别说屏幕了,教室能有个桌椅就已经很不错。

这些问题,是一块屏幕能解决的吗?并不。

所谓的教育不平等,本质上是教育资源投入的不平等,用简单点的一个字来说,就是:钱。

禄劝县的成功,很好地说明了这个本质:

2016年,禄劝县投入了财政总支出的27%:7.5亿元来发展教育,是所有财政支出中数额最大的一项。而禄劝县的全年的财政收入约为6.1亿元,而这“赤字项”的大头,是由市里注资的。

从2017年开始,禄劝县级财政每年安排预算3200万元资金,对高中农村家庭学生实施免费教育;2018年又增加投入310万元对学前、中专、大学阶段贫困学生给予精准资助。

因此,是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是财政对教育的倾斜——这才是禄劝中学还有其他贫困县升学率改善的唯一原因,没有别的了。

教育从来都是很复杂的议题,即使是发达国家,也存在普遍的教育问题,但对于起步较晚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中国家来说,钱,往往就能解决很多这个阶段的问题。

但是,教育的金钱投入往往能消磨掉很多政策制定者的耐性,特别是那些急于“加官进爵”的主政者来说,投入几个亿每年却只有几个人能考上北大清华,这投资的收益,可能只是比投到股市里稍微好一点而已。

在这些不计成本的投入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成功者的脚步:禄劝县已经实现了高中阶段教育全部免费,毛入学率90%以上;而那些16年来合作的直播学校,普通学生的升学率都有大幅提升,而那些能看直播的班级的学生,本科升学率更是100%。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看那块短板有多长。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高中毕业人群的贫困发生率只有2.5%——贫困学生能不能读好书,和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都息息相关。

在这个信息电子化时代,我们每天都盯着不同的屏幕去看,里面有分分钟好几百万的股市数字,也有手机屏幕里声色犬马的娱乐歌舞,但这一块贫困学校的屏幕,让我们深刻思考到国家、民族的命运所在——砸进教育里的钱,一块钱都不能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