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过境美国艺术:在大国博弈夹缝中的权衡

中南美洲国家萨尔瓦多于21日正式跟中国建交,台湾则正式与这个80多年友邦割袍断义。而在20日,台湾总统蔡英文刚从中南美洲访问回国,并在过境访问时受到美方欢迎,许多媒体解读,这是中方想要刻意给蔡英文难堪,所设的局。

台湾与萨尔瓦多断交后,蔡英文总统召开记者会。

自从5月开始,台湾许多邦交国陆续被中国“挖墙脚”,外交风波至今未歇。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曲兆祥就对BBC中文表示:"台湾在八月的处境如同寒流,从之前的航空公司改国名、到85度C咖啡事件,都是一个小波配大波的寒流"。

出访后断交

曲兆祥也认为,中方已经定调蔡英文为实质台独,之后出手将会更重。尤其中美正值外交战的高峰,台湾当局相对亲美的态度,只会让中方更不高兴。"台湾要慎防被特朗普拿去当牌打的风险,如果台湾在对美关系上太沾沾自喜,那平衡有可能被打乱"。

台湾前外交部长欧鸿炼也在21日表示,近来台美较密集互动下,台湾当然无形间也会增加其自身的"台湾牌价值"。但作为小国,他认为台湾要懂得在大国之间周旋,万一献身给一个大国,是很危险的。他也认为特朗普已不重视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而是"金贸利益",让台湾处在危险中。

蔡英文在出访回程时,过境休士顿参观太空中心。

过境成艺术

选在出访结束后出手,不难看出中国"反将一军"的企图。蔡英文此次在过境美国时,去程是在洛杉矶、回程则是在休士顿做停留。其中在洛杉矶时以中华民国元首身份到台湾驻美侨教中心、并让媒体全程跟拍,在休士顿参观了美国国家太空总署的詹森太空中心等,被部分台湾媒体视为是新的突破。

台湾资深外交官,曾驻美国、英国与欧盟等担任代表的沈吕巡,对BBC中文表示:"如果要用‘突破’这个字眼,那标准就要更高,侨教中心毕竟是自己的组织,而且有没有美方地方官员来欢迎,也是重要指标"。

然而,台湾历任总统在过境美国时,所遭受到的待遇各有不同,但都必须把握住一个要点。就是如何不在过度打扰美国,又不至于激怒到中国的前提下,顺利完成过境,也让台湾总统在过境尺度上的拿捏,相对变成一门艺术

自从5月开始,台湾许多邦交国陆续被中国挖墙脚,外交风波至今未歇。

美中台摸索

过往中华民国与美国尚有邦交时期,台湾正副总统在过境与接待上自然是元首级。熟稔外交事务的沈吕巡依然记得,当年台湾的副总统严家淦于1967年访问美国时,詹森总统在白宫前列仪队、打响礼炮、举办国宴的盛况。

就在国民党1949年来台后,总统蒋介石就不曾出国访问,自然也没去过美国。有一说是担心出国后台湾"闹空城"会被共产党进犯,但是副总统陈诚与严家淦,还有后来担任总统的儿子蒋经国(时任行政院长),都曾赴美访问。

直到1979年共产党与美国建交后,美台关系瞬间归零。在美方谨守"一个中国"原则之际,美台官方元首曾一度没有互动。直到后来蒋经国过世、天安门事件爆发后,1994年,时任总统李登辉才在出访中南美洲之际,成了首次断交后过境美国的台湾总统。

然而当时,李登辉选择在夏威夷过境,为了不招惹中国,美方态度相当谨慎,只给了李登辉专机加油与上厕所等服务,不予过境签证,让李登辉对此抗议。至此美方开始修改法令,给予台湾总统"礼遇式过境"。

1995年,李登辉以私人名义过境美国赴母校康乃尔大学演讲,成为著名事件。

一谈起这个,沈吕巡始终认为:"台湾总统每次过境美国待遇都有改进,这是应该的,若说‘突破’标准要更高"。台湾总统在断交过境上面的待遇,大体上而言就是1995年后,美中台三方一起从无到有的制衡过程。

返校掀争议

就在美方修改法令后,1995年李登辉及申请以"私人名义"访问母校康乃尔大学,成为史上有名的过境访问。当年虽是私人访问,但是美方在过境规格与接待上相当礼遇,校方更邀请李登辉以总统身份公开演讲。

另一位资深外交官跟BBC中文回忆,当年他还是个外交部次长秘书,陪同李登辉一起搭乘专机到雪城后、坐车到康乃尔,一路上都有媒体跟随与民众欢迎。李登辉演讲时,下面观众多到满出来,外头卫星新闻采集车都没位置停。

沈吕巡当时则担任驻美代表处国会组组长,他仍记得光是联络与斡旋美方国会"拉人"就让他们人仰马翻,但是美方投票支持仍让他很感动:"参议院97比1、众议院396比0支持李登辉来访,这数字我依然记得",那个投反对票的参议员事后还说,他没看清楚,投错票了。

但在后来,李登辉访美举动也激怒中国,随后也爆发1995年台海飞弹危机,直到1996年台湾第一次民选总统才结束。

另位资深外交官则说:"李登辉‘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演讲是成功的,但在中共大力反对下,反而变成更大事件,让克林顿还花了些时间跟中方解释"。美方之后一阵子也相对低调,让类似过境不再发生。

2013年8月12日,马英九过境美国,参观纽约9.11遗址。

蓝绿态度不同

直到2000年,台湾实现政党轮替,但当时总统陈水扁,对于独派意识主张较鲜明,一度让美方神为苦恼。当时该资深外交官已经升任某城市副处长,还记得美方审查变得更严格:"不论在过境地、要去哪,在哪有公开讲话,美方都会想了解,陈水扁有次还从酒店厨房进去见国会议员"。

甚至在2006年5月,陈水扁出访时还一度过境遭美国,利比亚与黎巴嫩拒绝、最后迫降在阿联酋首都阿布达比。沈吕巡想起这段时,至今仍说:"那时大家都骂死了"。

后来到2008年马英九执政后,美方在过境上的待遇才出现好转。"马英九有跟美方建立互信,不会在政治议题上轻举妄动,所以美方也较鼓励他出去走走。媒体对台湾总统采访,也是从那时开始变宽松的",该资深外交官说。

学者认为,如何在中美政治权衡间找定位,始终是台湾外交课题(图为8月21日,中国外长王毅在北京同萨尔瓦多外长签署两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2015年,时任驻美代表的沈吕巡,陪同过境的马英九返回母校哈佛大学。他回忆当时抵达波士顿,就受到波士顿市长与市议长欢迎,还带他一起重游当地中国城:"中国城都挂上青天白日旗来欢迎马英九"。

真正现突破?

直到现在,台湾总统在出访时过境美国,都成为美台关系能否更进步的指标,甚至有"过境是实、访问是虚"的说法。在台湾旅行法通过后,何时能看到该法内容被执行,则是外交官们认为的重点。

沈吕巡说:"对我来讲的突破,就是总统能亲自去华盛顿、纽约等地访问,或者是过境时,至少该城市的地方官与议员能出来一起陪同与会,能去该城市台湾代表处等等"。

然而,与中国的政治平衡也是重中之中,"两岸关系好,那当然在美国过境上中共会比较睁只眼闭只眼,地方官也能不顾忌政治局势,亲自出来迎接",沈吕巡说。

就如同在这次蔡英文过境中,仍发生去台湾咖啡店买咖啡,遭中国媒体指为"台独企业"一事。资深外交官说:"这就是两岸相对敏感时,大陆就会给你好看"。他认为该企业最后发声明输诚,也是无可厚非,因为该企业只是两岸关系不好下,中方的出气筒。

至今20多年来,台湾官方仍在总统于美国过境上不断努力,但随着中国崛起,不免让台湾成为中美间的筹码。台湾也在思考自身外交出路之际,始终在拿捏中美两国间政治的此消彼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