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人要在故宫修建一个类似巴黎玻璃“金字塔”的建筑 你会同意吗?

    在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我想先做一个假设。


    假设今天有人要在故宫午门前修建一个大型入口,风格后现代主义,充满了未来感、太空感,乍看之下,跟已经历经600年沧桑的古典美的故宫完全不搭调。

这个方案除了极其“未来”之外,还充满了异国情调,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较大背离。


该修建方案会花费我们大约500亿人民币,修建时间可能会长达五六年。


而且,设计师还是个外国人。


你会同意吗?! 

   “最后的大师”:不随波逐流 成就“最美建筑”


虽然事后可以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我想绝大多数的国人是绝对不会同意!类似这样真实的故事就曾发生在当年的法国,法国人反对修建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也是质疑声一片!


但美国时间上周四去世,享年102岁享誉全球的著名华人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当年就改变了这种偏见。


1983年,法国卢浮宫翻修扩建,贝聿铭设计的新建金字塔形入口,遭到90%的法国人反对,连法国文化部长都公开批评,卢浮宫前的这座金字塔是“一颗寒碜的钻石”。

五年后,玻璃金字塔落成,贝聿铭被授予法国荣誉骑士勋章。他却只是回应: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那对于他是一段艰难的岁月,”他的儿子贝礼中在后来向媒体回忆当时的情形,说:“可是,他非常自信,他能很好地理解别人、理解各种不同的争议。争议对他而言不是压力,而是说服他人的挑战,他有很强的说服他人的能力。”

贝聿铭在建筑上的这一行事原则,在后来回到卢浮宫的一场讲座,充分展现。“建筑师要坚持自己,如果成功了,很好,如果不成功,就再试一次。”

面对压力,贝聿铭将各种非议和怀疑抛诸脑后,坚持将自己的设计完善并建造出来。他曾说:“建筑设计师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和主见,随波逐流就肯定被历史淹没了。”

结果,金字塔的设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和埃菲尔铁塔一样,成为巴黎的标志。法国人还称赞金字塔是“卢浮宫里飞来的一颗巨大宝石”。


贝聿铭一生,将自己设计的建筑留在了4个大洲、10个国家的土地,上百件作品,很多都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

北京香山饭店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美国肯尼迪图书馆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香港中银大厦

苏州博物馆


70多年来,这位建筑界的华裔奇才为世界带来了各种精彩绝伦的作品。包括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苏州博物馆等等。



 贝聿铭大师的宝藏精神


突破常规,是贝老先生对待建筑艺术的准则,也是贝老送给世人的惊喜。

 

另一方面,这也突破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我们在面对世界中的新鲜事物时,第一时间都会去思考它的不合理性,而很少去考虑如何改变这种不合理。

 

执着于眼前,那我们便永远也不能进步。

 

世界的发展开启于个人的前进,一路向前看才是生活的最终奥义。

 

贝老曾说:“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其实贝老和他的作品更像松柏,跨过时间,穿越空间,他们一直在那里,屹立。

 

“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贝聿铭先生的开创性精神,对于美的创造,都凝固在他所设计的建筑里,成为一种艺术的养分,滋养着现在和往后的人们,值得被时代和历史铭记。



再见了,贝聿铭先生!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更多精彩内容

今晚21:55

锁定浙江经视(ZTV-3)

《茅莹今日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