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芝加哥:中国对美国部分商品加税!大批外国人赴华“淘金”!新关税会让美国自己疼!巨额惩罚性关税究竟由谁来买单?




今日芝加哥 2019年05月13日 星期一



焦新

中美贸易战:巨额惩罚性关税究竟由谁来买单?

文章来源: BBC 

 
去年9月,美国开始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征收10%的关税,外界视其为中美贸易争端升级的标志;今年2月,特朗普宣布推迟原定将10%的税率提升到25%的计划,向外界传递两国谈判进展顺利的信号;5月,特朗普突然提高这一税率,让剧情再次反转,一扫市场的乐观情绪,中美股市出现大幅震荡。

谁将为这些突然而至的关税买单?各方看法不尽相同,甚至在白宫内部,也迅速展现出分歧。

全部由中国买单?上周五,特朗普在推特上称,对于中美贸易谈判,没必要着急,因为对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所征的25%关税,将由中国支付。这些巨额资金将直接到美国财政部。按此理解,中国似乎是关税的买单者,而美国是受益方。

不过,关税不同于个人所得税那么简单税单来了,照单缴纳,钱进入财政。过高的关税将影响货物的流向,2500亿美元商品中,很多货物可能因为关税上涨而根本不会流入美国,征收的关税也就无从谈起。

特朗普的核心幕僚、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跟总统唱起了反调。上周日,库德洛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承认,任何从中国购买商品所附加的关税,事实上是美国公司在买单。而且,如果这些公司把上涨的成本传递到商品的售价上,那么美国消费者也将为此买单。

每户美国家庭每年多花767美元国际贸易顾问公司Trade Partnership的一项研究估计,关税可能使普通的美国四口之家每年多出767美元的花费。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的预估,到2020年底前,关税还可能导致20万个工作岗位流失。

对于由关税带来的成本上涨,美国零售商可以选择自己消化,也可以选择通过更高售价的方式传递给消费者,或者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低价格,以及在关税政策生效前大幅增加进口。

但关税从10%突然增加到25%后,消化提高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难,使零售商不得不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对于不少美国公司而言,选择中国以外的供应商并不容易。密西根州安娜堡汽车研究中心的克里斯汀德思科(Kristin Dziczek)称,对中国汽车部件征收更高的进口关税,将令在美生产的汽车平均每辆增加约190美元成本。大多数的成本将由消费者负担,并称与关税相关的高成本,可能导致美国销量减少66,000辆。

汽车商和供应商正把供应至美国的零部件与机械品的制造地从中国移往其他地方。但是,没有一个地方具备中国那种规模的未充分利用产能来迅速接手生产。

路透社称,商店和线上的标价不会立即受到影响。由于订单从与供应商交涉到制造、运送到美国港口、再到零售商上架有一段前置时间,消费者目前暂时还不会有切身之痛。该社援引美国业内人士称,前置时间至少要90-120天...因此可能要三、四个月后才会反映在新价签上。

不过库德洛也表示,关税将也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影响,因为更高的成本会使美国降低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双方都会因此承受痛苦。库德洛称。

更多美国分析人士表示,关税争端长期将对中国产生更严重的影响。美国投行B. RILEY FBR董事总经理兼首席全球策略师马克格兰特(Mark Grant)称,如果两国政府能够解决对两国都有意义的问题,那么与中国之间的潜在贸易协议将是积极的。如果不能,对美国来说将是轻微震动,对中国而言则是真正令人担忧的问题。坦率地说,美国可以承受达不成协议的后果,中国也可以,只是承受力不如美国强。中国未来道路上的拦阻索将会收紧,脖子上的带子将会收紧。

尽管上周在华盛顿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谈判,但没有迹象表明,双方有解决分歧的迹象。库德洛称,问题的关键在于北京方面不愿意将谈好的协议放入法律条款之中。

贸易谈判将在北京继续,库德洛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特朗普和习近平将在六月末于日本召开的G20峰会上见面。

 

大批外国人赴华“淘金”,中国年轻人却不感兴趣(组图)

文章来源: 参考消息 

美媒称,中国有很多恐龙化石,但谁来挖掘它们呢?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5月7日报道,中国最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是一些偶然进入这个领域的学者。

2005年王敏上大学的那一年,恐龙地图上还没有中国。现在已是博士的王敏说,高考竞争非常激烈,他的分数选择有限。他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地质学,最终迷上了这个学科的一个子学科——古生物学。

当王敏决定攻读这个专业的博士学位时,他没有告诉父母,直到多年后毕业并找到工作。

他说:“我不想让他们担心我的就业前景。那不会有很大帮助。”



▲资料图片: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的技术工人在发掘恐龙化石(2017年6月22日摄)。2017年6月28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布,经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鉴定,重庆云阳县普安乡发现的恐龙化石群为世界级恐龙化石群。(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十年时间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王敏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类,如今已是中国冉冉升起的新星之一。他现在是中国科学院的一名研究员,暗示2019年晚些时候还会有另一项突破性发现。

报道称,和王敏一样,中国也已在古生物学界崛起:中国现在发现的物种数量超过了美国,而且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取得新的发现。就在一个月前,科学家宣布发现了距今5.18亿年且保存完好的清江遗址,遗址内有许多此前不为人知的物种以及罕见的水母等软体生物的化石。

然而,中国权威古生物学家对本土人才的培养感到担忧。当全世界的科学家蜂拥至中国寻找恐龙化石时,这个领域却并没有吸引到中国的年轻人。

为博物馆和学校等客户制作复杂恐龙模型的北京艺术家赵闯说:“在当今中国的社会环境下,小孩子们喜欢恐龙是很正常的,但大人喜欢恐龙则被认为是不正常的。”他说:“公众对古生物学的兴趣不大。”

中国科学院的外籍研究员邹晶梅写道,对一个在恐龙领域“拥有一切”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辛辣讽刺。

报道认为,事实上,中国丰富的资源带来了非凡的发现。作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化石“金矿”,辽宁省向世界提供了鸟类是从小型食肉恐龙进化而来的首个证据。在邻近的河北省出土的化石揭示了飞行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另外一些发现包括最早的动物胚胎以及表明喜马拉雅山隆升过程的哺乳动物残骸沉积等。

研究人员说,中国丰富的古生物学资源及其潜力,被怎么高估都不为过。以近鸟龙为例,这是在辽宁省发现的一种侏罗纪晚期的带羽毛恐龙。邹晶梅博士在电子邮件中写道,自被命名以来的短短十年间,中国已经收集到数百件近鸟龙化石,它们的“清晰羽毛痕迹的完整度在90%以上”。



▲资料图片:吉林延吉龙山恐龙化石发掘现场发现白垩纪完整鳄类化石。这是在发掘现场发现的疑似蜥脚类恐龙下肢骨骼化石(2017年6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相比之下,人们在一百多年前就知道了著名的霸王龙的存在,然而到现在只有大约50个标本,排名第一的骨骼痕迹完整度也只有85%。

报道称,25年前在西方引起轰动的电影《侏罗纪公园》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投身这个行业。但中国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博物馆对于培养兴趣至关重要。王敏说:“孩子们需要能看到古老的生物,能积极发掘自己的兴趣——这很重要。”

作为稀有的古生物学毕业生的典型代表,薛一凡坚持认为情况正在好转。在薛一凡的毕业照中,她独自一个人站在北京大学,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毕业照上写着“2010级古生物学专业学生合影”。这张照片当年迅速走红。薛一凡坚持认为,只要能吸引到“少数”有热情的人,这个领域就不会有问题。她在电子邮件中写道,与经济学、法学或计算机学不同,古生物学并不直接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它势必不会那么热门”,“但这并不意味着古生物学处于危机中”。

因为取得重大发现而成为国宝级人物的徐星也是一名偶然进入这个领域的学者。考大学时他被分配到了古生物学专业。徐星回忆道,得知这一消息后,“我问我的中学老师:‘古生物学是什么?’遗憾的是他也不知道”。

徐星博士说,在职业生涯的头几年,“我只是从事一份工作而已……我不得不培养自己的兴趣”。现在他已经成为世界上命名新物种数量最多的在世古生物学家。



▲资料图片:2018年12月1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员展示一块“南京花”化石。 研究表明,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亿年,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们的发现将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前推大约5000万年。(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不过徐星认为,热爱比学识更重要。他现在把激励孩子和学生进入这一科学领域视为自己的使命,他写的一篇关于恐龙与鸟类之间关系的文章也被收入了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他说:“下一代是我们的希望。”


美国新闻


中国列反击清单:6月1日起对美国部分商品加税

文章来源: 凤凰网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

部分进口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的公告


税委会公告〔2019〕3号
 

2019年5月9日,美国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美方上述措施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升级,违背中美双方关于通过磋商解决贸易分歧的共识,损害双方利益,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9年6月1日0时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对《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约600亿美元进口商品实施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18〕8号)中部分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按照《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第二批)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18〕6号)公告的税率实施。即:对附件1所列2493个税目商品,实施加征25%的关税;对附件2所列1078个税目商品,实施加征20%的关税;对附件3所列974个税目商品,实施加征10%的关税。对附件4所列595个税目商品,仍实施加征5%的关税。

二、其他事项按照税委会公告〔2018〕6号执行。

附件:1.对美实施加征25%关税商品清单

2.对美实施加征20%关税商品清单

3.对美实施加征10%关税商品清单

4.对美实施加征5%关税商品清单



特朗普首席经济顾问:新关税会让美国自己疼


文章来源: 环球网 


       在关税问题上,特朗普的首席经济顾问与特朗普本人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

  这一点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注意到了。

  于是有了这篇报道↓

  


  CNN:特朗普助手承认,对华新关税会让美国自己感到疼

  CNN此文题为《特朗普助手承认,对华新关税会让美国自己感到疼》。文中的“特朗普助手”是指特朗普的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

  CNN说,上周,中美第十一轮经贸磋商没有取得具体成果,而特朗普暗示,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只会由中方“单独承担”。但库德洛上周日(12日)在《福克斯周日新闻》节目中承认,关税加征后,美国企业也要“埋单”并且“很经常地”会把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承担。

  福克斯的记者在节目中问库德洛,美国上周对2000亿中国产品的关税税率从10%上调至25%后,是否相信中国会报复?库德洛明确回答,“我想我相信”。

  CNN注意到,库德洛在承认加征关税会影响美国企业与消费者后,还强调关税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会“非常温和”。

  看上去是在给美国观众“传递信心”。

  


  库德洛(左)在福克斯电视台节目中接受采访。节目配发的字幕是:贸易紧张,特朗普总统试图淡化关税对消费者的影响。

  但主持人华莱士随后追问,总统说新关税会由中国承担,但实际上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是否也要埋单?

  库德洛的回答是,“对,某种程度上是这样的,我没有否认这一点,双方……双方都会因此承受损失”。

  这不是在承认美国消费者也会因对华新关税受损吗?

  当地时间5月9日至10日,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于在华盛顿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在磋商结束后对媒体表示,中美关系十分重要,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不仅涉及两国关系,也涉及世界和平与繁荣。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但合作是有原则的,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中方决不让步。

  刘鹤强调,双方的协议必须是平等、互利的,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中方决不让步。目前双方在很多方面达成了重要共识,但中方三个核心关切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一是取消全部加征关税。关税是双方贸易争端的起点,如果要达成协议,加征的关税必须全部取消。二是贸易采购数字要符合实际,双方在阿根廷已对贸易采购数字形成共识,不应随意改变。三是改善文本平衡性,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尊严,协议文本必须平衡,目前仍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讨论。去年以来,双方谈判出现几次反复,发生了一些曲折,这都是正常的。在双方谈判仍在进行的过程中,随意指责“倒退”是不负责任的。

  CNN注意到,关于进一步中美磋商下一步的安排,库德洛表示暂时没有新的时间表,但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财政部长姆努钦已被邀请前往中国进行更多讨论。他还预期,中美领导人“有很高可能性”会在下月大阪G20峰会上会面。

  当地时间10日,特朗普曾连发8条推特讨论与中国的经贸磋商。他在推特中透露,美方将继续与中方进行谈判。


国际新闻

无法复制中国的模式 印度选了这样一条路(图)

文章来源: 参考消息 


西媒称,印度正在变成一个经济和技术强国。

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网站5月7日发表文章称,从1951年到2018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速度达到6.21%。去年,印度的GDP超越了法国,预计到2020年将超越其前宗主国英国,从而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印度无法复制中国的模式。依赖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制造业的发展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印度必须通过让自己直接转型为数字经济来谋求发展。它已经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资料图片:印度孟买,人们经过“印度制造”的宣传画。(新华社/欧新中文)



文章称,印度当局3月27日证实,该国成功试射了一枚反卫星导弹,击落一颗近地轨道卫星。印度借此向世界展示了一种新的能力,并宣告自己加入了掌握反卫星武器的精英国家俱乐部,该俱乐部成员只有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印度拥有自己的太空计划,并且已经是具备各种相关能力的航天强国。

印度2013年以来提出了一个名为“印度制造”的“全球加本土”战略计划。该计划将通过人工智能的贡献得到加强。在这方面,印度和其他大国一样提出了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确定了集中力量推进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的五个领域:医疗卫生、农业、教育、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然而,与几乎所有竞争对手一样,印度在这些领域也存在专业人员培训不足的短板。印度认为,人工智能创造的就业机会将多于它取代的就业岗位。

 



▲资料图片:2018年11月29日,浙江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在2018中国义乌国际智能装备博览会上,来自印度的客商在了解绣花设备。(视觉中国)

文章指出,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成为技术强国需要足够大的人口基数。印度具备这一优势,它的人口达13.65亿。如此庞大的人口正在经历互联网连接的普及和海量数据的产生。根据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截至2018年底,印度的互联网个人用户达到5.6亿,为两年前的5倍,这意味着印度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互联网用户第二多国家。未来4年内,印度的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用户人数可能将再增长40%。印度已拥有3.54亿智能手机用户,每100名居民中有26.2名智能手机用户。到2025年,印度社会将实现全面网络化。

文章称,印度的移动数据使用量已超过中国,达到韩国这样的发达经济体的水平。根据麦肯锡的报告,印度的数字化速度比印度尼西亚以外的其他亚洲国家都要快。



没人能够幸免:澳大利亚房价疯涨55年 终于崩了(图)


文章来源: 正解局 



◆树不可能长到天上去。

正解局出品

有几篇关于澳大利亚楼市暴跌的文章火了,光我看到转载的公众号至少不下20个。

如果关注我的朋友,应该看过我早在今年1月3日就发了一篇文章,澳大利亚楼市可能持续下跌,其中,奶茶妹妹不惜亏损1700多万抛房给我们带来四个重要警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过头再看看。

这两天火起来的文章,给人一种印象:房价暴跌,炒房客巨亏,有种大仇得报的快感。

但实际上,就像《复仇者联盟》里,灭霸一个响指,就无差别消灭宇宙中的一半人口,不论是谁,都有可能被无限宝石攻击,消失湮灭。

房价暴涨暴跌,也是一场无差别攻击。

我希望我的读者,了解信息不仅比别处更早,还要比别处更深刻。

今天,就以澳大利亚楼市,正在进行的这场楼市暴跌实验,来看看楼市暴涨暴跌到底是怎么一种后果。



1. 涨了50多年,崩了

澳大利亚,幅员辽阔,矿产丰富。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希望移民这个美丽的国家。

2004年以来,每年平均有35万名留学生和技术劳动者前往澳大利亚。在去年,澳大利亚总人口比预计提前33年,突破2500万。

这些都是绿油油的“韭菜”。



移民成为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

也正因为这样,澳大利亚即便在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经济仍然保持正增长。

其实,近50多年来,澳大利亚经济在绝大部分年份里都保持着稳健发展。

这一度被称为“经济奇迹”。

同样,在这期间澳大利亚房地产更是走出一个超级大牛市:房价持续上涨55年,涨幅高达66倍。

在众多经济发达国家地区中,澳大利亚是独树一帜的。



但澳大利亚房价涨幅远远快过澳大利亚人收入增长,租金回报率也没有丝毫起色。

从2017年底开始,牛气的澳大利亚楼市终于精气衰竭,露出颓势。2018年,房价整体下跌5%,悉尼、墨尔本两个最主要城市房价不仅没有逃脱下跌的命运,而且跌幅还更大:悉尼下跌9%,墨尔本下跌7%。

今年以来,下跌速度更快、幅度更大。悉尼、墨尔本房价年度跌幅已经超过10%。

40年来,悉尼房价最大跌幅产生在1989—1991年,跌幅9.6%;墨尔本是在1989—1992年,跌幅10%。

数据显示,悉尼目前平均房价为88万美元,相比高点2017年7月的近105万美元,已经下跌16.1%。

墨尔本现在是71万多,相比高点2017年11月的83万多美元,下跌14.3%。

所以,澳大利亚房价下跌,不仅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更可能是澳大利亚几十年历史上最严重的。



奶茶妹妹亏本抛掉3年前

刘强东送给她的澳大利亚豪宅

而且,澳大利亚楼市暂时还没有企稳的迹象,下跌还会持续下去。

2. 银行,雨天收伞

周期规律,没有谁能逃过。

疯狂的楼市彻底完全透支了澳大利亚的购买力。澳大利亚中青年人住房拥有率不断下降,35—44岁澳大利亚人住房拥有率在26年前高达75%,到2017年已经下滑到60%。

不少工薪阶层甚至连租房的房租都难以支撑。在悉尼,一间卧室每周租金需要600澳元,但工人周薪只有700—800澳元,付了房租,他们连口粮都买不起了。

一些无家可归者,在澳大利亚央行门外搭起帐篷,有流浪者在帐篷上写道:“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才是他们在悉尼买得起的房子真正的样子。”



民怨沸腾之下,澳大利亚官方推出政策,限制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比如,增加海外印花税,增加针对海外买家的“幽灵税”(房屋空置)……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增加房屋供应量也是件简单的事。像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就计划在2021年前,每年新建6.1万户住宅。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买家迅速减少。

去年,中国买家海外置业投资创下近四年新低,同比下降63%。其中,对澳大利亚投资下降到13亿美元。

有悉尼当地房地产从业人员就认为,2018年以来,澳洲房价下跌的最大原因是中国买家少了。



最直接一击,来自银行。

楼市疯狂时,银行是推手。牛市里,澳大利亚银行推出一种只还利息贷款:房贷最长可以在5年里,“每月只还利息,不还本金”。

5年后,换家银行,可以继续这种游戏。

这种方式有一个明显“漏洞”,几年前有人专门道出其中奥妙:

以60万元贷款本金为例,只还息不还本,每月月供在2920澳币左右,比等额本息的月供少600多澳币,折合成人民币在3800多元,5年下来就能省23万多元人民币。

如果5年内房屋升值选择卖掉,那么这23万元是结余下来的,等于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可以说,这是银行专为炒房客量身推出的服务。



澳大利亚疯狂增长的房贷

正所谓,晴天借伞,雨天收伞。

看到摇摇欲坠的楼市,澳大利亚各家银行迅速反应过来。

从2017年年中开始,澳大利亚大银行Westpac、NAB、CBA等大银行,陆续提高只还利息贷款利率。

2018年,有银行推出更“绝”的招:撤回房贷。

澳大利亚房贷市场占有率第2的Westpac向部分房贷客户发出了一封短信,要求在一个月内终止贷款合同。因为,风险太高。

买房人仔细一看贷款合同,银行不光可以提前终止贷款,还可以要求提供更多抵押物……



3. 没有人能逃脱

银行提前终止贷款合同,房贷贷款人只剩下三条出路:

一是找家银行继续贷。但下家不是傻子,一般利率都会趁机上涨。

二是找不到下家接着贷款,只能把房子卖了。但在下跌的市场环境下,卖房肯定会亏损一大笔钱,尤其是急售。

三是没有下家,没有接盘者。彻底违约,只能让银行回收房屋,再被银行以低价拍卖出去。

实际上,澳大利亚房贷违约超过90天的贷款,越来越多。



一家研究机构估计,如果房地产平均价格跌20%,那么全澳大利亚将有超过35万户家庭陷入负资产。

面对着下跌的房价,澳大利亚的房奴们也焦躁起来。



澳大利亚人房贷压力趋势图

今年2月,Tate夫妇就将Westpac银行告上法庭。

他们表示,从银行借了5笔钱,总共150万,当上房奴后节衣缩食。今天沦落到这步田地,完全是因为银行当初批下了他们本无力偿还的巨额贷款。

这件事,澳大利亚举国轰动,一时间房奴们准备联合起来,集体诉讼。

这种操作虽然奇葩,但背后是买房人的辛酸。



其实,房价下跌不只是有房人应该关心的事,实际影响要大得多,广得多。

首当其冲的就是建筑市场。澳大利亚招聘网站Service Seeking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建筑相关岗位在2018年减少了20%。悉尼、墨尔本部分城区建筑技工工作岗位减少幅度高达六七成。

澳大利亚建筑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10%。这就意味着大量劳动力不得不另谋出路。

因为楼市下跌,2018年四季度三个月里,澳大利亚家庭财富蒸发掉1700亿美元,家庭总的可支配收入环比下降了2.6%。



澳大利亚建筑许可证审批量大幅下降

更可怕的是,楼市下跌的通道一旦打开,将一发不可收拾。

就像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早已经发生过的那样,因为房价下跌,冲击经济,还贷人主动断供,或者银行要求追加保证金,大量房子被银行收走拍卖,反过来推动房价下跌。

加速下跌的房价又冲击经济,越来越多人丢掉工作,被动断供……

在那场危机中,美国失业率从4%增长到10%,5万亿美元财富蒸发、800万人失业和600万人无家可归。



树不可能长到天上去。

《创世纪》里说,7个大丰年之后,紧随着会有7个大荒年。

持久上涨的楼市,一旦崩溃,就像引爆核弹,带来一场大规模的无差别杀伤。

复苏,那将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



英国前高官发声:商务人士去中国 别带手机(组图)


文章来源: 观察者 


在去年底,美国情报部门高官咋呼“CEO们去中国,别带手机”后,英国情报机构、军情六处(MI6)前高官如今也加入了这场污名化狂欢。

  当地时间5月11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军情六处前负责人理查德·迪尔洛夫爵士(Sir Richard Dearlove)宣称,如果允许华为参与建设5G网络,很可能会“危害国家安全”(disrupt national security)。他还“好心提醒”商务人士称,不要将常用手机带入中国。

  而军情六处现任负责人为英国秘密情报局(SIS)局长扬格(Alex Younger)此前就已表示,英国可能会对华为采取比美国更为温和的态度,称这个问题过于复杂,不宜简单地封杀该公司。

  耐人寻味的是,迪尔洛夫目前任一家初创的网络安全公司Crossword Cybersecurity的高管。该公司销售号称可帮企业抵御网络威胁的工具,但需要允许分析其网络系统。

  


  “我去中国,只带一次性电话”

  采访中,迪尔洛夫指责英国政府允许华为参与建设英国新型超高速5G网络的决定。

  他认为,5G网络能让用户几秒钟就在手机上下载一部电影,能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和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的发展。“在极端情况下,华为的参与这种网络的建设可能会带来安全风险。”他鼓吹道。

  迪尔洛夫进一步放言称:“因被外国势力操控,(这可能意味着)你会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