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副校长孙立军“走 一起去看”圆梦计划启程一周——志愿者骑行摩托车5000公里为基层群体圆梦




孙立军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   ——

“我们将骑行摩托车跋涉5000公里,从北京直到新疆国境线。我们选择这样的方式做公益,是因为可以直接深入到基层,尽可能真实、细致地了解到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及他们的迫切需求。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参与公益的决心与诚意。”




“ 走  一起去看 ”圆梦计划正式启程

志愿者们将骑行摩托车5000公里

为基层群体圆梦


电影《走 一起去看》剧组合影


2018年7月19日上午,“走  一起去看”圆梦计划正式启程。这项公益募捐活动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策划发起。孙立军教授和四名志愿者计划用25天时间,从北京出发自东向西一路骑行摩托车跋涉5000多公里到达新疆国境线。他们沿途将经过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地,走访并帮助基层群体实现各自的小小梦想。


中宣部部长黄坤明曾在全国文化艺术人才培训会上号召,“艺术家要走入基层,要反应社会的正能量,要接近群众,做人民的艺术家。”孙立军教授作为全国“四个一批”人才,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利用暑假走入基层采风,给那里的孩子们放映电影,并为劳动人民写生绘画,帮助当地贫困家庭,号召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关注西部贫困儿童。


电影《走 一起去看》启动仪式现场


以摩托车骑行的方式做公益,是一种带有较大风险而又时尚、独特的思路,志愿者们是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参与公益的决心与诚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保证了行程的速度,更使志愿者们可以直接深入到基层,尽可能真实、细致地了解到基层民众的生存状态及迫切需求。孙立军教授表示,亲力亲为、亲临实地是对“精准扶贫”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骑手的“坐骑”


在祖国的版图上,志愿者们途经的地区深处中国西北部内陆,具有面积广阔、干旱缺水、生态脆弱、人口稀少和开发难度较大的现实问题,也是中国欠发达地区。在这些地带,还有着许多因病致贫的家庭、求学困难的孩子、孤独失助的老人,他们都很需要来自社会各层面的关心与援助。


骑手汇合


关于此次活动的目的与意义,孙立军教授谈道:“要让更多人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基层群众的生活,感染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一起践行善意。”


骑手出城遇到小雨


相比之前几次主要是通过微信朋友圈以及赞助单位来募集善款,本次活动特别设计了互联网捐助的途径,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腾讯公益平台建立募捐通道,所获得社会捐款均进入基金会特别设立的“走  一起去看”专用账户,用于活动的圆梦计划。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会更大范围地触及和调动人们参与公益、关爱他人的热情与动力。


据孙立军教授介绍,本次行程将会携带投影机及他所创作的动画电影作品为沿途的孩子们放映;同时,志愿者们还会携带其他的捐助物资。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基层民众。


骑手的装备


北京电影学院的创作团队将对本次公益行动进行全程拍摄记录,并制作同名即兴电影《走  一起去看》,旨在通过电影影像的公映对公益理念进行更加广泛的传递和交流。


此次活动得到了青年电影制片厂、东方时尚驾驶学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沐润盛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相关爱心单位的支持。


如需要更多了解活动详情请点击官网地址:http://www.cydf.org.cn/。

圆梦之旅第 2天 | 坊口村走访纪实

甜杏飘香下的老龄化之痛


你有没有想象过,自己老去时的画面?


常言道:“父母在,不远游。”然而今天,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年轻一辈往往需要选择背井离乡,离开父母,来到繁华的大城市。年老的父母,往往只能留在老家。


这一切,也正发生在坊口村的每一位老人身上。 


坊口村的老人们


坊口村的老龄化问题,一直是一大顽疾。坊口村周围群山环绕,山路偏狭,人迹罕至,又因为地处河北省、北京昌平区和门头沟区的交界,远离河北的经济中心,年轻劳动力流向北京,村里子留下许多老人。


农忙时侯,这些老人或在自家门口,或者聚在村口的大树下,一起聊天、剥杏、取核;更年长一些,丧失劳动能力的,则坐在一旁乘凉。


圆梦之旅的第二天,骑手们将会带着大家捐献的善款,去探访坊口村的几位老人,看他们现在的生活,为他们画像;夜晚,在村里露天放纪录电影——《150小时》。


孙老师在村民的引导下找寻着几位老人的住所


孙立军老师说,希望能在圆梦之旅的途中,画满100位边远地区老人的画像,形成一个互相参照的图像体系,展示给更多人看。



- 1 -

第一位老人

经历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前辈

重新组回的三口之家



初次遇见这位老人时,他正坐在村口的石墩上独自乘凉,冲着凑近他的骑手们咧嘴一笑。他穿着深蓝色的长袖衬衫,领口扣到了第二枚扣子,领子十分工整。


再次相见,已经在老人的家里。他取出一顶崭新的天蓝色八角帽,郑重其事地戴好。头发花白的儿子为他套上一件松垮陈旧的西装,又捧来整盒金属勋章,由于时间仓促,没能一一戴上。


老人规整的衣着和珍藏的勋章


“我这个伤呀!是当年抗美援朝时候中的弹,直接就从手臂穿过去啦!”


老人声情并茂地讲述着过往的光辉岁月

老人保存完好的复员军人证明书


老人坐在轮椅上,操着浓重的当地方言,声情并茂地讲自己参加当年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过往。骑手们围坐一旁,认真地倾听,与老人交谈。不一会儿,孙立军老师将毛毡和宣纸摊在地上,开始为老人画速写肖像。


老人已经93岁了,他那布满岁月沧桑痕迹的黝黑脸庞,随着墨水的挥洒,逐渐浮现在宣纸上。


骑手们围坐在老人身边,听他讲着过去的故事

交谈之中,孙老师为老人画着肖像

老人那布满岁月痕迹的脸庞跃然纸上

沈老师笔下的老人,虽已年迈但仍坐姿笔挺


他的一双儿女,一直在左右忙前忙后,但两人也都是满头白发。两人年轻时都成过家,最后却又重新组回了一个三口小家庭,好能够互相照应。


临别之际,孙立军老师递给他圆梦计划的信封——里面装着慰问金,希望可以为这三口之家增添一些温馨的感觉。



- 2 -

第二位老人

严谨、干练的老木工师傅

“主要还是得靠自己,

不能总指着别人来帮你。”



穿过悬挂着“木工坊”牌子的门,又穿过一道小门。在铺满杏仁核的院子里,骑手们见到了老木工师傅。


公益 北京 基层 老人 骑手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