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南巡不同彼南巡 改革开放更深更广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本月22至25日到了广东,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同时巡视了4个城市。事前事后,外界都有很多猜测和讨论。究竟这次"南巡"对广东以至香港未来发展有何启示?这次巡视对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国策透视了什么信息?

国家领导人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国人关注,在今天起伏不定的国际形势,外界更会细心察看。习近平从北京飞到广东巡视,从地理方向看当然是南巡,然而"南巡"在中国历史上是有特定含义的。

邓小平南巡定调改革

习近平坚定路线信心

1992年,最具政治影响力的邓小平到广东和上海等地一个多月,针对改革开放议题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当时中共领导层推动开放改革的方针和做法较为保守,甚至有倒退的危险,在政府官僚体制内,如果没有更高层次的呼吁,就无法推动改革。所以邓小平的讲话经常被引用的说话是:"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是一锤定音的调子,对此后中国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是邓小平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推动改革的"南巡"。

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常委,每年都会去地方省市巡视,习近平在过去6年平均一年去6个省市,有几个省是去两次的,海南省在地理位置上比广东还要南,也分别在2013年和今年去了两次。广东当然有特别的地方,它是改革开放的发祥地,目前最成功的经济特区在深圳,也是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的主要地方。

2012年习近平刚上任总书记后第一个巡视的地方是广东,首站是到深圳莲花山邓小平铜像前献花,官方媒体也说:再走邓小平20年前的南巡之路。习近平6年前这样做,不但有象征意义,甚至可以被理解为刻意营造一种印象,他在宣示对改革开放路线的坚定信心。习近平说过:"我十八大以后第一站就是到了深圳,到了广东。十九大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还是要再到广东来,再到深圳来。"

6年过后,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再来广东巡视,提到改革开放不停步,而从巡视的项目看来,都是国家目前面对的特殊议题,比如扶贫,是因为扶贫目标在明年将是最后攻坚的日子;特意挑选会见中小企,因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目前在国家经济有下行压力的时候,面对的困难是空前的,特别需要鼓励和支持。其余的巡视项目,包括教育、社区建设以及当地驻军等等,都是习近平地方巡视经常去的项目。

大桥用好连系大湾区

自贸区发展区域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巡视了横琴和前海两个自贸区,自贸区并非广东独有,即使是参观展览馆,也是着重改革开放40年今昔对比的成就显示。众所周知,这次巡视的重头戏是为港珠澳大桥开幕,习近平传达的信息,是用好管好大桥对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连接大湾区的大桥和自贸区均是国家政策,是全国整体发展的重要一环,巡视这两处释出的信息,并不是要不要开放改革,而是要进一步深化,发挥自贸区对外优势和利用大桥连系湾区,发展区域经济。

纪念开放改革的系列活动年底举行,可以预料,有关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方针与措施,将会在12月北京举行的纪念大会上宣布。上海、北京等省市已经陆续公布的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措施,其中包括金融行业的对外开放步伐与幅度,是比较大和快的。广东和香港将如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很大程度端赖广东和香港的主动谋划和商议,但国家整体的改革开放措施,比如税制改革、国企改革以及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等等,都由中央统筹策划,习近平巡视广东,无疑起到打气的作用。

习近平巡视广东,跟邓小平"南巡"的历史含义不同,中国改革开放的程度和步伐,已经完全超越上世纪,更关键的是,面对国际新格局,中国的改革开放,只会更深更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