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孙子哄奶奶眨眼点头,5万多辛苦钱就没了…

4月3日,四川成都的胡婆婆

去取钱时发现,

辛苦积攒下的5万多元,

竟只剩下200多!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喊奶奶眨眼又摇头骗取人脸识别,10岁男孩2个月花5万存款买游戏装备

银行卡里5万多,只剩200

钱去哪里了?

“我银行卡里有5万,腊月二十几只剩两万多了,我不晓得出什么事儿,我就给我儿子了。”胡婆婆说,银行卡里面是她辛辛苦苦存下的5万元,主要是自己和孙子的生活费和学费。

可过年期间她去银行取钱时却发现,卡上只剩下了两万5千元左右,另外的25000元不翼而飞。由于当时正值疫情期间,胡婆婆想过了这段时间再处理。

随后,胡婆婆的儿子又在卡上汇入了5000元,这时卡上的余额是3万块。可是4月3日,胡婆婆到银行去处理这件怪事时,不查不要紧,一查差点把她气晕:只有218.1块钱了!

5万5千块突然变200多块,钱到底跑哪儿去了?

10岁孙子拿钱充值游戏

奶奶很生气!

胡婆婆拿出银行流水查看发现,上面有很多笔支出,每一笔从几十到上千不等,全部都是网上支付的。

这就怪了,胡婆婆不会使用网上支付,她的儿子也没动这笔钱,那这近5万5千块,到底是谁偷偷花掉了呢?

胡婆婆指着身边的10岁孙子路路(化名),气不打一处来:“这是我养的一条狼!”原来,一天天消失的钱,都是孙子拿去打网络游戏花掉的。

路路今年念小学4年级,由于父母离异后父亲去广州打工,他一直和奶奶胡婆婆生活在一起。路路承认,这5万多都是他花掉的。“我买装备了,五千五千地充钱,买了五万多的装备。”

骗奶奶眨眼点头

把银行卡与自己手机绑定

让人奇怪的是,路路怎么会有银行卡密码呢?他又是怎么骗过奶奶的呢?

“他骗我,说学校要弄啥学号,需要银行卡,然后喊我眨眼睛,点头。”胡婆婆说。

原来,路路以学校需要的名义,骗奶奶做了人脸识别,将银行卡和自己的手机进行了绑定,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流水般花去了近五万五千块。

“钱都是儿子女儿给的,自己都舍不得用,现在连买药钱都没有,生活费也没有。”辛辛苦苦存下的生活费和学费被孙子花得一干二净,胡婆婆着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据了解,胡婆婆也曾和家里亲戚一起拨打过游戏所属的客服,但一直没有得到正面回复。

多地发生类似事件

有关部门已出手

近日,河南新密10岁的小强(化名)沉迷网游,偷偷将妈妈4万多的积蓄拿去充值。直到被妈妈发现,才认错,称自己充了2万多,还给同学充了1万多。

小强妈妈抹泪称,自己背1袋水泥才赚1元,这4万多块钱她得背4万多袋水泥!

据了解,目前游戏公司已退回2.4万。

熊孩子打游戏花光家里4万积蓄,妈妈崩溃大哭:我得背4万袋水泥_腾讯视频

3月15日晚上,湖北十堰周先生的大儿子说弟弟小杰(化名)最近老是用看网课的手机玩游戏,起初周先生觉得玩个游戏也没什么,直到夫妻俩需要用钱时才发现,支付宝余额只剩下几块钱了。

在父母的追问之下,小杰支支吾吾说这些钱被自己花在了游戏里,一个月内竟悄悄花掉38000元。

更让人生气的是,小杰每次在支付后都会将转账提醒的短信和转账记录删掉!

周先生联系一家游戏平台的客服,他们表示会退还充值金额的60%。但周先生给另一家游戏平台客服打了十几通电话,开始只是将情况记录,接着电话就打不通了。

中教君注意到,去年年底,为有效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过度消费等行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强调,要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

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

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

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防止孩子用手机乱花钱

家长可以试试这3招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防范

此类事情的发生呢?

中教君教你三招,

防止孩子用手机乱花钱!

↓↓↓

一、给孩子备用手机

家长可以将无支付软件的备用手机拿出来给孩子上网课使用,这样就可以杜绝孩子肆意充值。

二、应用锁

现在很多手机都有隐私保护的措施。应用锁就是一个十分好用的功能了,在打开某些软件的时候需要输入密码或者指纹解锁。这样一来孩子在充值需要打开相应APP的时候就需要经过家长同意才行。

三、金钱观教育

告诉孩子游戏如果需要充值交钱的话需要和父母商量,不能私自就随便的充值。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是十分有必要的。让孩子知道什么钱可以用,什么钱不应该用。在日常生活教育中家长就应该有意无意地和孩子提及一些涉及金钱方面的知识。一方面让孩子不至于被骗,增长孩子的生活常识,也能防止类似孩子偷偷充值的情况出现。

孩子偷偷充钱打游戏,

既需要多方治理,

也需要家长教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