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误判还在继续 普遍认为美国也不愿打贸易战

中美副部长级贸易磋商结束。“(中美)双方关注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建设性、坦诚的交流。双方将就下一步安排保持接触”,过于简介的通报更凸显了现实的冷酷.一次副部级的谈判或许不仅难以在解决贸易战上有所突破,甚至双方的矛盾会在试探之后更加激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双方进行本次谈判的同时,彼此都开始对16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特朗普本人明确表示对本次谈判没有任何“期望”。这或许说明谈判其实对当前的问题不会起到什么实际的作用了。“谈归谈打归打”。

在中美降低谈判级别的同时,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301调查”听证会正在进行。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听证会中反对征收关税的企业的确要远远多于支持的企业。

国内舆论对这两件事进行了密切的关注,也对当前可以获得的含金量不高的信息纷纷表达意见。综合这些言论,会发现中国的舆论存在两个共同“认知”。一,中国固然不想打贸易战,但美国同样不希望打贸易战。意指中美双方都不想打贸易战。二,美国国内有很多反对贸易战的声音,而这种声音将对特朗普改变贸易战的政策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舆论形成这样的分析结果,固然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当大部分声音都出于这样的角度来看待中美摩擦的时候,不得不让人再次产生深深的忧虑,那就是这些舆论对于中美贸易或许依然存在着严重的“误判”。

的确,中国当然不想打贸易战。但是美国真的也如同中国一样不想打贸易战吗?美国很多企业的确对贸易战存在担忧,一些企业也的确非常反对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但这些企业是否能否代表全体美国企业首先值得怀疑,另外,美国企业反对打贸易战和特朗普政府不打贸易战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企业可以反对,但特朗普会因此就会放弃打贸易战吗?

如果说在贸易战之前国内的很多舆论都对中美关系和实力存在着严重误判的话,那么在贸易战已经爆发的当下,中国舆论依然在上述两个问题上产生如此想当然的见解的话,那么本已存在的误判或将延续并持续带来严重的后果。

当国内舆论纷纷认为美国“也”不愿意打贸易战的时候,也许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已经进入了战略误判!

首先要看到,美国之所以发动贸易战,名为实现贸易公平,实则为了遏制中国发展,把中国对美国未来的“威胁”消灭在可控制的时间段内。特朗普本人也多次公开表达了这样的战略目的。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以及所谓的印太战略都已经和本次的贸易战共同成为了遏制中国的一套“组合拳”。

缺少了“贸易战”的组合拳,会减少巨大的遏制威力。从这个战略角度来看,美国只会把贸易战走向深化,而不会轻易的放弃。因此,一些中国舆论认为,美国其实也不想打贸易战,这无疑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看法。

当前,特朗普的支持率已经达到其就任以来的最高点,美国经济两年来也表现优异,美国股市更是走出了史上最长的牛市纪录。但令人不安的是,中国的经济却在此时陷入了巨大的困境。金融动荡持续、房市问题恶化、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显出疲态等。美国已经在经济上处于明显的战略优势地位。两国经济现况的如此强烈对比,无疑让特朗普手中有了更多的筹码和底气。试问,美国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放弃通过贸易战来加强对中国的打击呢?

国内一些舆论会把美国的中期选举结果当做特朗普会有所顾忌的条件,但此刻特朗普的选举环境要比2016年大选时期的整体环境好太多。对一心把遏制中国当做首要任务的鹰派来说,中期选举的不可测,并不能能够成为它们改变策略的原因。不久前,美国和欧盟就提高购买美国大豆的力度达成共识。这说明特朗普已经在为中期选举中最不确定的“选票”做着全面的准备。凸显特朗普在推进遏制中国方面,已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

如果寄希望于通过美国企业的反对来改变特朗普的政策,这或许也只是一盘不如意的“如意算盘”。

因此,国内舆论或许应该极为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的确不想打贸易战,但是不能主观的认为美国也“极力”想避免贸易战。反而应该认识到贸易战将要长期化、逐步恶化的情形会随时出现。

美国必然要遏制中国的发展,而中国更要应对并必须避免“衰落”。这样的局面让中美两国短期内化解矛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中国不能想当然的认为美国会怎么样,而是必须下定决心考虑自己应该怎么样。

在看待美国的威胁上,中国既不能夸大威胁,但是更不能主观臆测美国的企图。特朗普政府在全世界四处放火,或许肆无忌惮,但更能看出美国鹰派的“义无反顾”。针对中国的经济战争是美国鹰派深思熟虑的结果,绝非一时兴起和权宜之计。如果不在这四年或八年(如果特朗普连任)“成功”遏制中国,那么美国的地位将遭遇历史性的倒退。这已是当前特朗普政府的共识。

综上可知,特朗普政府停止贸易战的条件将是极其严苛的,中国讨价还价的余地并不会太多。一旦接受了美国的条件,中国的发展必遭受重创。而如果中国抵抗到底,那么也要承受同样程度的经济衰弱、甚至是政治动荡。在这一点上,中国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处于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问题。强大国力成为美国极为忌讳的对象并遭遇遏制是一种难以避免的必然。但是当今的中国与世界早已不是冷战思维可以左右,美国鹰派的做法貌似让美国获得更多的短期利益,但长远来看是给世界带来了负面的巨大震荡,在全球化的今天,终究会影响甚至伤害到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美国希望的“伤敌1000自损300”或将最终成为“一损俱损”的局面。

中国虽然面临很多棘手的国内外问题,但国际大环境中可借用的有利因素依然很多,中国内部无论是执政党自身改革还是经济问题的应对也都在按照计划推进当中。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在抵御这次的“政治对撞”后继续前行。

但前提是,尽量避免再让误判继续下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