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拉屎撒尿这个宇宙难题被中国人解决了!

相信不少小伙伴还在惦记着周三上映的《复联4》,但你也许不知道,周三这一天(4 月 24 日)其实还是“中国航天日”!

说起中国的航天事业,那可真是每个中国人都值得自豪的事。

从神舟五号到天宫一号,再到玉兔月球探索车。学霸君真是从小就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说不定有生之年真的能看到我们国家派人登上月球呢!

但月球不是说登就能登,一些在地球上的“小问题”,到了宇宙就是“大大的问题”。

例如当年为了实现人类登月,光是让宇航员在太空解决“内急问题”,就没少花钱和功夫。

一开始能力有限,只是把人送上天来个“太空一日游”。所以航天舱里都没有厕所,无论大小宇航员都得憋着。

但后来科技树发展上来了,能让宇航员在太空逗留久一些,像是登月计划就预设了 200 小时的任务时间(约 8 天)。

可是宇航员们都要哭了好吗!谁家男人肾那么好能憋 7 天啊!

而且一旦进入太空后,倘若出现一滴“憋不住的液滴”,随时可能会让驾驶舱内的精密仪器短路,直接“开花”。

幸好这个“宇航员拉撒难题”最后还算是解决了,在这背后还少不了一位华人科学家的智慧和努力付出,他叫唐鑫源。

探月之行,困于胯下

1961 年,美国进行首次载人升空发射,数以千万计的美国群众都在电视机前密切关注。

这位是小艾伦·巴特雷特·谢泼德,正在准备穿着太空服的他有些不安,因为他将是美国史上第一个入太空的宇航员。

一切准备妥当,但火箭迟迟不见发射。躺在火箭上的小艾伦突然发出深沉一问:

“呼叫控制中心!我现在很想尿尿怎么办?在线等很急!”

然而地上的人也是第一次送人上天啊!

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只能让小艾伦先把宇航服内监测仪器关掉,再直接尿在宇航服里,最后用氧气循环系统风干。

于是这位美国史上升空第一人,就在 NASA 控制中心人员和数千万群众的注目下,成为“宇航尿裤子第一人”。

虽然首次升空成功了,但 NASA 也发现:

原来隔壁苏联的加加林在去发射台之前,也偷偷对着车轮胎先把“水费”给交了。

这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难题啊!

为了实现登月任务,宇航员的“拉撒问题”变成重中之重,这可没让 NASA 的研究员少秃头。

“刚出家门就要尿,那上了月球后怎么办?”

“液体还能用内循环氧气给风干,那粑粑要怎么办哦?”

思前想后,他们造出了这款价值 5 万美刀的太空马桶。

可你看见上面各种把手和拉杆了么?不想屁股被吸出宇宙,那你拉粑粑之前,都要像汽车换挡一样先操作一轮。

但假如在航天舱外面的宇航员突然便意来袭,那怕不是要憋死个人哦!

他是太空服之父,也是尿不湿之父

眼看经费烧了,但捣弄出的东西都不好用,登月计划日期还一天天逼近,太空总署的署长也就慌了。

考虑到之前小艾伦穿的宇航服,只是用美军飞行员的压力服改造的,署长认为问题还是在宇航服身上,不管实验室那群家伙另外再造什么飞机大炮都救不了。

没想到,署长却找来了当时美国太空总署里唯一一个中国人——唐鑫源,接手负责一切太空服改良研发工作。

署长可不是病急乱投医,因为在负责研制太空服之前,唐鑫源就一直为美国空军研究一些“高分子抗温耐热”材料。

他曾发明能抵御华氏 1000 度高温的有机纤维,被用在飞机和火箭上。

凭借自己擅长的“高分子领域”知识,唐鑫源和团队成员进行多次尝试,最终他提出了一个名为 MAG 的“最大吸收力服装”方案。

具体来说,就是给宇航员穿上这条大(zhi)裤(niao)衩(ku)。

估计署长第一眼看了也和你一样迷,但别看 MAG 和你穿的短裤差不多,它可是“航天高端技术”!

首先它使用了一种名为“聚丙烯酸钠”的高分子材料,可以吸收 600~800 毫升液体,最长可以 8 小时才更换一次。

这能有多强?时间不妨先向后拨到 2007 年,你来问问这位美国宇航员丽莎。

这天丽莎从宇航局偷偷带出一些太空纸尿裤,因为她需要飙车赶往约 1400 公里外的机场,去绑架她的情敌。

别人绑架都带刀枪,她为什么要带太空纸尿裤?(重点错)

不如先看看 1400 公里什么概念:这相当于从北京开车到南昌,百度告诉我这至少得花 16.5 个小时。

丽莎可没有那么多时间!要是算上吃喝拉撒的时间,丽莎的情敌早就飞走了。

所以她选择了值得信赖的 “NASA 牌太空纸尿裤”,这样就可以省下中途上厕所的时间,直踩油门一路向西了!

最后她当然被警察蜀黍制止了,但 NASA 的太空纸尿裤,也因为这次的“千里追情敌”再添上了一道神秘色彩。

时间再回到过去的 1969 年,此时离“小艾伦尿裤子事件”已过去 8 年。

在唐鑫源团队的努力下,MAG 的设计也更加完善——吸收容量提升至 1400 毫升,再加上“多层过滤设计”,可以说宇航员只要穿上它,就能保证整个 PP 干爽又舒服。

宇航员吃的低渣流质,粑粑一般是偏流质容易吸收

于是在当年阿波罗 11 号的登月任务中,几位宇航员就立马用上了它。

这次探月任务只有短短 8 天,时间紧任务重。但幸好他们都用上了 MAG,所以可以一边 998 铲土插旗,一边实现了“排便自由”。

最终他们在月球上不仅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还留下了 96 袋纸尿裤的传说。

而在登月任务完成之后,唐鑫源先生也因为他对宇航服的各种贡献,被称为“太空衣之父”。获得了美国太空总署颁发的“最高特殊工程成就奖”,并被选入“太空技术名人堂”。

但可惜在很长时间内,这些都属于机密事项,所以当时关于唐老先生的资料并没有对外流传太多,他只是登月任务背后众多无名英雄之一。

不过,由于“MAG 太空纸尿裤”的效果相当出色,这项航天技术很快被用于民用用途——没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婴儿、成人纸尿裤。

航天烧钱和玩游戏充钱一样,最后都让你变强

一张小小的纸尿片背后,其实是人类对航天探索事业长年累月投资的成果。

虽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巨大,但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外太空的探索。而且各国的航天目标也早就不止是月球、火星——例如早前全球都在关注的“黑洞照片”。

历时 5 天“拍摄”的背后,是全球众多科研人员,用时 2 年多的计算处理工作,还有 5000 多万美元庞大花费。

但就在这张费尽人类智慧的成果下面,却出现了这些言论:

“花这么多钱就为了一张模糊的照片?噱头罢了”

“这么多钱,还不如用来扶贫或者发展教育呢,多少人还吃不上饭啊!”

“拍黑洞有屁用,我房子都买不起,有这钱还不如直接给我。”……

对探索宇宙的质疑,在中国造神舟时有,在美国当年登月时也有。

学霸君是很鄙视这类人的,因为在我看来,他们就是想用自己四两的“自私”,去拨掉全人类价值千斤重的“希望”。

这些航天成果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我们其实早就在享受它们带来的好处。

往大而言,那些被用于火箭上的“抗热防火材料”,很多都用于大型建筑防火材料。另外还有“非典时期”用于快速探温的“红外线耳温枪”,以及用于帮助病人探查肿瘤的“磁核共振技术”。

往小而言,在泡面中还原滋味的“脱水蔬菜”,让你感觉舒适的气囊鞋,当然还有纸尿裤,全都是航天技术的“降维应用”。

这些被用于民用领域的航天技术,它们的用途和效益早已经远远超出当时设计者的想象。这个表格展示还只是冰山一角。

可以看出,越是舍得在航天事业投入的国家,他们的得到的社会效益越巨大,所以你还觉得国家投资航天事业会很亏吗?

所以不管是放眼宇宙探索,还是着手改善生活,两者最终都会汇成一处,造福于我们。

我们的希望不止是眼前的安逸,我们的征途也不止是星辰大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