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南岛游记(4月16日)

Right Here Waiting Richard Marx - Repeat Offender 4月15日海边日落拍摄结束后,晚上我们入住一家汽车旅馆,感觉非常好,好处在于客房空间够大,床铺也大且舒服。今天难得早早结束摄影,晚上我们去了一家中餐馆聚餐,团友们经过一天的互相交流,各自的话题也增多了,气氛也活跃起来了,其实也很难得,全团含领队才12人,但人员来自全国九个地方的省和直辖市,南腔北调混杂在一起,要说的话题也够丰富的。


4月16日早上5点30分起床集中出发,把早餐带上车就直奔海边拍日出。新西兰这个季节已经是进入秋天,早晚温差变化大,一天的气温常在6至16度之间。这时间人在车上心里感觉寒冷寒冷的,开车约半小时就到海边。只见海上日出方向堆积着厚厚的云层,心情自然又凉了半节。


海边的停车场空荡荡的,我们下车就拿齐摄影器材,个个都是长枪短炮的,直接冲向海边往大圆石方向奔去,这架势好像要把大圆石宰了吃掉一样。我们在大圆石后面一字型排开,面向东方镜头对着大圆石。在等待的小憩时间,我瞧了一下我们这边的队列,再看看面前大圆石的队列,心想这两军对阵到底是谁怕谁呀。


太阳已经出来了,但云层还是太厚,光线只能透过海面与云层接壤处狭小的缝隙透射出来,随着光线不断加强,黑压压的云层也开始被染成红色。这时我们的队列开始垮了,各个去找拍摄目标。我也围着大圆石东看看西瞧瞧,感觉没有什么可拍的,再看看大家都在很认真地拍大圆石,我心想:是我瞎了不是?。


时间慢慢流逝,我来到一块大圆石旁边,这时太阳上升到一定高度,光线从云层薄弱的位置折射出了,虽然光线较弱,但就是这霎那间,大圆石边的一滩平静的积水变幻出不一样的色彩,本来深黑色的水面开始出现蓝天白云的倒影,再蹲下身体向东方望去,太阳光顺着积水一直洒向沙滩上来。这个神奇场景的突然出现真是把我忙坏了。


结果手忙脚乱的拍下这几张,自己总结了一下,主要还是缺乏经验,经过这次的实践,收获也是有的。


在回旅馆的路上,我们到了一处山丘,从山丘上俯视,奥马鲁是一个海湾,海湾里有个不大而工整的港口,后面有个不大而工整的镇,镇后面有丘陵,有山,镇上有白色的教堂。大海被染成湛蓝色,天空也蓝得透澈。秋日的阳光使家家户户的屋顶都闪着金辉,一个十分祥和的早晨。



回到旅馆收拾好行李,我们在到下一个目的地时再次路过海边,大家还是想拍摄海岸涨潮的场景。这时海岸边已经聚集了许多游客,但潮水涨得并不是太多。



下午15时左右,我们到达但尼丁。在但尼丁整个下午拍摄还是比较轻松,大家集中在旧火车站附近拍摄大型古建筑群,随后就自由活动。


除拍摄古建筑群之外,我也挑选有城市特色的建筑,然后选择一个三维角度,前景加上一些动态元素,如汽车或准备过马路的行人等,天空有丰富的云彩在后面衬托,用超广角镜头拍摄,后期再进行去除薄雾和裁剪后晕影,相片会更具有冲击力,你将体会到另一种视角上的享受。


接近傍晚时候,来到一座教堂拍照。在次日才知道,教堂最佳最美的拍摄时间是日出光线照着草坪的时间。说来话长,在第二张照片拍教堂这个角落,这片草是不平整的,就好像有人用一块石头扔到湖中心,湖水泛起一道道涟漪,这片草坪就是这种形状,当时我对这片草坪就感到很好奇,也就是这个形状隐藏着一个秘密。


我很遗憾第二天早上没有到教堂拍日出,这里说一下看了团友分享图片的感受。日出光线刚好洒满草坪时,这片草坪对着教堂是逆光方向,因此,从这个角度望去,教堂好像是从金色的波浪中缓缓升起,看了图片真的会情不自禁喊出声来,OMG!



我准备拍这片教堂时,当时还没有这辆小车,感觉空荡荡的一堵墙,这时刚好开来这辆车就停在这个位置,心想这车停的真是恰到好处。相片里的车和教堂,不仅有一种鲜明的时代对比,也有一种迥然不同的审美观,但有一天他们居然能融合在一起,产生另一种美。


教堂旁边有一个小花园,花园正盛开着粉红色的玫瑰花,我来到一束玫瑰花的后面,拿起相机拍下这美丽的画面。这幅画让我感觉到,一位年轻的少女手捧着鲜花,漫步走向圣洁的教堂。


当晚,我脑海中还一直想着海边的大圆石,我和室友谈起大圆石的后期处理,这时才知道大圆石的中文名称叫摩拉基大圆石。临睡觉时还想着这摩拉基真的很神秘,如果有人说起大圆石有很诡异的事情,我可能会相信的,譬如大圆石会发出声音,或在无人的晚上大圆石会自由走动~

就这样想着想着,不知不觉摩拉基大圆石把我带入梦乡。




何勇

2019年5月10日

广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