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已难速决 刘鹤如何与白宫打持久战

中美之间不可能是一场速决战,刘鹤(中)此行之后料后续仍然有激烈博弈(图源:新华社)

在第八轮中美贸易谈判取得“新的进展”且预期向好背景下,负责中美对话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于北京时间4月1日启程访美开启新一轮对话。在此前夕,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3月31日在一份《2019年贸易评估报告》(2019 National Trade Estimate Report on Foreign Trade Barriers)中“重启”对中国制造2025和自主创新、强制性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出口关税补贴和进口税壁垒等“导致中美贸易巨额逆差”的行为进行了抨击。

这份报告尽管承认中国此前在减税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但是很显然对中美之间2018年高达4,19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的贸易赤字依然耿耿于怀。

这一事件应该说只是在当下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小小插曲,其本身甚至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任何反向回应。但即使如此,人们也不应对即将到来的中美第九轮对话抱持过高的期待,甚至有理由相信,中美博弈的过程可能将是相当漫长的,即便第九轮对话预期乐观,也不太可能成为正式协议达成的最终一轮交锋。

其一、双方的措辞变化预示争议细节还比较多。

中美3月初延迟达成最终协议的时间,被确认是对于协议文本的最终细节还存在相当的争议,“工程量相当大,双方工作人员一直在加班加点推敲文本”。事实上,直到最近的一轮谈判于北京时间3月29日结束,双方所透露的信息仍然显示最终文本的达成还没到时机。

的确,双方都对外表示这次谈判取得了进展,而且包括特朗普本人(Donald Trump)等也表现得极为乐观。中国官方新华社当时使用了“双方讨论了协议有关文本,并取得新的进展”这样的词汇。

不过,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30日发表的通稿在描述这种进展时,依然使用了“开诚布公”、“建设性”(candid and constructive discussions)这两个词。在通常的外交环境中,“开诚布公”所表达的含义相当于双方各执己见并进行了激烈的争吵。而所谓“建设性”也与人们习惯的想象有某种距离。它的含义是,双方取得了某些进展,但是距离达成协议解决争端依然相去甚远。

事实上,双方先前共同确定了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农业、汇率、金融服务、贸易平衡8大谈判议题,而根据《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WSJ)的报道,双方就中国网络安全法发生的争论才刚刚开始。

报道称,美国和中国的贸易谈判代表就如何让北京方面收回中国严格的网络安全法争论不休。知情人士透露,在上周五(3月29日)的讨论中,与中国信息安全法规、跨境数据流动以及云计算等高科技领域相关的问题占据了谈判议程。中国官员近几周表现出讨论这些问题的意愿,尝试为达成贸易协议扫清最后的障碍,他们此前将这些问题视为谈判禁区。

其二,中国不急于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做出可能让自己后悔的让步,因为当前马拉松式的谈判过程未必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造成太大影响。

的确,尽管贸易战的发生在2018年对中国造成冲击,甚至国内舆论也呈现混乱状态,但是,整体上看,除中兴、华为事件让中国政府倍感头痛外,目前特朗普政府已经表示不急于签订一份备忘录,而是等着“伟大协议”的达成。

为此,特朗普已经宣布暂缓原定从3月2日对2,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计划,且不设定最后限期。除了为此所耗费的精力外,中国也不急于在不利的局面下签订“城下之盟”。对中国来说,在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之前,这种静默的战争状态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在外界所一再透露的所谓习近平内部讲话或者表态中,都隐约透露中国政府保持战略定力,不惜“打一场持久战”的决心。

其三,中国政府需要时间就美方所施加的压力做出战略调整,而这些调整需要时间。

中国政府不希望让国人和外界将这种调适认定为被迫的妥协退让,但是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需要评估这些调适步骤可能造成的内部压力甚至冲击。

中国政府一直在强调其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成功地在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中寻找到了一个准确的平衡点。在3月份中国全国人大通过的《外商投资法》契合中美谈判放宽对外商投资的精神,其过程虽然略显仓促,但是这在外界看来并不显得突兀,毕竟这是中国政府数年前便在策划的,且同样契合中国政府扩大开放的改革步骤。

因此,特朗普“开价”越高,最后协议越超乎中国政府和民众的预期,那么中国政府就越需要更长的周期去调整去完善应急机制和过渡安排,以保证所有这些今天看来过于大胆的步骤依然在可控的范畴之中。中国不是美国,也不是一个完全的发达国家,它的国民经济体系属性和社会承受能力都与美国不同。尤其是它近年辛苦培育的赖以自豪的互联网、高端制造业,以及依然脆弱的农业,在短期内不太可能迫于外界压力被“牺牲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