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不想去多伦多大学念书,那边有钱的太多了!

从他偶尔呆若木鸡的表情和似乎总在掩饰什么的闪烁中, 我敏锐地感觉到——他在那个冷得要人命的国度,⼀定过得不是很快乐。



2019年4⽉18日,是我第一次给他上课。他姑姑的儿⼦是我在2016年那个夏天的学⽣,2017年追随我来到节奏继续学习并参加了我和吴⽉⽼师组织的第一次越南河内的考团。最后他卡着 deadline顺利出分,去了墨尔本皇家理工,成为了子建之后,我的第二位登陆RMIT的⽼铁。2019年2月我和总监杨老师去墨尔本出公差,他表哥就跟我提到了这位在加拿大念高中的弟弟。


彼时我想,高中就出去念书了,首先在国内肯定是不太适应教育环境了,多半是个难管束的孩子。此外,高中就走掉了,家⾥的条件⼀定不差。于是乎,一副齐天大圣般富家纨绔子弟的形象就在我脑海里呈现了。



然而那天早晨,他私信我,时间:8点32,“老师,你们几点上班?”,你要知道,他是从镇江坐高铁来南京学雅思的,这个时间,对于喜欢 9am准时踩点到岗,10am才按照课表开始上课的老师们来说,有点为难。可是至少说明了⼀点,第⼀天上脱产课程,小伙子干劲十足。





第⼀天的课是我的,我预想⼀个在多伦多念了高中的娃,实⼒应该不斐才对,但是平⼼而论, 基础差得超乎我的想象。但这⼀切都不是重点,毕竟俺有句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因为不会才要学”。让我惊诧的是,这个衣着朴素,听话又有点调皮的娃儿,和我脑海里事先描绘的image相去甚远。 从前东家出来两年了,渐渐地,我对行业是有审美疲劳的,不太喜欢在课间去和学生扯家常了,但是眼前这位聪明伶俐、乐天无忧的小伙子,从他偶尔呆若木鸡的表情和似乎总在掩饰什么的闪烁中, 我敏锐地感觉到——他在那个冷得要人命的国度,⼀定过得不是很快乐。因为我也是和他⼀般的年纪出去的,那些生活里的不易,是不能为外人道也的。我要拼了命地去粉饰年少留学的光鲜和靓丽,自尊和骄傲不太能允许这样⼀个年纪的男生去为生活叫苦,和父母视频的时候,也肯定是只报喜不报忧。很荣幸,对于我这样一位与他萍水相逢、初次见面的口语老师,他并未设防,我也终于鼓起勇气,在自己的公众号断更将尽一年之际,抽空写下haunting了我好几个夜晚的思绪。



以下的话,是这位少年,亲口所述:

“我都找不到⼈吃饭啊,我那个同学,就是个肥宅,就知道打游戏,我喊他去吃饭,他都不去” “那他怎么吃饭啊?”
“住家给他烧啊,住家是个东北人,可以说中文。”
“那你呢?打游戏么?也变成了一个肥宅?”
“我哪打游戏,网吧很贵的。”
········


“那你想去哪念书呢?”

“还不知道呢,有⼀两个我想去的把我拒了,但是多大的offer我有了。”

我本来想给他点赞许,毕竟多伦多大学也是好多人根本去不到的高等学府,可是在我话还没说出⼝的时候,他说了⼀句我难过了⼀整天的话:


“但是其实我不想去多大”
“为啥啊?” 

“那儿的有钱人太多了”





实话,在那一瞬间,我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他的问题,但是我很努力地提醒我自己,接下来该要跟他说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了。


在那⼀刻,无奈、失望、心酸、焦急、自责,是这半年来最复杂的情绪。


无奈,是因为他说的是真的,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多伦多这样的大都市,充斥着富到大家难以想象的留学生。这是我亲身体验过的,那些价值可达一套房的跑车他们能在心情不错的时候,一下买俩, 只是为了在那学得开心一些。家里给置⼀个house是稀松平常的事,说不定⼀不小心,还能搭上房地产升值的快车道成为一笔不错的投资;


失望,是因为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因为这等听着有点滑稽的理由,去做出影响到自己一生的错误决定—— 如果多年后没去多大念书真的是一个错误的决定的话;


心酸,是因为类似的想法,在我年少的时候,一摸一样地出现过,我又有啥子position去说教他呢?


若真要说起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也不是那么地qualified焦急,是因为我多么希望我可以快速找到一个句⼦一席话飞速地让他回心转意,去意识到自己想法的不必要,可是我找不到这样的一句话。更准确地说,在那一瞬间,我找不到任何一句可以接的话, 哪怕是一句废话;


自责,是因为如果我可以早一点认识他,我就可以把这一切的一切,以这样一个年纪的孩⼦可以接受的方式,揉碎在漫漫的时间里,缓缓地告诉他。我不会有窘境,大家也都不会太抗拒,but karma is a bitch,我并没有得到这样的机会。


Man, what am i supposed to say?

我⼀边低头埋怨着为什么节奏的白板笔没油了,一边体会着那一日的每一分每一秒,偶尔抬眼看他一眼,是他空洞洞的双眼看着前方, “那你说,南京市这么多有钱人,施⽼师这样的穷光蛋还不配生活在这里了?” 如果太苍白,诸君请原谅我。




几日看到一句话,“留学的孩子哪有那么多富二代,背后不过是⼀个有着教育情怀的中产”。


我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中产都算不上的人,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把我送出去了。如果没有那段天寒地冻的岁月,我现在一定不会坐在电脑桌前敲下这⼀段段文字。


如果还能写,下一期的推送里,我将和诸位分享,留学生涯结束的5年之后,我是怎么看待我作为一个 穷小子和那些带富哥们的同窗岁月。


下面是我的微信

有学习上的问题可以私信我

学术上的问题更阔以共同探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