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流浪大师"火了,一条视频竟被卖上千元?

这个春天,抖音上最火的“网红”是谁?

不是顶级的流量小生,也不是面容姣好的美女主播,而是一位穿着破烂且身上满是污垢、黑白头发打结的中年流浪汉。

他的名字叫沈巍。

因为经常蹲在地铁里和路灯下看《尚书》、《论语》等书籍,且说出来的话颇具文采与思辨性。

他被一些人冠以“流浪大师”的称号,并迅速在网上走红。

01

借万家灯火,读万卷书

媒体的报道让很多人震惊的是,沈巍并不是搞个性的行为艺术,而是真真正正的一名流浪汉。

原来沈巍已经流浪了26年,在这26年间,一直以捡垃圾为生。

他看上去衣衫褴褛,穷困潦倒,身穿一件几处磨黑、磨亮的棕色皮衣,乱蓬蓬的头发打着绺垂到额前,和一般的流浪汉并无两样。

除了一点,沈巍的身边永远摆放着一摞书。

这些书,是沈巍靠捡垃圾挣的钱买回来的。

据沈巍自述,捡垃圾的习惯源于他小时候卖垃圾换书钱的经历,也是因为他对垃圾分类理念的认同。

后来因为与家人及邻居的理念不同,而不愿意回家,也放弃了公务员的身份,甘愿做流浪汉。

就这样,看书和捡垃圾几乎是沈巍流浪生活的全部内容。

白天的时候,沈巍会在几个固定的地方捡垃圾赚钱,到了晚上五六点,他就会到附近的地铁站里去读书。沈巍阅读的书目十分广泛,历史、美术、文学都有涉猎。

他说,之所以选择在地铁站里读书,是因为地铁站里人来人往,有很多都是白领,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带动更多的人读书。

非常遗憾的是,虽然时常有人过来和他探讨问题,但是很少有回头客,很多时候对话都是一次性就结束了。

细细品味,沈巍的故事,颇有几分心酸。

他选择了一种令人难以理解的生活方式:常人挤破脑袋要进的体制,他却拂袖而去。

沈巍在自述中说:我原本以为像我这样的人可以为社会做一番贡献,但怎么也没想到会沦落至此。

至于他为何要离开体制,坊间也不少的猜测,这里也只好省略三千字了。

而用他的话来讲:沦落至此,归根到底是理念的冲突。

孔子曾经这样评价他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如今这句话用在这里评价沈巍,恰如其分。

02

被流量绑架、消费的流浪大师

沈巍火了之后,他说过的许多“金句”在网上流传:

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却拥有博学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人们觉得,这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他一定要有着很高的学历,否则不可能说出那么多经典的话语;

他一定要有着悲惨的经历,否则不会过着流浪的生活……

于是,“复旦大学高材生”、“妻女车祸”等博人眼球的标签一个接一个的贴在沈巍身上,被网友神话成了“怀才不遇”的“流浪大师”,成为了这个春天最吸睛的网红。

现在,“大师”已经被逐流量而居的网红盯上,她们马不停蹄地赶来,将“大师”的住处堵得水泄不通,每个人都期待中,从这场网络猎奇的狂欢中分到一杯羹。

他被一帮人围观、跟随、拍摄,不断重复表演他的技能,供人观赏,被人消费,就像耍杂技的动物。

据说,抖音上关于“流浪大师”的视频,每一条的点赞都在十万以上,一支拍摄沈巍的视频,可以卖到五百到一千元。

和沈巍相识的环卫工人介绍:“这个流浪汉从早上开始就给他们讲东西,喏,一直讲到下午两点钟,没吃没喝,也没有人说买点东西给他垫垫肚子,整个人都虚脱了。”

在利益面前,没有人在乎沈巍的处境,没有人在乎这种直播是不是带给了沈巍生活上的困扰,更没有人真正地和沈巍交流,这些食流量而生的主播,唯一的目的就是消费这个处于漩涡中心的流浪者。

就这样,流浪汉沈巍被挖掘、被定义、被消费,完成了从一个普通的流浪汉到“流浪大师”的转变。

但是说到底,他不过是一个被寄托了感情的出口,一个网红用来吸引流量的工具。

03

从“流浪大师”变成“流量大师”,谁的错?

沈巍不会从这场狂欢中得到什么,网上走红并不会改变管他的命运,他也许只是想过回原来的生活,做一个将“捡垃圾也看作是正常劳动”的普通人。

对于网上将他说成是大师的言论,沈巍表示:“我不是大师,百分百不是,大师要多读书。”

平心而论,沈巍确实有一定的才华,对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的见解,但是也还没有到要将其称之为”大师“的地步。

之所以被称为“流浪大师”,也许只是网友的猎奇心理在作祟,毕竟,同样的一句道理,从“流浪汉”口中说出来,就显得非比寻常。

至于给沈巍贴上“复旦毕业”、“丧妻丧女”等不实标签,也只是一部分人的自我加戏自我感动罢了。

在网友的眼里,沈巍是流浪汉。

他以捡垃圾为生,衣衫褴褛不修边幅,过着非正常的流浪生活。

但是在我看来,那些挑拨网友的猎奇心理,为获取流量而无节制围观拍摄沈巍的人,才是真正的“流浪汉”。

沈巍是流浪汉不假,但他只不过是无处安放自己的身体,而这些食流量而生的主播虽然光鲜亮丽,却无处安放自己的灵魂。

和有着精神追求的沈巍比起来,他们才是精神上的“流浪汉”。

沈巍流浪在身体,他们流浪在灵魂。

沈巍曾说:“我最向往成都,读书人一辈子有个理想,最好的像诸葛亮一样,出将入相。如果做不到,就学杜甫,忧国忧民。”

如今,这个带有传统文人气质的流浪汉,没有做成诸葛亮,却也过上了像杜甫一样流离颠沛的生活。

我们不需要同情他,更没有理由指责他。正如知乎作者@九色喵所说:

诚然,他不像我们眼中的“正常人”,可能也并不是真正的“大师”,但他活的真实、洒脱,有着自己的精神寄托,这就已经过得很幸福了。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尊重他的生活方式,尊重他的人生选择,不要再因为猎奇而去无底线的消费他,让他回归原本平静的生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