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白皮书新闻会 五部门答记者问

据国新办网站9月25日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正部长级)兼副部长傅自应,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出席,介绍和解读《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傅自应 直播截图

郭卫民: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昨天下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今天上午我们举行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和解读白皮书的主要内容。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傅自应先生、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先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先生、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女士、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先生。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郭卫民,今天发布会我来主持。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郭卫民 图片来自国新办网站

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白皮书的主要内容。《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全面介绍中美经贸关系的基本事实,系统阐释中国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政策立场,阐释中美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阐明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霸凌主义行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危害,展示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和意志。白皮书全文共约3.6万字,分前言和正文六个部分组成。

白皮书指出,中美两国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持续发展,形成了紧密合作关系,不仅使两国共同获益,而且惠及全球,良好的中美经贸关系对两国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任美国政府通过发布《对华301调查报告》等方式,对中国作出一系列不实指责,严重歪曲中美经贸关系的事实,同时不断升级关税措施,使两国多年努力培养起来的经贸关系受到极大损害,也使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原则遭遇严重威胁。

白皮书强调,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和平与发展是民心所向。中美经贸关系事关两国人民福祉,也关乎世界和平、繁荣、稳定。对中美两国来说,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共赢才能通向更好的未来。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坚定推进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坚定维护并推动改革完善多边贸易体制,坚定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坚定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坚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促进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合作,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将始终与世界同行,顺大势、担正义、行正道,坚定不移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坚定不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个语言发表,由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分别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我先做这些介绍,下面请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傅自应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

傅自应:谢谢郭卫民副主任,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昨天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我借这个机会对白皮书内容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大家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经贸关系既对两国自身意义重大,也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美两国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利益高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惠及全球。

中美两国经贸合作规模巨大,且经济发展阶段、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各不相同,存在经贸摩擦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增进互信、促进合作、管控分歧。长期以来,两国政府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使中美经贸关系克服各种障碍不断向前发展,成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但近期美方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华采取一系列的贸易限制措施,连续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中国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和世界贸易秩序的大局出发,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以最大的耐心和诚意回应美方关切。但美方出尔反尔、不断升级事态,使中美经贸合作受到极大影响,也使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原则遭遇严重威胁。

为澄清中美经贸关系的事实,阐明中国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政策立场,推动问题合理解决,中国政府编写了《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

白皮书首先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相互投资等多个角度,系统阐述了中美经贸关系的互利共赢特征,指出双方都从中受益匪浅。特别是,美国在与中国的经贸交往中获得了广泛、巨大的经济利益,分享了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成果,所谓“美国吃亏论”是站不住脚的。

去年以来,美国政府声称中国“经济侵略”“不公平贸易”“盗窃知识产权”“国家资本主义”,歪曲了中美经贸关系的事实。白皮书以大量数据和事实为依据,就如何看待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如何看待公平贸易、如何看待中美企业间的技术转让、如何看待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如何看待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看待中国的补贴政策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辨析和澄清。

同时,白皮书指出,美国自身存在大量扭曲市场竞争、阻碍公平贸易、割裂全球产业链的投资贸易限制政策和做法,包括:违反公平竞争原则歧视他国产品、滥用“国家安全审查”阻碍他国企业在美正常投资活动、提供大量补贴扭曲市场竞争、使用大量非关税壁垒、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等。

白皮书指出,美国作为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建立者和参与者,本应带头遵守多边贸易规则,在世贸组织框架下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但美方片面强调“美国优先”,将国内问题国际化、经贸问题政治化,不仅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利益,更损害了美国自身的国际形象,最终必将损害美国的长远利益。

白皮书强调,当前全球经济刚刚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回升态势并不稳固。但美方采取的一系列单边贸易保护措施,破坏了国际经济秩序,冲击了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分工体系,干扰了市场预期,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源。

最后,白皮书对中方的立场作了系统的正面阐述。

首先,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愿打,但不怕打。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任何外部因素都不可能阻止中国的发展壮大。中方谈判的大门一直敞开,但谈判必须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和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为前提,不能以牺牲中国的发展权为代价。

第二,中国坚定推进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国愿同美国相向而行,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聚焦经贸合作,管控经贸分歧,积极构建平衡、包容、共赢的中美经贸新秩序,共同增进两国人民福祉。

第三,中国坚定维护并推动改革完善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坚定遵守和维护世贸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支持对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第四,中国坚定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中国将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严格保护内外资企业合法知识产权。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也希望外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

第五,中国坚定保护外国投资者在华合法权益。中国将着力构建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经营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外国投资者合理关切,愿意回应和努力解决企业反映的具体问题。

第六,中国坚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改革的方向不会逆转,只会不断深化。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七,中国坚定促进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合作。中国将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与有关经贸伙伴一道加快推进多双边经贸谈判和合作,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第八,中国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傅自应:总之,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与世界同行,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谢谢大家!

郭卫民:谢谢傅部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对于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美方认为中方采取了不公平的做法,让美国吃了亏,对此您怎么看?另外,对于中美经贸关系未来您怎么看?谢谢。

傅自应:美国内一些人声称,中国进行不公平竞争,导致美国对华货物贸易出现巨额逆差,美国吃亏了,这个说法与事实不符、站不住脚,完全是一种误导。中美经贸合作是双方优势互补的自然结果,是国际产业分工的必然选择,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经过近40年发展,中美经济深度融合、相互依赖。双边贸易规模已达到700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300亿美元,美资企业在华年销售收入7000亿美元,利润超过500亿美元。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实际上,贸易差额只是交易量之差,而不是盈亏的多少。我是学会计出身的,我知道这一点。美国在中美双边贸易中有没有吃亏,企业和消费者心里最清楚。从生产看,中美两国处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不同位置,美国在高端,中国在中低端。中国企业更多的是赚取加工费,而美国企业从设计、零部件供应、营销等环节获益巨大。从消费看,质优价优的中国商品走进了美国的千家万户,丰富了美国的消费市场,增加了美国消费者的福祉。总的看,美方在双边贸易中获利更大。美企业在中美经贸合作中获得的利润远超中国企业。可以说,贸易顺差反映在中国,但“利益顺差”在美国。

美对华贸易逆差的形成与两国经济结构、国际产业分工、统计差异等多种因素有关。从根本上说,贸易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竞争力强的产业出口相对多。美国在汽车、飞机、农产品、服务业等优势产业都对华保持大顺差。2017年中国自美进口汽车131亿美元,对美出口汽车14亿美元。美对华农产品贸易顺差达到164亿美元。美对华服务贸易顺差超过540亿美元。中美贸易不平衡还与美对华出口管制有关。美有关机构分析,如果放宽民用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美对华贸易逆差可减少35%左右。中国想进口的东西美国不卖,也是造成目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中方愿意努力推动双边贸易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希望美方也能展现积极姿态。当今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济全球化发展势头不可改变,中美经济合作趋势不可逆转。

澳大利亚人报记者: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向中国出口液化天然气以及其他重要的产品,请问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第三国是否可以从中受益,对中国出口更多?谢谢。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 图片来自国新办网站

王受文:谢谢你的提问。贸易战给全球的价值链带来了破坏,给正常的贸易带来了负面影响。美国可以成为中国LNG的重要供应方,但是由于美方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中国也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因此,对美国的LNG生产商来说,向中国这个重要市场的出口会受到影响,这是一个事实,也已经表现出来了。澳大利亚是中国LNG的一个重要来源地,中澳之间LNG贸易量很大,应该说潜力也很大,正如刚刚傅自应贸易谈判代表指出的,中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而且愿意进一步开放,如果没有贸易战,中国这个市场会给所有的LNG供应商和供应国提供机会。谢谢。

新华社记者:请问中国经济是否能经受住中美经贸摩擦所带来的冲击?下一步,中国将如何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谢谢。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 图片来自国新办网站

连维良:谢谢你的提问,毫无疑问,美国进一步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这会对中国经济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个别行业和地区受影响还会比较大。但是,综合来看,尽管影响不可避免,但风险总体可控,中国经济完全有能力通过扩大内需促进高质量发展来对冲影响。我们说风险总体可控,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支撑:一是中国经济整体有韧性,二是内需有潜力,三是市场主体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首先,中国经济整体有韧性。2017年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到12.7万亿美元,对外出口达到2.26万亿美元,2000亿美元在我们的出口总量当中占到8.8%。如果考虑加工贸易的影响,对增加值的影响还会再小一些。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产业门类齐全,构成多元,不同部分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和替代,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往往能够表现出很强的弹性和韧性。

回顾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其实我们经历过多次外需大幅下降的考验,比方说比较近期的2015年,按美元计价,我们的进出口总额整体下降8%,2016年整体下降6.8%,都对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下行压力。但是我们依靠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经济增长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所以,承受冲击的韧性更足、能力更强。

第二,中国经济内需有潜力。我们有近14亿人口,超过发达经济体的总量,年人均国民收入近9000美元,而且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可以说,国内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所以有很多短板、弱项,因此增加投资的潜力也很大。所有这些,都给中国经济应对外需波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年前8个月的经济运行就能充分说明问题,第一轮500亿美元加征关税措施,7月6日和8月23日已经生效,从前8个月的经济运行情况看,我们工业增加值的增速,8月份同比和环比分别加快了0.1个百分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环比加快了0.2个百分点,1-8月份的制造业投资同比加快了3个百分点,比1-7月份累计加快了0.2个百分点。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我们1-8月份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了9%,这从2011年以来是同期的最高水平。

第三,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在不断提升。尽管我们的进出口企业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正是在应对外需下降的挑战当中,不断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和科技创新的能力,能够在应对挑战中经受市场考验。面对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特别强调要做好我们自己的事,重点是六个稳,就是要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讲到如何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具体措施归纳起来是三个更加:一是更加有效地扩内需、补短板,二是更加有效地减负担、优环境,三是更加有效地调结构、提能力。

一是更加有效地扩内需、补短板。最近,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三个方面十五条有力有效的措施,着力促进消费优化升级、释放潜力,我们把补短板作为供给侧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补齐民生和公共服务短板,补齐农业和生态环保短板,特别是要发挥好民间投资的重要作用,促进民间投资信心改善。

二是更加有效地减负担、优环境。为支持企业提升应对能力,中国将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以更大的力度来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加明显地促进优化营商环境,以更大的力度扩大对外开放,这些政策措施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我们还将更好的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稳定社会预期,增强发展信心。

三是更加有效地调结构、提能力。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欧盟、日本、俄罗斯、东盟、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开拓多元化的外贸市场。同时,我们也要着力引导企业提升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优化外贸产品结构,开发满足多元化市场需要的产品,围绕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总的来看,中国经济具有很大的韧性和潜力,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扩大内需促进高质量发展来对冲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有条件促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谢谢。

美国有线电视CNN记者:最近很多人从中国官方媒体的一些社论、评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中国领导人和政府越来越觉得这场贸易战以及特朗普的关税措施不仅仅是一个经贸摩擦问题,而是美国的一个战略步骤,要全面遏制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我们在美国也听到类似的声音,越来越多的共和民主两党人士甚至有一种共识,觉得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竞争者。在这样一种环境和背景下,您是不是觉得贸易摩擦是一个难以解开的结,无论再进行多少场的经贸磋商和谈判都是无济于事,或者是没有意义的?谢谢。

傅自应:中国政府发布白皮书,就是要从中美建交以后的历史过程当中,好好地分析中美在合作当中各自得到的红利。当然,建交40年来,我们有很多的磕磕碰碰,也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曲折,但40多年走下来,无论是美国也好、中国也好,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具体到每一个老百姓的福祉,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我们不能忘记中美40多年磕磕碰碰始终是朝着好的方向在走,我们两国人民都在这当中得到了红利,享受到了福祉。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来看中国,我认为,现在国际社会有一些人对中国还有很多误解。中国政府提出来的三大攻坚战,一个很大的攻坚战就是要消灭贫困,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有数以千万计的贫困人口。消除贫困对于当今人类世界来说,是共同的命题,中国不发展,数以千万计的贫困人口不可能脱贫。我们也知道,中国要解决脱贫问题,必须要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中国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发展自己。现在问题是有些人只看到了中国经济总量很大,贸易总量很大,但是没有看到人均的经济总量、贸易总量、人均财富还很低。

我和王受文副部长既处理一些国际事务,同时也处理一些国内事务,有时候我们到我们的中西部调查、调研,我深受教育。去年年初我去广西,离广西的首府南宁大概100多公里,我是自己去的,没有任何官员陪我。随便走进一个山村,都不可思议,一位老战士,养了三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能够娶媳妇,因为穷,盖了房子,没有任何家具,所有的小孩、大人、老人都在地上搁的褥子和被子,一顿饭就是一个火盆上一锅玉米粥,当时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手里就几百块钱都给他了。我们是让那些穷人尽快脱贫,和全中国、全世界人民一道,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共同走向富裕?还是我们相互打仗,相互遏制,让穷人更穷,让富人更富,我们能这么做吗?

所以我认为,对中国的遏制也好,所谓的贸易战也好,都不符合人类和平发展的方向和未来。纵观历史,战争也好、贸易战也好,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是谁承担?是人民。

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根据报道,中方已经拒绝了美方提出的关于磋商的要求,中方如何评论?另外,何种情况下中方愿意重启高级别贸易谈判?最快什么时候可以重启?谢谢。

王受文:谢谢你的提问。什么时候能够重启中美高级别经贸磋商完全取决于美方的意愿。中方对通过磋商、谈判解决经贸分歧的大门是敞开的,但是要想让谈判磋商有效果,首先,必须要平等对待、相互尊重。现在美方采取了如此大规模的贸易限制措施,把刀架在别人的脖子上,这种情况下谈判怎么进行?它不是一个平等的谈判和磋商。

第二,谈判、磋商一定要有诚意,遵守诺言。中美高级别的磋商已经进行了四轮,这些磋商取得了不少共识,双方甚至发布了联合声明,但是美方出尔反尔,抛弃这些共识,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这使得谈判没法进行下去。所以我想强调,只要有诚意,只要在谈判中平等相待,遵守诺言,谈判是可以找到出路的。谢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