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哨人专访文被狂删 胡锡进也看不下去了

一篇专访武汉女医生的文章遭中国网管狂删,引发网络接力发文运动后,中共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昨天发文缓颊称,这不是什么大事,但体制应该给社会的不满情绪留出口。

“人物”杂志3月号专访中国新冠肺炎“发哨人”医生艾芬,这篇题为“发哨子的人”10日刊发遭网管全面删文后,大批网友接力发文表达不满,被视为继“吹哨人”医生李文亮过世后,中国第二波要求言论自由的网络运动。

网友发挥创意陆续推出多国语文翻译版、摩斯密码版、盲文点字版、毛泽东书法的“毛体”版,还有火星文、左右颠倒排、以电脑表情符号拼排的全文,企图躲避网络监察。据统计,迄今至少出现52个版本,引发外媒关注报导。

对此,胡锡进11日在社交媒体微信、微博发文说,网上出现“发哨人”被删文章各种语言、文字、符号版的帖子,他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表达不满情绪的一种“网上行为艺术”。

中国继“吹哨人”医生李文亮过世之后,自称“发哨人”的医生艾芬受访文章被狂删,掀起网友群情激愤。在社交媒体上,已经出现这篇文章的英文版本。(图取自微信网页weixin.qq.com)

胡锡进说,这样的不满情绪由来已久,它们总要透过一些契机和方式释放出来。其实在社交媒体时代,形成这种瞬间的集中释放是比较容易出现的,因为几乎没什么成本,如此而已。

但胡锡进也表示,他主张多沟通,“体制的相关设计要给社会必然存在的一些不满情绪留出必要的释放出口和空间,而不要让一切都处于刚性的管理之下。这会有助于我们社会的整体和谐”。

他说,中国舆论场受到的政治重视程度远高于欧美国家。在欧美国家,大体“什么都能说”,但同时的情况又是“说什么都没用”。那里出一个提案,只要议会上的票够,强行通过就是了。但中国这边反对意见一“刷屏”,外国人永居法草案就得进行修改了。

胡锡进称,中国网上只要是形成了集中意见的,大多都会在后来的政策中体现出来。有时候一些言论被删掉了,但是它们实际产生的政策性反思和影响并没有删掉。

他说,中国网络舆论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玩法”,这当中不断有碰撞,磨合。希望这会是一个不断促进官民沟通和社会理解的过程,当发生摩擦时,大家都多一些耐心、理解和包容。别把一些事情看得太重,给接下来的磨合多留一些空间。

至截稿,中国网管仍持续删除与“发哨子的人”有关的内容与讨论。

艾芬是武汉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2019年12月30日,她拍下一名不明原因肺炎(后定名为2019冠状病毒疾病)病人的病毒检测报告,并将其中“SARS冠状病毒、绿脓假单胞菌”等字样画上红圈,传给自己的同学以及医生群组,希望他们注意防范。

后来,这张图片成为李文亮在内,最早一批人对外谈论新冠肺炎时发送的截图,并在网络迅速传播,艾芬也因此在1月2日被医院监察科约谈,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厉斥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