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一滑,100 万就没了!这笔交易震惊市场

对普通人而言,手滑可能只是在网上买到了不喜欢的东西,但对掌管上百万甚至上亿元资金的交易员来说,代价就惨重了。

21 日上午,新三板股票公司 ST 蓝天(证券代码:430263)上演的 " 乌龙指 " 震惊了市场:成交价高达 1000 元 / 股,成交量 1 手(1000 股),成交总额为 100 万元。

要知道,ST 蓝天当天开盘价只有 0.16 元 / 股,全天收盘于 0.13 元 / 股,也意味着有人 " 白捡 " 了 100 万。

图片来源:Wind

每经小编了解到,ST 蓝天的总股本为 1.78 亿股,按 1000 元 / 股计算,ST 蓝天在当时的市值达到 1780 亿元,一度超过了中国联通、顺丰控股这样的 A 股知名上市公司。

有人白捡 100 万

按开盘价计算,这笔 " 乌龙指 " 的买方亏损近百万元。对卖方来说,无疑是天降大礼。

据中国证券报,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周运南表示,

"(可能是)做市商买入 1000 股数量输入成了价格 1000 元。做市交易成交以券商倒价成交,不以投资者的价格为准。幸运儿正好挂了卖单,而且他卖单是排最低价的一位。"

22 日晚间,股转公司在官微发布的《ST 蓝天股票出现单笔异常价格相关情况通报》(以下简称 " 通报 ")证实了上述说法。通报称:

2018 年 11 月 21 日上午,基础层做市股票 ST 蓝天盘中出现单笔异常价格。全国股转公司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启动调查,分析交易情况,了解异常价格出现的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经调查,该笔交易主要系做市商交易员误操作导致。全国股转系统做市转让股票成交价格以做市商报价确定。

由于近日 ST 蓝天价格波动较大,相关做市商解除了券商做市报价系统价格限制,交易员误将申报股数 1000 股输入为申报价格 1000 元,在券商端风控系统已弹出提示的情况下,交易员未能仔细检查,惯性报出。

该笔申报于当日 11:21:34 以 1000 元成交,成交数量 1000 股,导致 ST 蓝天出现单笔异常价格。该做市商于 24 秒后的次一笔申报即恢复正常报价并再次成交,当日该股后续交易价格正常。

由于该股票不是 " 三板做市 " 指数成分股,且异常报价持续时间很短,因此未对 " 三板做市 " 指数造成影响,未对市场其他股票的正常交易造成影响,也未对投资者在该股上的其他交易造成影响。

那么,对于做市商来讲,能否追回损失呢?

据报道,重庆志和智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源佳表示,如果要想追回这笔钱,首先要证明该交易员是出于失误操作导致该笔交易产生的,其次,需要锁定这笔 " 乌龙指 " 交易对象,"如果能够锁定交易对象,摸清其个人信息,那么追回这笔资金还是有可能的。"

但陈源佳也表示,因为新三板交易,针对的对象是不确定的多数人,要想锁定交易对象比较困难。" 索赔成本相对比较高。"

新三板为何频现 " 乌龙指 " 事件

这不是新三板上演的第一起 " 乌龙指 " 事件。

还比如九鼎投资。2015 年 6 月,一位名叫肖裕民的投资者,因为操作失误,把别人挂出的买单看成了卖单,将自己的 10 万股九鼎投资以 0.01 元 / 股的价格卖出,在当时,九鼎投资每股的价格在 21 元左右。也就是说,因为自己的失误,将原本价值 210 万元的股票,仅以 1000 元就迈出了,损失了 200 多万元。

去年 3 月,一位名叫方仁杰的投资者,原本打算以 19.70 元 / 股的价格买入宁波水表 2000 股,结果因为少打了一个小数点,变成了以 1970 元 / 股买入 2000 股,成交金额高达 394 万元。

宁波水表的 " 乌龙指 " 事件半个月后,新三板市场迎来涨跌幅限制,2017 年 3 月 25 日,全国股转系统发布《关于对协议转让股票设置申报有效价格范围的通知》,通知宣布:采取协议转让方式的股票,申报价格应当不高于前收盘价的 200% 且不低于前收盘价的 50%。超出该有效价格范围的申报无效。 ( 注:协议转让在 2018 年 1 月 15 日变为集合竞价交易 ) 。

今年 8 月,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信息总结中提到,集合竞价制度实施后,原协议转让方式下三种订单类型变化为一种订单类型,避免了因订单类型复杂、投资者误操作而被抢单的 " 乌龙 " 交易行为。

明星企业掉落神坛

公开资料显示, 蓝天环保(即现在的 ST 蓝天)是一家拥有 20 年发展史的老牌环保企业,目前主营业务包括清洁能源的热力生产和供应服务,节能供热项目的方案设计、施工安装、运营管理,供热节能设备的销售、投资管理。

2014 年 8 月 25 日,蓝天环保成为新三板首批参与做市的企业,吸引了申万宏源证券、东莞证券两家做市商。在此之后,又陆续增加了中国银河、国泰君安、中泰证券等 6 家做市商。 2017 年 9 月,蓝天环保更是成为新三板第一家发行双创可转债的企业,一度风光无限。

但公司的净利润在 2016 年达到 4225 万元的巅峰后,便一路向下,2017 年的净利润(1912 万元)较前一年近乎腰斩。更糟糕的是, 公司在 2018 上半年净利润出现亏损达 363.12 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 170.62%。

蓝天环保业绩大幅下滑,或许与其激进的扩张有关。2016 年起,公司开展了频繁的并购动作,并表示公司通过收购、合并、合作迅速发展,可以节约项目建设时间。两年内,公司共计新增持有四家企业股份,分别为:

2016 年,蓝天环保收购天津凯祥供热有限公司 20% 股权、出资 1600 万元收购保定市华尊能源开发有限公 16% 的股权;

2017 年,公司发行 1.5 亿元双创可转债拟优先收购天津凯祥剩余 80% 股权,并通过增资方式控股河北润达能源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 51.2%。

在此背景下,蓝天环保将 2017 年业绩下滑归咎于收购标的前期支出较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