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诞生于1890年,由晚清名臣张之洞创办,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在湖北龟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9月建成投产。全厂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6个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4个小厂。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1892年清政府增拨42万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1896年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企业。为解决材料和设备问题,1898年开发江西萍乡煤矿,用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以制造钢轨。由于此项改造耗资巨大,1898年向德国资本求贷,1899年与日本签订“煤焦铁矿石互售合同”。图为汉阳铁厂旧貌。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向德国伏尔坚造船厂订造了3艘军舰,排水量2950吨,使用锅炉动力,被称为海容级巡洋舰,海容号即为首舰。海容级巡洋舰是清朝海军于甲午战争后向德国采购的防护巡洋舰,共有海容、海筹、海琛三艘同级舰。三舰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每艘造价为16万3千英镑,三舰分别于1898年到达大沽,由直隶总督裕禄验收。1897年9月15日竣工,1898年7月27日抵达大沽。图为1898年海荣号巡洋舰来华。
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为了更好地借鉴西方办学经验,盛宣怀在“请进来”外国教师的同时,不忘“走出去”,即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他利用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的捐资,帮助南洋公学的学生到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地继续学习。1898年夏天,在盛宣怀的安排下,南洋公学第一次挑选6名学生,东渡日本留学,其中最小的16岁,最大的21岁。从1898年到1906年8年间,盛宣怀派遣到美、英、德、日及比利时五国的留学生,共计58人。这在当时是一个可观的数目。图为 1898年南洋公学毕业生合影。
清代广东地方女性一般天足者多,而潮州例外,独以小足为贵。富户巨室、官宦之家女眷多缠足,并以此为显贵标志。相传粤地所缠最好之纤足“能立于小碟内”,因此缠足女子需人扶持而行,否则寸步难移。片中两名粤妇双足所缠之小,已不及金莲三寸,与世间传说正相吻合。图为1898年的广东妇女。
清末,一批批外国传教士、探险家、学者等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先后来的中国西部的四川或传教或考察或旅游,其中一些人用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拍摄沿途人文地理、风光古迹等照片。照片在西方发表和刊登后,引起各方人士的瞩目和兴趣,到中国西部探险旅游成为一时的热点。据目前在国内外所能搜集到的四川老照片中,最早除了澳大利亚的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1984年自上海到缅甸旅途中在四川拍摄有几幅照片外,英国女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1898年拍摄的一组记录四川的照片,可以算是最早记录有关四川人文地理的组照之一。图为进入四川境内,沿途拍摄到的拿着长矛的土司卫队。
光绪二十二年(1896)12 月,德国提出“租借”胶州湾的要求后,胶州湾防务工程建设再度引起重视,但为时已晚。光绪二十三年(1897)初,清政府曾议决将胶州湾辟为海军基地,但尚未实施即被德国侵占。1898年德国强租了胶州湾,山东成为其“势力范围”。图为德国占领初期的青岛一处住宅。
1897年,沙俄派兵舰侵占了中国的旅顺和大连,于1898年3月迫使清政府签定了《旅大租地条约》,5月又签订了《续定旅大租地条约》,7月份签订了《东省铁路公司续定合同》,攫取了旅大租借权和东清铁路南满洲支路(哈尔滨到旅顺)的修筑和经营权。1898年5月着手铺设营口支线以便搬运材料,于7月13日全线开工。使用的是与俄国轨距一致的5英尺(1524毫米)宽轨铁路。1902年11月3日完成了从哈尔滨到旅顺的工程,并于1903年1月起开始临时营业。图为沙俄在1898年前后铺设的铁路支线。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开辟琼州为通商口岸, 1876年在海口正式设立了琼州海关,俗称“琼海洋关 ”或“新关”,以此来管理对外贸易。而此时,清政府原来设立的海关依旧存在,只管理国内船舶征税等。一“土”一“洋”,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人们习惯将主内的琼海关称为“常关”,将主外的琼海关称为“洋关”。我们今天所说的琼海关是指洋关。与当时中国境内的其它海关一样,琼海关掌握在外国人手里,税务司及上层官员都是外国人,只有少数低级职员是中国本地人。图为1898年拍摄的琼海关职员合影,照片上共有22人,8名外国人,14名中国人。
硕恭亲王奕,道光帝六子,咸丰帝异母弟。他是洋务运动的首领,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教育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他是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他出谋划策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挽救清朝危机,迎来同治中兴。在政治舞台上经历几番大起大落,奕?作为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名王重臣,主张学习外国科技以加强中国军事实力,外交上主张保持与欧美大国的和平,支持开办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军事工业,成为清朝洋务运动的中枢首脑。在其任职中枢期间,清朝先后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以及西部各省的回民叛乱。他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教育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也是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建议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关,使清朝外交开始步入正轨并打开新局面。然而他命运坎坷,他支持慈禧太后北京政变,得到了委以重任的报答,但随即而至的是慈禧太后的不安和打击。后期他在统治集团内部浮浮沉沉,意志消沉,无所建树。1898年恭亲王奕?的逝世,预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