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走了,但他营造的酒店值得我们回味永恒

贝聿铭先生离世的消息让所有热爱建筑、旅行、酒店的伙伴们伤感不已,我们熟悉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早已深入人心,但我们更希望大家可以记得纽约四季、墨尔本索菲特以及未能成真的上海和平饭店,同样和贝聿铭先生有关


接下来,我们跟着樊森一起,一起来回顾一下贝聿铭先生的酒店旅程。





2019年5月16日,建筑大师贝聿铭仙逝,享年102岁。贝先生运用摩登新意守护历史的笔触总是如有神助,一直是我最敬重的建筑大师之一。



不过看到满朋友圈类似「贝聿铭建筑全集巡礼」的文章后,除了更感慨贝先生对建筑界的贡献、更伤感他的离去外,还令我有了专注讲述贝聿铭酒店情缘的冲动。毕竟,贝先生除了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银、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外,也不乏出彩的酒店作品——包括香山饭店和四季最引以为傲的全球旗舰——纽约四季。此外,贝先生还和酒店有着诸多情缘,无论其建筑启蒙——国际饭店、其变身精品酒店的上海故居、他罕见的“广告代言”——文华东方、还有未被最终采用的上海和平饭店改造方案。谨以如下这部四段式文字,记述贝先生的酒店情缘


1

启蒙

1930s


早年,贝聿铭就为当年矗立上海的“远东第一高楼”——邬达克操刀的国际饭店的别致外形所深深折服。一次,年轻的贝聿铭在纸上一气呵成绘出了国际饭店的轮廓,被其叔叔看到并惊呼“极具建筑天分“。


国际饭店(当然还有外滩万国建筑群和苏州园林)所展现的建筑魅力令贝聿铭未上完圣约翰,就远渡重洋,赴美学建筑。



顺便提一嘴,贝聿铭童年时在上海的家,如今也成了精品酒店——贝轩。这座贝家私宅还曾和不远处同仁路的“远东第一豪宅”——吴同文公馆“绿屋”(下图)各种较劲。比如两家都安装了优美的旋转楼梯、分别安装了号称上海第一和第二座安装私人电梯的独栋住宅。


尽管从气势和段位上,贝公馆都完败,但这段有趣的私邸PK史,想必对贝聿铭投身建筑竞技场或多或少都有影响。


2

试水

1960s-1980s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贝聿铭就借综合体项目命题展开对旅居美学的探讨。现在的丹佛喜来登就是贝聿铭早期酒店作品之一。


这是综合体项目的先驱之作,将酒店、百货、停车场和公共空间巧妙交融。拱形玻璃连廊不仅将建筑物流畅串联,还为落客点提供了别致又实用的雨棚,这样的巧思在半个多世纪前着实出挑。



看似轻简平淡的水泥面夹带窄玻璃窗的建筑外形,实际蕴藏着调皮又机智的小心思——低区的窗格更密,顶部的窗格更疏。这样,阳光可以为低区空间带来变幻多姿的光影,而人们身处顶部能借助更宽画幅的窗户纵览“高海拔”造就的开阔视野。整个建筑的灵气透过窗格的疏密展露无疑。



上世纪70年代, 创作了美国首批综合体项目之一的贝先生,又将综合体项目首次带去了袋鼠国。这座动用了一整个街区的用地、以双塔构造傲立柯林斯大道的项目,在1975年落成时,Collins Place创下了澳洲最大单体建筑的纪录,而相较体量,更令人着迷的是其玻璃顶盖守护的温室公区令人们尽享自然的悠然与商业的便利,但又免受风吹日晒之扰。


这回,贝先生又故伎重演了“窗框游戏”,把35号塔楼顶部15层的窗框做成了窄窗,以此标注了墨尔本索菲特酒店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同时也赋予了酒店客房所需的私密性。



这种下宽上窄的玻璃窗操作,令共享同一塔楼的办公与酒店旅居空间交融得更平和、安逸。室内设计师顺势为酒店部分的窄窗框配上了遮光板,令索菲特倡导的法式美学在土澳的现代高塔之上得以自如、优雅地施展。


▲ 客房的新旧样式对比。不变的是精准把握索菲特调性的窄窗和法式遮光窗板。

▲ 这个项目还有3大妙笔:

1. 两座塔楼呈45度角错位,充分拓展了彼此的视野;

2. 酒店所处的塔楼平面是两个交错的方形,显著提升了塔楼空间;

3. 贝聿铭是一位预言者,用塔楼的平面造型预言了索菲特当下的Logo,当年索菲特logo和当下可绝无任何关系,不信往下图观其演变。服不服?


就在Collins Place携墨尔本索菲特投入运营后不久,另一座由贝聿铭领衔的综合体项目在新加坡破土动工。这就是耗费了整整6年光阴雕琢、成就了当时全球最高酒店的莱佛士城(其酒店部分当时名曰威斯汀Stamford)。

▲ Bras Bas路一侧沿街形象设计稿。


这座时任威斯汀、现役Swissotel的挺拔柱形塔身和规整有致的嵌入式阳台,令整座酒店在商务范和度假感间切换得流畅自如、游刃有余。


贝先生坦言倾注了颇多心血的作品——香山饭店,在当年可谓是扭转了国人在审美上的种种误区,例如要摩天楼、观光电梯、要在外立面显露空调室外机以示现代化。贝先生借助鹅卵石径、假山、池水,巧妙演绎了苏州园林的曲径通幽、并在干净简练的轮廓中透露着隐隐的乡愁。

这件极尽温情的走心之作在1984年获得了美国建筑学会的垂青,一举多的“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但据说贝先生本人未再重访过香山饭店,并非因为酒店后来的运作维护不尽如人意,而是贝先生认为香山景致本就足够美妙,而其建筑植入其中反而破坏了自然本身的美感。


但不论如何,任何凝聚了心血和真情的作品都应赢得尊重。希望这件与奢华无关的酒店作品能得到善待和欣赏的眼光。

3

绽放

1990s


经历了上世纪60-80年代综合体酒店和革新园林式酒店的历练,加之凭借玻璃金字塔驾驭卢浮宫、普利兹克建筑奖加冕带来的空前影响力。贝聿铭一跃成为全球一流项目争相力邀的大师。


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交接之时,贝聿铭也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最具分量、也最夺目、致敬仍稳居酒店界第一梯队的项目——纽约丽晶

▲ 丽晶当年的不可一世,从其极尽先锋的香港旗舰就能略知一二。


丽晶在当年绝对是全球最不可一世奢华酒店帝国。其位于香港、洛杉矶、巴厘岛、米兰等地的成品和在建项目或提出古董建筑翻修形式、或以都市度假村模式、或呈全别墅泳池布局、或以老牌传奇酒店的至尊地位征服着全球最挑剔的旅行鉴赏家。力邀贝聿铭在曼哈顿中城创作一间登峰造极的高塔式酒店,着实契合丽晶当年的作派。

纽约丽晶的位置无可挑剔——被麦迪逊大街和公园大道环绕,前后门分别朝向57和58街(底楼平面图如上),加之贝聿铭(亦有Frank Williams参与设计)主笔和酒店大亨Robert Burns作坚实后盾(每间客房造价在当年就达100万美元之高),这个组合本身就令项目成功了一半。不过,项目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丽晶不得不出售给四季。这也令这座丽晶心心念念的新旗舰尚未开张就被迫更名为纽约四季

先生 建筑 贝聿铭 贝聿铭先生 酒店 项目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