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垃圾104克?这对夫妇零垃圾生活引网友点赞

零垃圾生活

你算过自己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吗?

早餐的塑料袋,午餐的快餐盒,

快递的纸箱子.......

如果将一个月的垃圾收集起来,

场面会不会很“壮观”?

如果再让你看看吕嘉龄夫妇的生活,

家里有五件家具,一张照片,

两个人,七只猫,

一个月的垃圾仅有104克。

你会不会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104克是什么概念,

只有两个鸡蛋的重量。

仔细看瓶子里的垃圾,

茶包、药袋、零食袋等等,

都是不能再重复利用,

无法避免的垃圾。

对于如今早已习惯使用

快餐盒、塑料袋的人们而言,

这种生活方式简直不可思议。

就连3年前的吕嘉龄也没想到:

当时这个决定,

竟让她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前开心是因为买东西,

现在觉得幸福是东西能被利用,

没有垃圾和浪费。”

从2016年开始,

吕嘉龄已经坚持3年的零垃圾生活,

她想出了各种办法减少垃圾的产生,

研究如何将身边之物重复利用。

吕嘉龄的这次改变,

源于一次朋友策划的特殊行程。

住在澎湖的朋友,

是做静态艺术的。

擅长把废弃的东西收集后改成艺术品。

他邀请吕嘉龄夫妇来做客,

饭后把他们带到附近比较安静的海滩,

原本广阔蔚蓝的大海和沙滩,

却因满地的塑料瓶、垃圾袋大煞风景。

这些垃圾捡也捡不完,

今天捡完明天海水又送来一批。

在前段时间大热的电影《海王》中,

海洋向人类宣战,

将垃圾全部返还给人类时,

垃圾堆叠成山的画面,

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

其实大自然的报复早就开始了。

吕嘉龄当时就暗暗下定决心,

既然回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那我就减少垃圾。

听到这个提议,

老公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好好的日子不过,

搞什么零垃圾生活?”

“如果这么生活,

绝对坚持不了一个月。”

吕嘉龄是个固执的人,

你越说不行,就偏要证明给你看。

之前外出,不是开车就是打的,

虽然比较方便,

但一段时间下来支出也不少。

现在,吕嘉龄的座驾变成了“宝马”,

短途就选择走路或者骑车,

远的路程尽量选择公交。

买菜自备购物包和网袋,

拒绝袋装食物,只买散称,

购物也从超市转战到菜市场。

食物的保存就用玻璃罐,

干净卫生,分类明确,

储存时间也长,

家中大大小小的玻璃罐几十个,

整整齐齐排列开。

厨房里的厨余垃圾,

也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埋在土里当堆肥,

一方面处理了垃圾,

另一方面,

也不需要再为种的香料施肥。

手帕、水杯、饭盒、筷子、环保袋,

这5大件成了每次出行的标配。

这样与众不同的搭配,

让平淡的日子也有了仪式感。

刚开始没什么经验,

经常会违规。

毕竟从快餐时代回到“原始”生活,

难免有些不适应。

但习惯之后,

就发现生活竟能如此简单。

对于一些生活必需品,

他们的原则是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自己用天然材料制作香皂,

成本极低,洗脸洗澡,一皂多用。

牙膏也自制,把吃剩的柠檬皮、柚子皮洗干净,晾干,切碎,放入瓶子中,加水和红糖,密封放置一个月就可以使用了。

蒸馏水,按需要加上5-10滴的茶树、尤加利、柠檬香茅、天兰葵的精油,再加入少量甘油、酒精,自制驱蚊液就搞定了。比起超市里卖的驱蚊液,纯天然不刺激,还经济实惠。

洗发水是将柠檬皮煮一下,打成泥后过滤掉残渣,装到密封瓶子里,放到冰箱。用这个洗头,洗得干净不说,还有淡淡的柠檬香。

女性生理期,也抛弃了之前的一次性卫生巾,取而代之的是月亮杯和布质卫生巾。

老实说,吕嘉龄之前也是个购物狂,直到开启零垃圾生活,收拾衣柜时,她才发现:之前自己买了好几个衣橱,有些衣服连包装都还没拆。

现在夫妇俩很少买衣服,如果一定需要,也是挑选纯棉、纯麻的材质。

他们不主张肆意购物,

很多家具都从二手市场购买,

物美价廉,

一点也不影响生活品质。

通过一步步的改变,

夫妻俩的零垃圾生活,

持续了一周、一个月、

一年、两年...

“Less is More”,

拥有的越少,越自由,

也越让人舒适豁达。

体会到零垃圾生活的乐趣,

原本反对的丈夫,

如今成了最有力的伙伴。

人的衣食出行解决了,

那家里的猫怎么办?

为此,这对夫妻苦恼了很久,

尝试不同的办法减少猫产生的垃圾。

他们找到愿意配合的厂商,

每个月准备好装食物的瓶子,

直接购买散装零食。

顾客拿着空罐子散装称取,

去掉了包装的食物也变得更实惠。

猫咪们的猫砂也是经过特别挑选的。

他们使用经过森林永续认证的木屑猫砂。

清理好猫咪的排泄物后,

猫砂会作为堆肥重复利用。

夫妇二人还到处搜集绿色环保桶,

鼓励到店的人循环利用猫砂桶,

在初期这个决定,

让他们丢失了很多客户,

但夫妻俩并没有因此放弃,

他们坚信这件事是对的。

现在周围的朋友慢慢受到他们的影响,

也开始尝试做出改变,

这一点让夫妻俩很是安慰。

吕嘉龄说:

零垃圾生活,

说到底就是简生活。

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其实大家缺少的是,

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生活变简单了,

两个人却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

房子变空旷了,

却是成了名副其实的乐园。

不是为了极简而极简,

这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因为重新定义了生活,

所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想做的事,

自然就幸福。

最近几年“断舍离”这个概念,

热度居高不下,

但很多人对这三个字有一定的误解,

断舍离并不意味着只是扔扔扔,

而是通过这个过程,

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

并能物尽其用。

我们不妨问下自己,

家里那么物品,

你经常用到的,又有几件?

人为了生活,

必须拥有多少物品,

答案是:几乎为零。

我们不敢承认这个事实,

是因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强加给我们不必要的消费观,

当空间被物品堆满,

得到的是一时的满足,

我们的内心依然会空虚。

生活舒适不舒适,

与拥有的物品多少,

毫无关系。

减少欲望和不必要的需求;

出门购物,带上自己的布袋;

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

随身携带手帕,少用纸巾;

外出时自带水杯;

用小苏打和白醋清理家居;

少点外卖,自己下厨。

做不到“零垃圾生活”,

但我们可以力所能及地“少垃圾生活”。

当你有意识地生活时,

生活自然而然会变得简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