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学校被称为新西兰“平民版”私校,但华裔家长却对此知之甚少……

新 西 兰 微 财 经


择校一直是困扰着华裔爹妈们的世纪难题。在中国,学校无非是重点与非重点,国际学校、私立学校以及公立学校之分。可是在澳洲和新西兰,学校的类型就复杂多啦,家长没有两把刷子,还真搞不懂这么多种学校的类型,更难判断哪种学校更适合自家的娃。



学校分类


在纽澳地区,学校的分类很多:比如,按所有权分,可以分成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教会学校;按照设置的课程分可以分为NCEA、CIE、IB课程学校,或者同时提供几种课程的学校;按照学生的性别分又可以分为男校、女校、混合性别学校……



诸位,看到这些分类你已经开始抓狂了吗?别着急,Crimson将针对纽澳家长的困惑特别推出系列择校宝典(之前我们曾推出过一个综合性的择校秘籍,有兴趣的朋友请点击查看:纽澳家长注意:这才是给孩子选学校的正确方式!先别急着买学区房……),更加详细地介绍各种学校的特点,让家长们做到心中有底。


本期,我们将推出 公立学校 VS 教会学校,通过澳洲两位洋人妈妈的亲身体会,为你讲述将孩子分别送入这两种学校的感受。

图片来源:city impact church school


1

何为教会学校?教会学校有什么特点?


对于公校、私校、混合校、单性别校,华裔家长可能并不太陌生。但是,对教会学校却知之甚少。什么是教会学校呢?教会学校和其他学校有什么区别吗?


一般说来,教会学校(religious school)为教会所有。不过在新西兰,教会学校被划分到“integrated schools”(综合学校)分类下,即虽然学校的固定资产属于教育,但老师的工资还有教学材料等也享受国家的拨款。也正是因为这样,教会学校虽然走上了与公立学校整合的道路,但实际上更像是一种“平民版”的私校:硬件好、升学率高、花费虽然比公立学校高,但又远低于私校(不同学校收的赞助费不同,每年从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除此之外,虽然很多家长自己并不信教,但却认为教会学校会引导孩子更好地明白做人的道理,防止孩子在青少年期走上歧途,因此他们也将“教导有信仰的孩子”视为教会学校的一大优势。


图片来源:St Peter~q~s College


正是因为这诸多的好处,近些年教会学校成为越来越抢手的学校。比如在新西兰地区,2016年在教会学校上学的孩子达到了25%,比1996年的数字增加了25%,有些优秀的教会学校排队名单达到了500人以上,但依然不能阻挡老父亲、老母亲们对学校的热情。一位KIWI妈妈的话道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人们把教会学校看成是便宜版的私校。很多家长负担不起私校的费用,又不想把孩子送去公校,或者是人员构成复杂的那种学校,所以去教会学校是很好的选择。其实教会学校也有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但在保持多元化的同时大家又有共同的价值观,所以我非常喜欢这种氛围。”


图片来源:City Impact Church School


持相同观点的家长确实不少,一位孩子在St Peter~q~s College上学的家长表示,相对比其他学校,教会学校有个突出的优点:学业和社会责任感并重。她说:“教会学校不是普通的象牙塔。他们会教导孩子们守纪律、懂礼貌,这些都是附加的价值。如果一个孩子只是聪明、学习好,但如果他们不能给予别人关怀,那么这种教育也算不得成功的教育。教会学校要求孩子们为社区服务 ,从小给予他们责任感的教育。”


虽然教会学校有种种好处,但是,作为华裔家长,却依然有诸多担心。由于自己不是信徒,大家一边被教会学校的高升学率、好硬件条件所吸引,同时又担心孩子被学校强行“洗脑”,那么,进入教会学校到底是什么样呢?家底够不上私立学校,是选择公校好还是教会学校好呢?看看以下两位妈妈的感受,或许你就心中有数了。


2

公校 VS 教会学校,两位妈妈的真实感受


教会学校近年来的火爆,在澳洲地区也多有体现。越来越多负担不起私立学校的家长把目光投向了教会学校,去公校还是去教会学校的争论也愈演愈烈。澳洲儿童作家Samantha Turnbull 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她和自己的好友—戏剧演员,同时也是五个孩子的妈妈Mandy Nolan,分别把自家孩子送入了公校和教会学校,那么她们的感受是如何呢?



为何给孩子选公校?



Samantha自己不是教徒,所以娃出生的时候也没有受洗。为此,身为信徒的婆婆还颇有微词,认为娃没有受洗将来百年之后无法入天堂。当时Samantha还觉得这都不是事,还幽默地安慰婆婆:“没事儿,那么多孩子都没有受洗呢,即使上不了天堂也有很多好朋友陪着他啊!”


本以为没受洗不是什么大事儿,但当孩子到了入学年龄,Samantha却开始后悔了:因为没有受洗,所以不符合当地教会学校的入学要求,因此孩子没资格进这所超受欢迎的学校!


图片来源:google


无奈之下,Samantha只得将孩子送入本地的一所公校就读。对此,她的心态也很佛系:反正也没有其他的选择,正好省了权衡的烦恼,孩子年纪到了,就顺其自然上公校吧!


孩子在公校读书后,Samantha整体是比较满意的,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挺正确。但是,凡是有关娃的事,妈妈就不得不多一份纠结,Samantha也不例外。她会时不时地问自己:“公立学校没有宗教环境的制约,孩子会不会走歪路呢?会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呢?


图片来源:sohu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Samantha觉得自己想多了。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宗教就像是一双无形的手,它可以制约孩子的行为,不让他们走上“歪路”,但同时这双手无时无刻不抓牢孩子,控制着孩子,也控制着他们的特质发展。这样看来,或许没有这双手也许是件好事儿。


同时,宗教又像是一根拐棍,没有宗教这根拐棍,公校的孩子在自我恢复能力、自立更生和社会适应能力上表现的更加出色。这就好比意外落水后,之前一直不用泳圈(宗教)游泳的孩子可能自救的能力更强。


作为一名儿童文学的作者,近年来Samantha访问了澳大利亚的50多所学校,她有自己的创意写作工作室,同时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剧院进行演讲,但她始终坚持她自己的观点:相较于教育设施和资源,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的热情与关注更重要。曾经,Samantha见过一位超级棒的老师被分配至评分很低的公校,所以,Samantha坚信即使是分数低的公校也是会有好老师的。



为何给孩子选教会学校?



Samantha的好友Mandy Nolan是五个孩子的妈妈:她自己有三个女儿,同时老公那里还有一对继子女。尽管Mandy自己根本不是教徒 ,但她却义无反顾地把自家的五个娃全部送去教会学校。这五个孩子中,有些孩子曾在公立校就读,但最后也转入了教会学校。


图片来源:abc.net.au


为何一定送孩子去教会学校呢?Mandy自有她的道理:“我觉得让孩子们学习宗教是很有价值的,因为这有利于他们了解历史、了解文化。其实我的孩子们都不信教,即便是年龄最小的孩子,她从一上学就在教会学校。但是她理解圣经在文化中的深刻含义。”


那么教会学校会不会给世界观还没有形成的孩子“洗脑”呢?对此,Mandy表示完全没必要担心:“很多人拒绝上教会学校就是担心宗教信仰会被强制灌输给孩子,但是从我家五个孩子的经历上看,实际上并没有。”


对于她来说,教会学校的教育系统之所以吸引她,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可以让孩子更广泛、更紧密的联系整个社区,“学校会要求孩子们定期地参与社区活动,比如给厨房帮厨或者做一些志愿者的工作,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多鼓励他们做一些帮助他人、贡献社区的事情是我非常乐意看到并且支持的。要知道,你除了要关注自己的个人成就,还要有社会责任感。你不仅仅是一个人,这关乎你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使命感。这对孩子的品性塑造是很有益处的。


图片来源:基督时报


此外,Mandy还认为教会学校为孩子提供的个人关注和培养,是她在公立学校未曾体会到的:“我的大女儿以前上公立学校,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心理健康问题、饮食失调问题。我和她之前的公立学校老师沟通了很多次,希望他们能给孩子更多的一些关注,但却没有得到校方的支持,因为我们那所公立高中没有多余的资源能够为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提供照顾。后来,我就给我大女儿转校到了教会学校。刚到学校的时候,我女儿的确看起来格外瘦弱,而且精神状态也不那么好。但教会学校的老师会每天贴心地给我打一个电话,耐心和我交流孩子在学校的状态和表现,老师的这种做法让我这个当妈妈的放心很多,而且对我女儿的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


作为母亲,其实最关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但对于一些有些敏感的孩子,公校就很难做到关注到孩子更多的需求。Mandy总结道:“如果哪所公立学校能够像教会学校这样关注我的女儿,可能我也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公立学校。但是,我至今还没有找到哪所公立学校能够像教会学校那样,提供额外的、细腻的情感上的支持。”


3

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


是否要将孩子送去教会学校呢?看完这两个妈妈的故事,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答案。其实,无论公校还是教会学校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孰好孰差,比如Mandy提到的,她认为公立学校缺乏对学生个人的关注感,但实际上也并非每所教会学校都会像她女儿上的那所学校一样细致入微。


图片来源:REUTERS


客观来说,对学生精心培养的公立学校不在少数,同样,乏善可陈的宗教学校也不在少数。不管选择上哪种学校,只要孩子在学校感到开心快乐,这就够了!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教会学校的入学条件,是不是每一所学校都只招收教徒家庭的孩子呢?是不是只有孩子受洗了才能入读呢?其实,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入学要求。有些教会学校,会优先录取能够提供由牧师出具证明书,或能提供和福音派教会的联系证据的家庭,而有些学校则不限制学生必须要拥有宗教背景。


实际上,现在很多教会学校已经不要求学生一定要信教了,而教会学校的宗教色彩也更多地偏重于为教育服务,比如向学生传授慈悲、善良的价值观。像澳洲天主教学校的学生无宗教信仰的人数已由2011年的10%上涨的14%。因此,孩子不信教也是有机会进入教会学校的。


不过,如果你对哪所教会学校有兴趣,最好具体了解一下那所学校的入学要求,因为每个学校的具体入学要求不尽相同。


想知道更多关于学霸的故事吗?想获得专业教育信息吗?请马上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Crimson的官方微信号。这里有澳洲、新西兰本地教育资讯,英美的教育干货,IB、NCEA 、CIE、SAT 、ACT等各种考试秘籍,还有来自全世界学霸们的真实故事!





*以上内容由客户提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