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 | 44岁不婚、冻卵3次、时常「有病」,她凭什么让前任都念念不忘?


作者:野蔓

配图:网络


被徐静蕾刷了一周的屏,是我意想不到的事情。

 

上周她发了一条微博:「九年多以来,我时常有病,你永远有药。」这段别致的表白,是写给黄立行的。



他们从出演《杜拉拉升职记》时开始陷入热恋。依稀记得片中一段激吻的船戏,甚至模糊了整部电影的焦点。

 

当时我对黄立行没有太多的了解,唯一的印象就是跟刘若英合唱的《分开旅行》里面怪怪(性感)的口音。身材(肉体)确实很「鲜美」,还是个纯种ABC:国外出生、流行音乐歌手、热衷健身和户外运动……

 

但是这些标签,跟徐静蕾之前的所有前任们,都不属于同一挂。作家王朔,有性格有思想,但跟颜值搭不上边;音乐制作人张亚东,优秀且闷骚;男演员黄觉,比老徐还要文艺,很擅长摄影。


包括徐静蕾其他的京圈好友,也都是一群特别文艺的才子:姜文、高晓松、郑钧、赵宝刚……


别误会,我绝对没有说黄立行胸大无脑的意思。

  

只是觉得,他们像是两个世界的人。但就是这段当年特像电影营销手段的恋情,一走走了9年。




好的爱情,是一枚心理医生开的药


我相信老徐自称的「有病」是真的。

 

镜头背后的她,其实跟普罗大众认知里那个淡雅如菊的女明星徐静蕾差别很大。


年轻的时候她曾经也很叛逆,高晓松称她身上有一种「邋遢帅」,范儿特别正。是可以素颜跟一群文艺愤青在后海边喝啤酒撸串,畅谈人生的人。

 

她所谓的病,大概就是文艺青年的拧巴。时而焦虑、经常纠结、总是爱钻牛角尖……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博客时代,她曾经以「织围脖儿的老徐」自称,写过几十万字的拧巴。



19岁的时候失恋,还在电影学院读书的小徐,就差点往河里跳下去。后来拍《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她给里面失恋的女主角设计了一个疯狂的「疗伤清单」——包括喝酒、纹身、蹦极,甚至一夜情。


青春期格外漫长的徐静蕾,觉得自己一直都「不太正常」。这些毛病,王朔、黄觉、张亚东都治不好,因为他们的更严重。

 

但是黄立行可以。


 

老徐说,没见过像黄立行这么稳的人。慢条斯理地,好像没有任何事能让他慌。做事的准则都很清晰,只有Yes or no,不存在灰色地带,从来不纠结。

 

他连失眠都没有过。

  

跟黄立行在一起之后,老徐没有机会抓狂。她把可能纠结的事情都放心交给黄立行去做决定,只顾坐享其成。


放心、安心、贴心——是黄立行这枚药的主要成分。



 

跟黄立行在一起之后的老徐,性格去了拧巴,多了随性。娱乐圈的花旦换了好多茬儿,她还是连微博名都不改,不争流量,不造话题,爱干嘛干嘛。没事就给公司全员带薪休假两年,俩人跑去环球旅行。

 

她打心眼儿里觉得这段关系太舒服了,幸福得漫出来,不发糖都不行。坐在副驾上,想着要一起去的地方,抑制不住地拍张黄立行的侧脸表达爱意:「每一天都更好,这可怎么办?有你在我身边,还流什么浪?」


 

曾经交往过的文艺界前任们,对于徐静蕾大概就像酒——时而热烈、时而微醺,但是醒了总有不适。


而生活,也不能靠酗酒度日。

 

经历了太多戏剧化的恋情,徐静蕾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伴侣。

 

她说黄立行像心理医生开的药——「五年没红过脸,更没吵过架,也算了不得了吧?对的人,就是让你变得更好的人。」


  

算!非常了不得!


祝福你,老徐。


有趣的人,安全感剂量才充足

 

拧巴的徐静蕾是幸运的,她找到了自己的那一剂良药。但是我相信,黄立行也是幸运的,因为徐静蕾值得回诊疗费。

  

毫不夸张地说,徐静蕾启蒙了我对女性气质的审美。大概10岁的时候吧,电视里在放她跟李亚鹏、刘畊宏演的《情书》,徐静蕾在里面饰演一个杂志社记者。

  

她穿着白色的吊带,看起来却特别清纯;扎着两根麻花辫,在上海弄堂里,显得很洋气;说话的时候柔声细气,但是又有清高和小任性。

  

作为一个审美刚萌芽的小孩,第一次特别明确地觉得——我也想有这样的气质,也想像她一样去上海的杂志社工作。




后来过了小10年,「四小花旦」之一的小徐,变成了开博客办杂志的主编老徐。她创办的电子杂志《开啦》,在当时非常先锋。有点小众,但是做得很精致。


王朔、韩寒、梁文道都来开专栏捧场。里面还有穿搭、街拍、手工……每一期的音乐也都是老徐亲自挑选的,很好听。

 

已经上大学的我,每一期都下载下来,到现在还存在那台已经开不了机的笔记本电脑里。


有人问黄立行喜欢她什么,他说:「哪里都喜欢。她什么都会,做什么都很棒!」人设生生从狂野硬汉变成了忠犬男友。

 

她是有气质的女演员,也是有自己精神世界的独立女性。 

 

看的出来,老徐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文艺,自小练书法、到现在还会满世界淘材料做手工、没事会画油画……后来改编剧本,拍电影。

 

老徐文艺,但是不做作。


她说自己没法装,做别人都是暂时的,装不长。无论是镜头前还是在跟恋人的相处里,她都保持真实,也不会在意别人的标签和评价。 


 

有一阵子,媒体会酸「文艺女青年」这个词,老徐就在《开啦》杂志上设了个「文艺女」的专题,拉张爱玲来告诉所有人,搞文艺没什么不好的。

 

媒体嘲讽她导的电影不好,她很坦然:「电影拍得好是我厉害,拍不好正常。这就是一项我很喜欢的业余活动。」 

 

这些志趣,让她成了一个不会孤独,不会被他人的评价左右的人。


安全感和充实感不需要别人给,自己就可以有。



自由的灵魂,是找对心理医生的药引子


她的精神世界不光有趣,还很自由。

 

2108年才开始慢慢被接受的不婚主义,老徐2006年就已经在博客表达了态度:「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稳定?我还是个孩子。」

  

去年,老徐参加《圆桌女生派》,她拿吃火锅打比方。「吃了海底捞让我幸福,我就去吃,但我不觉得婚姻就一定让人幸福,所以未必要结婚。」

 

她祝福那些觉得结婚很幸福的人,也希望别人祝福不结婚也很幸福的她。


前几年,她去国外冻了几颗卵子,爱人和家人也都尊重她的选择,黄立行的老爸甚至笑称「把我孙子冻在了冰箱里」。


「现在不想生孩子,谁知道以后怎么想,我25岁、30岁、35岁的想法都不一样。万一以后要死要活就想有个孩子呢?」


她知道自己的想法总是变,会聪明地给自己留好退路,好随时有选择。


 

徐静蕾的感情史里最广为流传的是,分手之后,她给王朔买了个四合院住着。王朔也特别坦然:「谁有钱谁买啊,我就是吃软饭的怎么着吧?」而王朔时不时会为徐静蕾的电影亲自操刀改剧本、拉资源。

  

她的另一位前任黄觉,曾经在她自导自演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饰演心仪她的一位空军。两人分手之后,徐静蕾会当着媒体面祝福他。而黄觉说她依旧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不管是对王朔,还是对黄觉,恋爱时没有依附,平等而互相尊重。于是,分开之后,他们依旧是知己,遇到困难鼎力相助。

 

这样的感情,不能简单地用媒体所谓的「中国好前任」来调侃。

 

徐静蕾和黄立行的互补,和前任们的敞亮,以及世间所有不被理解的感情,不过都是有趣灵魂的相遇,愉悦而畅快。



 

我由此想起自幼失明的民谣诗人周云蓬,有一些年,他当时的女友辞了工作,跟着他走南闯北,四处吟唱。柴静问女友,为什么选老周。她说:「一辈子这么短,当然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

 

哦,还有李诞,最近自从出现在奇葩说,被调侃得更多了。大家都说他的小眼睛,何以配他高颜值的女票。

 

他们无非都是刚好找到了当下最对胃口的那个人。

 

把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自由人,接纳真实的自己,坚定但是有退路;找到那个跟自己互补的人,在平等的关系里,彼此都变得更好。

 

祝你们都能拥有自己的那一剂良药。



点击标题看更多好文

我是如何让难搞的婆婆帮我买房的?| 婆媳关系这个“世纪难题”

“妈妈,我做不到……” | 孩子有畏难情绪时,怎么鼓励才最好?

活得累的人,在这12个问题上都选择了答案「是」| 这里有几条更轻松的建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