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外交事件冲击加拿大政府,特鲁多不得不对中国转变态度

北京时间5月10日至11日,加拿大派出高级别议会代表团前往上海参加“北极圈”论坛中国分论坛会议,其中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态度和美国大相径庭。

加拿大《环球邮报》5月11日报道,在北极问题上,渥太华没有与美国站在一起,而是选择了北京。曾在加拿大现任总理特鲁多政府中担任要职的自由党议员莱斯利在论坛发言中说,加拿大欢迎与中国在北极地区合作的机会。

他表示, 没有理由质疑中国作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的正式地位,并特别赞赏中国签署了“关于北极未来的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协议”。这一表态被外界看作是公开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唱反调, 后者刚刚在5月6日的北极理事会上提醒各国警惕中国在北极的“野心”。

美国、孟、加拿大,懂得都懂嗷

针对这次事件的新说法

加拿大态度的转变还不止如此。中加关系在近半年以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僵局。加拿大外长弗里兰一直表示加拿大是法治国家,不希望法律程序被政治被政治目的绑架。但是近期她首次提出了不同的说法。

5月7日,弗里兰在接受加媒采访时表示,“加拿大是一个司法独立的国家,但这并不排除会采取政治决定。在孟晚舟案件上,有关引渡的程序上将有那么一个时刻,司法部长可能需要作出政治决定,要不要将她引渡给美国”。

加拿大一度坚持称这是单纯的司法案件,特鲁多曾表示,加拿大现在是一个法治国家,永远是法治国家。而现在弗里兰的表态,似乎意味着加拿大在案件中也可能采取不同的策略。

特鲁多最初的态度也较为强硬

外交困局让特鲁多难以维持强硬

面对这起事件对于加拿大外交的冲击,特鲁多或许不得不做出转变。

事件发生后,中加关系急转直下,加拿大最初的态度也较为强硬。

今年3月,中国全面禁止进口加拿大油菜籽事件之初,特鲁多还强势表示中国的行动是“不对”的,并且一度要求中国给出“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证据,证明其禁令的合理性。

然而,油菜籽的禁令仍未解除,随后对加拿大猪肉、豌豆等产品的质疑也纷纷浮现。在中国吊销了加拿大两家主要猪肉生产商的进口许可之后,加商界开始担忧其龙虾、海鲜甚至枫糖这类的支柱产品是否也会遭禁,特鲁多一边被批“软弱”一边被批不会处理对华关系,政治压力也随之加重。

特鲁多在安倍晋三访问期间两度口误

或许在4月下旬,特鲁多对来访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两度口误,将“日本”叫成“中国”,也侧面反映了他对中加关系的焦虑。

美国冷淡回应,加拿大左右为难

而另一边,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美国,则无法给予特鲁多急需的帮助。特鲁多分别在1月和5月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都与引渡案件相关,但是除了口头上的支持,美国似乎爱莫能助。

加拿大驻美大使麦克诺顿近期甚至表示,加拿大已协助特朗普政府处理委内瑞拉、拉脱维亚和北约等外交事务,他强烈建议除非华盛顿展现出与加拿大的合作诚意,否则加拿大对未来美国的援助请求将不会积极回应。

一方面,加拿大政府需要在中国的施压下寻找外交的突破,另一方面,加拿大寻求美国在事件的帮助并不奏效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方似乎也只能向中国示好,寻求关系的改善。

加拿大现在开始向中国示好

加拿大官方在近期的表态或许是中加僵局进入下一阶段的开始,但是加拿大仍旧处在中美之间的尴尬位置,这种处境还会对中加关系的改善有很大阻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