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沈阳苏式老房子隐藏战斗属性

点击上方“北疆兵歌”关注我们


沈阳典型的老房子



沈阳地区的苏式红砖楼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这种俄式的建筑风格,三到四层,几乎与共和国同龄。


沈阳的小伙伴们小时候肯定住过或串门过这些红砖大拱门的老房子,印象中这里有姥姥家的饭以及各种好贺儿。听家里的老人们说,这种房子最早是苏联人援建的。这几年,在沈阳这样的老房子越来越少了,姥姥家也搬迁了。不知是因为当时年岁身形都很小还是后来在记忆中被夸大了的关系,有时在梦里重返当年的红砖楼时,感觉那扇坚实的拱门格外的巨大壮丽,将手伏在砖块上,就能触摸到历史的漫长岁月。


可直到很多人搬离老房子,都不知道房子里原本藏着很深的秘密,有许多炫酷的功能大家可能根本就不知道。


小编在网上闲散浏览网页时,偶然发现了这个图,一下子就回想并理解了小时候姥姥口中的“碉堡”的含义。



这种旧式三层小楼包括许多典型防御方法:


(1)45mm反坦克炮木制平台

(2)地板战壕

(3)有棚战壕

(4)机枪沙袋掩体。地板铺沙土防碎片伤害。

(5)(6)(7)堵塞窗户方法各异

(8)二楼士兵可扔手雷

(9)墙壁挖老鼠洞

(10)狙击手

(11、12)阁楼82迫击炮,屋顶破洞,木桩支撑


像这样的碉堡在二战期间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随处可见。每一座房子,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故事,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战争战术而服务。


斯大林格勒 绞肉机


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巷战,那就是 残酷


很多国家一直视巷战为畏途,是因为在长期高强度的巷战里没有最终胜利者,交战双方都必然付出高昂代价。回顾一下二战历史上的巷战,可见这种战斗模式的惨烈。二战中最著名的巷战之一是二战关键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巷战。在这场战役中,苏德两军为争夺这座城市的每一座建筑物而殊死搏斗,这种血淋淋的对抗持续了两个月。



对抗方


德国军队VS苏联军队


时间


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兵力对比


101.15万人,各种大炮和迫击炮10290门,坦克675辆;

:110.61万人,各种大炮和迫击炮15501门,坦克1463辆;


伤亡人数


德军共死亡25万人


不管正史怎么说,这场巷战之所以酷烈得举世无双,皆因它关乎两个极权领袖的面子:斯大林定要保住这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希特勒定要在这个终结了他闪电战传说的地方血洗终结的耻辱。所以,斯大林格勒巷战是由大规模的混乱、疯狂、血刃、肉搏和一点点的幽默剪辑而成的。


图中A、B、C、F、M是德军。其他都是苏军。德军占据了一栋建筑,用反坦克炮和机枪封锁住了正面,其中A是反坦克炮,B是反坦克枪,C是重机枪,F是步枪手,M是屋顶已经投降的狙击手,另外几扇窗户上也可以看到步枪手伸出的枪管。苏军在正面无法突破的情况下,尝试从两翼、后方和屋顶包抄。


“报告朱可夫将军!”城南粮仓的近卫步兵第35师师长杜比扬斯基一脸焦急,“情况在不断变化着。原先,我们在粮仓的上面,德国人在下面。我们刚刚把德国人从下面赶出来,他们却又爬到了上面。”1942年10月以来,巷战用一种瞬息万变的方式进入了全面胶着状态。一间房、一个车间、一座水塔、一段铁路路基,甚至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一堆瓦砾,都能引发激烈的争夺战。火车站在双方手中传来递去达13次之多。德军以极大的代价攻下的残墙断垣,到夜间又被苏军抢了回来。


对死亡的恐惧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势均力敌的双方面对面地拿着机抢扫射,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刀断了就拉响手榴弹同归于尽。敌我距离不再是用米来丈量,而是用尸体。就算德军已经占领了十月革命工厂的一半厂房,但另一半厂房里,苏军的生产照旧进行。坦克和装甲车一下流水线马上就开火。


11月11日,德军司令保卢斯发起最后一次进攻,只要前进400米,德军就能到达伏尔加河突围。可就在这400米宽的战线上,双方士兵都杀得如痴如醉。他们在瓦砾间摔跤,拳打脚踢,手抓牙咬,犹如恶兽撕搏了4天4夜,直到阵地上只剩下污秽不堪的双眼血红的其状如鬼的苏联士兵为止。


随后的严冬使饥寒交迫的德军更加虚弱,但在军官“红军不留活口”的威胁下仍然困斗,直到1943年2月1日保卢斯被俘。战争结束后,在斯大林格勒和郊区就埋葬了14万德军的尸体。



苏军并不仅仅靠斗狠赢得这次胜利,他们的近战战术相当出色,士兵被划分成配备齐全的独立战斗分队,每队有三四辆坦克和一连士兵。有一部电影通过一名德国狙击手和一名苏联狙击手的故事描述了这次巷战,其实,狙击只是这场战争中的小儿科。


结语


小编震惊了,原来沈阳城里还有这样的碉堡,如果你仍幸运的居住在这样的老房子里,不妨去继续探索下它的功能跟秘密吧。

来源:沈阳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