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发现 137期:新邵巨口铺李家大院


其实对巨口铺的兴趣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这里历史上的另一位名人——李臣典。李臣典(1838—1864),字祥云,湖南邵阳人,湘军猛将。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尤其在攻取天京中功列第一,锡封一等子爵,卒赠太子少保,谥忠壮。一次在一个曾国藩兴趣群里听@十年砍柴 兄提起他当年在中学时曾骑单车到李臣典墓的故事,并向他打听到了李臣典的墓和故居的大概位置,这也激发了我对李臣典的强烈兴趣,再加上偶然一次在网上还看见那里的程井坳村还有一个李家大院,这样就把我一天的日程全部安排好了。


我首先来到的李臣典的故居,根据砍柴兄的说法我很快锁定了目标,就在这座小山下有一个两进两横的院子。


院子的朝门已经不在了,但内部还算完整。


正好遇上一位老人家,他告诉我这里就是李臣典的故居,可惜这位年轻的将领并没有在这里住过,这房子是李臣典的父亲为他建的,房子还没建好,李臣典已经死在了南京。


当地人管这个老宅叫“新屋里”,规模不算大但里面各处的装修非常精致。


比如这个正堂屋的隔扇门上的雕花。


人物雕刻非常细腻,表情活灵活现。而且从木雕上残留的漆来看,原来这个窗上曾经涂满了金漆和红漆!



屋檐下全部是卷棚,这在古民居里都算得上是豪华装修了!



突然注意到这个石柱础。上面浮雕着两条龙,应该是二龙戏珠。敢在民居上用这个图案,算不算有点僭越?



这是二进的堂屋,门上同样有精美的雕刻装饰。


我注意到了这个人物形象,一个小人踩在了龙头上,下面是波涛翻滚,天上是祥云和北斗,虽然不见小人脚踩风火轮、手拿红缨枪,但我第一感觉这像是哪吒闹海。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在封建礼制严格的过去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虽然后来在宗教建筑、祠堂和一些公用建筑中也有使用龙的形象,但都是作为正面形象。象这样把龙踩在脚下的还真是头次见。


这又不得不提到这位勇猛善战的湘军小将。李臣典自幼丧父,家里特别穷,只能刮马草和捉泥鳅卖,但从小胆子特别大,结交江湖人士,每次刮的马草卖给财主,又偷出来,如此反复,当时民间有顺口溜:“李臣典卖马草,人小尽耍狡,现草卖两次,财主不知晓。”


传说咸丰五年(1855年)的5月,曾国荃率领湘军在留司卡大战天平军。当湘军一大批人马经过巨口铺时当夜曾国荃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少年打着黄旗,身材高大,但面黄肌瘦,一位白发老者对曾国荃说:湘军要想取胜长毛,非得此人不可,讲完就不见了。第二天清早,部队行军到程井坳坡上,正逢李臣典捉泥鳅回来,弄得一身黄泥,天气又炎热无比,李臣典将衣服脱下用棍子举着,准备送泥鳅到街上去卖,曾国荃在马背上远远望见李臣典的背影,想起昨夜梦中情景,曾国荃立刻下马,同意招收李臣典入伍。 由于李臣典有谋略,又不怕死,数次重要战役皆为先锋,先后升守备,参将,总兵,提督。咸丰十一年(1861)攻安庆,“臣典横槊前驱,与诸营合力决荡,贼大奔,斩首数千级,遂拔安庆,擢李为参将,赐号刚勇巴图鲁”。同治三年(1864年)5月湘军进军雨花台逼近天京(南京)。6月,湘军轮番进攻,因太平军坚守顽强,天京城防备工程坚固,无法攻破城墙,双方死伤相当。侦查得知城内粮草未尽,臣典受老鼠打洞启发,于是献计曾国荃说:“师老矣!不急克,日久且生变。请於龙膊子重掘地道,原独任之。”于是他下令士兵不分昼夜三班倒不停地挖地道。7月19日,地道终于挖到了城墙脚下,点燃了地道里的火药炸毁了城墙,终于攻下了天京!捷报上,臣典功列第一,锡封一等子爵,赐黄马褂、双眼花翎,然而臣典没有等到皇帝嘉奖的那一天,在破城的第三天由于没有休息劳累过度而死,年仅二十七。诏加赠太子少保,谥忠壮,吉安、安庆、江宁各建专祠。


其实李臣典之所以出名不光是他是冲入南京城的第一人,而是在于他的死因。《中兴将帅别传》中记载:“公夜战过劳,明日病热,或曰公自恃年壮气盛,不谨疾之由也。”但据民国年间翊勋著的《蒋党内幕》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民国十六年大革命失败后,李昌芬同志亡命来投,在我创办的一个中学里教书,工余闲谈,始知他是李臣典的曾孙,谈起他曾祖的轶事,才知道李臣典的死,是另外一种“过劳力竭”。破城之役,李臣典是辛苦了几天,破城后接连强奸了两个妇女,致脱阳而死。后来我也了解到,李臣典并无子嗣,他的后代是兄弟过继来的。后来唐浩明先生的小说《曾国藩》里也对李的死因有类似说法。


对于此事的真伪,我并不想做过多议论。在过去那样的混乱的社会环境下,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农家子弟年级轻轻就得到那么多功名,在事业上取得那样的的成就后做出这些事情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这是两侧厢房入口的牌坊式门头。



灰塑加彩绘,做工精美。


看完这栋房子,只是觉得很可惜,因为李臣典已经无法享受这一切了。


在巨口铺,很多人说起李臣典除了他的花边旧闻就是他的墓。据说当时同治皇下旨,由京内赐金银财宝给他陪葬,为了防止盗贼发现宝物,决定从李臣典家至南京城共设施李臣典墓共48座,并严密封锁真相。在喻家桥多方打听终于找到李臣典的墓地所在,就在公路边上。如下图,就是公路边民居后的一片树林中。



穿过民居就找到这块文保碑。


实际上墓地还在这块碑之后几十米的地方。


这里已经被用围墙圈了起来,有铁将军把门,无法进去。


李臣典风光大葬是众所周知的,据老人说这里以前还有拜堂、石碑、石人石马,在墓碑上刻有同治皇赐封的李臣典大人太子少保一等子爵的字迹,并刻有曾国荃题写的挽联。只可惜在毛泽东时代遭到造反派及红卫兵的破坏,墓上所用石料大部分被用来修路修坝。后来80年代又遭遇了一次盗墓,有人看见李臣典的大腿骨有近一米长。据说李臣典的大马刀和黄马褂还被博物馆收藏了。 


这是程井坳,地图上把这里标成“程蒋坳”,我估计又是口音相似所致。这里还有四座李家大院!分别是上院子、中院子、下院子和光荫堂。


这就是网上所展示的那个李家大院。是一个五进两横的大院子。据说院子始建于明末清初,后历经乾隆至民国初年的不断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总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


这个院子在外面最醒目的就是外墙和朝门。现在在湘中地区已经比较难见到这样保留完整的院墙了。墙外还有一条小水沟,就像是护城河一样。


院墙是石基青砖结构,比较坚固,正中是八字朝门,两边各有一个偏门。俨然一个富贵人家。



小水沟不但能护院,也能提供里面人洗衣洗菜。



进入院子一条青石甬道直通正屋,同时也是院子的中轴线。


在这里原来还有一进过厅,可惜现在已经坍塌,只剩下残墙和石台阶。


再往里走才是正屋,屋前一块大坪,而且是满铺青石!



经历几百年的风雨,青石板依旧整齐,大部完好,少有杂草。正屋面阔五间,宽敞阔气。


檐下卷棚、墙头灰塑彩绘。



正屋大门上也是雕满了各种吉祥图案。


屋内是青砖地面。


后进堂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