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五年后才能重新开放?幸好纪录片《灯塔》留住了巴黎圣母院的最美时刻


广州大型纪录片《灯塔》中的最美巴黎圣母院


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就巴黎圣母院塔楼起火事故发表的电视讲话中表示,要在5年内重建巴黎圣母院。接下来,有关人士将商讨确定重建思路是百分之百恢复原有的一切,还是创新性地应用一些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和材料?马克龙说:“可以考虑添加一些当代的气息。”


火灾后的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直到1345年才完工,花了近200年时间。为了修建圣母院,法国人砍伐了21公顷森林,1300颗橡树被伐倒,每一根房梁都出自一棵不同编号的树。所以,巴黎圣母院还被戏称为拥有整个“森林”。



广州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的大型纪录片《灯塔》(暂名)摄制组,早前赴法国拍摄,不但记录下了巴黎圣母院的最美容颜,还在巴黎、洛里昂、拉罗谢尔等地采访拍摄,寻找一个波澜壮阔的海上传奇,这个传奇故事发生在三百年前的法国和中国,但又和今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巴黎圣母院也和我们的故事有很多关联哦!传说,法国波旁王朝时期,国王路易十三和妻子安妮结婚多年都没有生育,就在两人一筹莫展之时,巴黎圣母院的一位修士告诉他们,圣母启示他会赐予后人给国王。果然,第二年王后就怀孕了!喜出望外的路易十三,颁布了《誓愿诏书》,将法兰西奉献给圣母。他给儿子起名为路易·迪欧东内,意为神赐之路易,他就是法国著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


“太阳王”路易十四


为了报答巴黎圣母院,路易十四修建了新的主祭坛。他不但延续了波旁王朝战争前后都要前往圣母院祈祷感恩的传统,还规定将战争中缴获的军旗都安放在圣母院的穹顶,向圣母玛利亚致敬。直到法国大革命以前,巴黎圣母院保存了3000面军旗,以至于穹顶被挂满还不够,巴黎圣母院成为了代表国家荣誉的神圣殿堂。



路易十四5岁就继承了法国王位,1661年开始亲政时,年仅23岁。他通过一系列改革,把日渐强盛的法国推向了欧洲中心的地位。


摄制组在凡尔赛宫采访


摄制组在法国国家档案馆等地采访拍摄


在路易十四的财政支持下,成立于1666年的法国皇家科学院,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使法国迅速成为了17-18世纪的世界科学中心。


路易十四在法国皇家科学院


“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整个世界。”路易十四独立掌权后不久,就开始大力整顿法国海军,在罗什福尔发展造船业。1661年,法国仅仅拥有30艘战舰,而到了1671年,法国的庞大舰队已拥有196艘战舰。在1672年爆发的“法荷战争”中,法国重创欧洲的海上霸主荷兰,跻身于海上强国之列。


法国罗斯福尔造船基地


摄制组在罗什福尔航海博物馆采访


造船业和航海科技的发展,使路易十四萌生了像葡萄牙、荷兰等海上强国一样,扩大在远东的影响力的想法。1685年,中国放开了海禁,他马上意识到,一个与中国建立联系的大好时机来了。


然而,法国当时还没有直航中国的船,从法国到中国约六七万海里,法国的船还从未去过这么远。1698年以前,欧洲先后派出过600多位传教士前往中国,可只有不到100人能够最终到达,其余的人都因为各种原因,葬身在漫长的路途中。风暴、疾病、海盗、缺乏精确的海图.....层出不穷的意外,随时都能夺走人的生命。那么,应该怎么去中国?



被派往中国的人,不但需要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漂洋过海,还得要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长期生活,谁又愿意去呢?


在今天的法国外交部档案馆内,珍藏着一封路易十四在1688年写下的亲笔信:

“我们在多年前决定派送我们的子民6位数学家,为陛下带来我们巴黎城内著名的皇家科学院中最新奇的科学和天文观察新知,但海路之遥不仅分隔您我两国,亦充满意外与危险;为了满足陛下,我们派送同样的耶稣会士数学家们,以较短与较安全的陆路以便能率先抵达您身边,作为我们崇敬与友谊之象征......”



这封信是写给谁的呢?为什么路易十四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如此迫切地连续派两批人去中国?这些数学家是什么人?他们有着什么神秘任务呢?他们能顺利到达中国吗?为什么这封信又回到了路易十四手中呢?


广州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的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灯塔》(暂名),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跟随着一位法国作家寻访的脚步,我们将看到在三百年前,在广州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两个大国之间是如何开始第一次握手与交锋。



供稿来源:爱纪录



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南派纪录片

微信ID

SouthChinaDOC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