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者:欧洲的分裂给了中国魅力外交的机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3月21日至3月29日访问了意大利、法国以及摩纳哥三国,与意大利签署“一带一路”正式协议,并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举行了四方领导人峰会。意大利签署一带一路框架协议对欧洲意味着什么?当前欧洲如何看待正在崛起中的中国?多维新闻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法国学者,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教授高敬文。

这次习近平访问欧洲恰好是与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会晤之前,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认为此次欧洲行意在施展魅力外交,以防止美国与欧洲在经贸、华为、南海以及新疆人权事务上形成对华统一战线。而事实上,欧洲各国已经对华为表现出开放的态度,意大利也接受了一带一路框架协议,这结果足以让北京感到高兴。

意大利签署“一带一路”备忘录让北京非常高兴(图源:Getty)

提及这次贸易谈判,高敬文表示欧洲各国理应欢迎中美达成贸易谈判,一来将会使得世界经贸秩序趋于稳定,防止互加关税带来的损失,另外也可以让欧洲各国来寻找与中国进行贸易谈判之道。毕竟欧洲与美国一样,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并限制政府对相关产业的扶持。

很多舆论认为,这次意大利作为西方七大工业集团国之一参与一带一路,打破了欧盟在对华立场上的统一。但高敬文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欧洲早已经分裂了。例如在移民问题上、北约问题上以及与俄罗斯的关系问题上。而中国借意大利签署一带一路倡议书继续推进该倡议在欧洲的发展,则是成功地借欧洲之间的分裂达成的。

但是,这不能否认中欧之间在贸易领域的巨大矛盾,欧洲近期提出的十点建议行动方案,将中国定性为战略竞争对手,也反映出现在中欧之间深层次的矛盾,而北京也必须要消除欧洲对中国的抵触情绪。

欧洲对华姿态日益强势(图源:Reuters)

在这次访问中,欧洲领导人都表达出对一带一路欢迎的姿态,但是都要求其保持透明性,必须遵守国际规则。高敬文认为,现在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该倡议难以说服欧洲是可以实现共赢的,这些国家还是认为该倡议背后有政治企图。而这次意大利签署一带一路备忘录后,高敬文预测葡萄牙、希腊以及匈牙利也将可能步其后尘,一起签署一带一路备忘录。但是,不可否认这些国家内政不稳,债务危机较重,或许是他们接受中国伸来的橄榄枝的重要原因。

近来欧洲官方文件称中国是战略对手,高敬文认为在国际舞台上,没有明确的敌友概念。欧盟与中国近年来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而经贸领域的合作则成为中欧关系的主旋律,但却给欧洲带来了贸易失衡、强制性技术转移等问题。在这一点上, 欧洲与美国对中国的立场是一致的,其对华政策日趋现实主义也是必然的选择。他认为欧洲在对华政策上日趋强势,符合欧洲的利益。

另外,高敬文还提及了人权、南海以及价值观对立,是中欧不得不面对的矛盾,例如在欧洲,很多人认为中国或许在利用技术转移来发展本国的军事装备,而关于科技领域的竞争则事关国家安全,未来中欧在这个领域的竞争不可避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