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狠人离家500里,只有烧烤能让他们深夜流泪

点击题目上方蓝字关注 主播佳期

来源:今夜九零后(ID:itonight90)


小孩子才想过年,我们成年人只是不想上班

今天,这个年算是彻底过完了,因为我的假期放完了

不想离开家,更不想离开我东北老家的烧烤摊。


东北人到底有多爱吃烧烤?


从卫星地图来看,夜晚神州的鸡冠部位一片灿烂。那不是万家灯火的颜色,而是烧烤店营业的火光。


从数据分析来看,在烧烤重地东北大地上,每10家饭店,就有1家是烧烤店。

毫无争议的全国之首。


当然,就算你去了另外9家,还是可以点到烤串。

因为服务员,会去那一家帮你代购……


什么商业竞争不竞争的?!

跟灵魂伴侣烤串一比,谈钱显得太庸俗!


在东北人眼里,烧烤就是他们21世纪的核心重工业。

不信,你上街随便拉个东北小孩,都能给你麻溜儿整上几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就要吃烧烤!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都在吃烧烤!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吃烧烤!

掐指一算,你五行缺串啊!


韵味烧烤,海鲜小炒。

美好滋味,自己体会。



提到东北,你会想到什么?

大金链子小手表?还真不一定。

一天三顿吃烧烤?那可是如假包换!


一年365天,他们熬最深的夜,喝最冷的酒,吃最野的串。


挑选一家极品烧烤店,成了东北人的基本功。


首先,要看这家店的名字。

和澡堂的奢华大气不同,烧烤店名字的精髓只有一个——


怎么接地气怎么整。



东北老铁一向讲排面。

唯独在吃烧烤这件事上,他们可以放弃尊严。

那些灯光明亮、装修豪华的烧烤店,最被人瞧不起:


“可别整那些哩格儿楞的,一瞅店里花里胡哨的,味儿就不正!”


只有敢把老板名字当金字招牌的门店,才是最硬核的烧烤道场。

在“老太太烧烤”这种苍蝇小馆里,破败就是最好的配菜。



在东北人看来,吃烧烤是很亲密的事情。


第一次和陌生人谈生意,不会约烧烤摊。

只有把场面话说完,觉得这人可以深交,老哥俩才会去烧烤店进行下半场。


一进烧烤店,马上把资本主义Polo衫,换成社会主义白背心。

英国头层小牛皮,换成塑料厂拖鞋。


“张总”变成“张哥”,再变成“老张”。

“李经理”变成“小李”,再变成“大兄弟”。

关系这才由远到近,由疏到亲。



跟老妹头一回相亲,也不会去吃烧烤摊。

只有彼此看对眼了,冰也溜了,小手也偷摸牵了,才会去烧烤店看看默契度。

她给你扒蒜,你吹着准备了3天的牛逼。

两人这才电光火石,迅速升温。


掀开烧烤店的门帘子,听着炉子上“滋滋”的热油声,“十sán(三)号桌羊腰5串”的吆喝声,还有旁边一桌一桌的社会嗑。

你就明白了:


这家店,没白来。



选对烧烤店,只是初级玩家的基本操作。

烤串第二关——点菜,还在前面等着你。


一家体面的烧烤店,必须拥有一本巨厚彩色带图菜单。

翻开后,你会发现这简直是一本动植物百科全书。


俗话说得好,没有广东人不能吃的,没有东北人不能烤的。

在这里,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都能撒上孜然。

四条腿的除了桌子,两条腿的除了人,都可以烤来吃。



就连街边最小的店,也会给你一份正反面彩色打印过塑的菜单。

没有50种以上的烤品,根本不好意思开店。



可不要小看点菜这件事。

看菜品的丰富程度,就能看出烤串玩家的操作水平。


东北人吃饭讲究肉多才够“硬”,烧烤也一样。

烧烤局上,必不可少的硬货,就是烤yòu(肉)。


羊肉串、牛肉串,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肥瘦相间的肉串,经过腌制,在炭火的炙烤下,胶原蛋白骤然缩紧。

撒上大颗孜然粒和辣椒面,简直就是浓香炸弹。

一口下去,舌尖和灵魂一起颤抖,仿佛能吃到牛羊的一生。



牛羊猪鸡,并称烧烤里的四大神兽。

肉筋、脖子、尾巴、腰子、腿,但凡能下嘴的地方,都能拿来烤。

什么烤鸡头、七里香(鸡屁股)、猪心管……

只有你不敢点的,没有老板做不出来的。



但只会点肉,你充其量只是一个青铜玩家。

想进阶到黄金段位,你至少还要知道,东北烤串的另外两大特色。


一是海鲜。

生蚝、蚬子、扇贝,整个海底世界都可以烤来吃。

和其他肉品讲究重口咸辣不同,海鲜只讲究新鲜。

冷冻的?可别埋汰人叻!



二是蔬菜。

一盘烤茄子口感厚重。

反复刷油、撒上蒜末辣椒。

烤到皮微微焦糊时,用筷子就能挑起茄子条。

比海鲜还软,比肉还香。



韭菜的辣,土豆的软,苞米的甜,也都是一次完美点单的最佳配角。


南方烤玉米vs东北烤苞米


站在东北烧烤鄙视链顶端的王者,是敢于挑战暗黑菜单的顶级食客。

在他们眼里,烤鹌鹑早就泯然众人矣。

不断探索每家店的隐藏菜单,才是快乐源泉。


故事的开始,只是一只烤蚕蛹。

东北人深谙“1个蚕蛹等于3个鸡蛋”的烧烤营养学。

嚼着这份蛋白质,他们开始向老板打听:


有没有烤扑棱蛾子、烤蚕皮?


被烤的蚕的一生


看老板的反应,就知道这家店够不够劲儿。

要是老板摆摆手,说我们不卖这个,那就落了没趣。

要是如果老板抽了口烟,回到后厨继续鼓捣,你就知道这是一场双赢的博弈。


你吃上了限量烤品,他遇上了烤串知己。

好不快哉。


烤蚂蚱了解一下?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烤串之王。

只有个性之选,没有高下之分。

如果你非得问我,到底最喜欢哪种烤串?

不好意思,小孩子才做选择题。


我,全都要。




当然,对于高阶烤串玩家来说,点串还有三大原则。

但凡做到一点,老板娘就会对你高看一眼。


第一,时间就是生命。

高手过招,讲究一个快准狠。

烤串老铁和一般食客最大的区别就是,不看菜单也能盲点。


老板娘递上菜单,你摇头摆手,然后飞快报出一个吃过无数次的烤串组合。

省时省力,有里有面。


如果你还能说出这家店的特色菜品,再加两句“你家师傅下手轻,猪蹄儿多烤会儿,辣椒可劲整啊”,显示自己的独特品味。

那么,你就是东北每家烧烤店里,最尊贵的座上宾。


第二,别催,要脸。

平时吃饭,如果点的菜久久不上,大多会催服务员:


我们这边菜做了没啊?!不做不要了啊!


但是只要进了烤串店,再彪的东北老爷们,也得老老实实坐着等。

你要是催菜,服务员老妹有一万句话怼回来:


别催了,后厨都烤冒烟了。

大哥你去看看,师傅就差把自己烤了!

前边3桌也等呢,老哥咱能别一天净想美事儿不?


第三,要面子,也要钱。

到烧烤店,点多了吃不完,点少了又抠抠搜搜。

怎么办?

资深食客微微一笑,对着服务员大手一挥:


先整这堆,不够再加!


加不加菜不一定,但是排面一定得做足!



千呼万唤,左顾右盼,烤串终于姗姗来迟。

嘿,这时还别着急吃,得先看看手边蘸料齐没齐。


如果说肉串是烧烤的躯体,那蘸料就是烧烤的灵魂。


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

这是东北人的烧烤养生学。

在烧烤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锦州,蒜蓉辣酱是必备蘸料。

没了它,生蚝再鲜美、脆骨再弹牙,也少了一番滋味。


东北 东北烤 烤串 烧烤 烧烤店 老板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