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一不小心活成了300年后女人的样子

英语共读
说一口地道的英语从这一刻开始

对话框回复“早安”和“晚安",获取暖心音频问候

 文丨李月亮 

来源 | 李月亮 ( ID: bymooneye)


 

1


徐静蕾的爸爸是典型的虎爸,管她特别严。


鲁豫去徐静蕾家做客,徐爸爸拿出厚厚几大本手抄育儿宝典,都是徐静蕾小时候他去图书馆一个字一个字抄的。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对徐静蕾的训练规划,比如每天学英语、练书法、背古诗、写日记等等等等。


徐静蕾在旁边,一脸痛苦委屈,说“好惨呐。”


Actually, Xu Jinglei has said the same thing on different occasions. She says her father is the most serious, the most hard-working and the most fierce father.

其实类似的话,徐静蕾在很多场合都说过。她说她爸是最严厉的父亲,最用功的父亲,最凶的父亲。


“我从小受的是挫折教育,就是你不行,你差远了,所以我心里形成了很固定的评判标准,当我得意的时候,心里自然会有个声音说,别臭美了。”


“我爸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我身上。小时候对他除了怕,没什么其他感情。”


“我从小就老被骂,所以现在谁骂我也不生气,都没我爸骂的狠。”


到现在,徐静蕾在她爸面前写字还哆嗦,因为小时候她爸老瞪着眼盯着她写字,写不好就特别凶。


而之所以逼徐静蕾练书法,徐爸爸的理由你肯定想不到:“那时候没电脑,各企业机关贴通知,都是毛笔字,所以每个单位都得有个会写毛笔字的。书法好就比较好找工作。”


40岁的徐静蕾一直在旁边说“你为什么会觉得我找不到工作呢?”


这应该是她从小到大一直想说的话。


But it seems that her father never heard his daughter’s voice. He is satisfied with his education method. In his opinion, his method is successful and he is so proud of that.

而徐爸爸好像从来都听不见女儿的心声。他对自己的教育很满意,自言“累累硕果,足慰平生”。



天下虎爸都一样:以严厉的管教,培养出了看起来十分优秀的孩子,于是一直沉浸在成功的自豪里,至于这种严苛有没有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不在意。


这可能是徐静蕾始终无法和父亲和解的部分。所以她经常在采访里讲自己的童年阴影。


因为听者往往不能感同身受,徐静蕾便每次都自己评价“挺惨的”“很可怕”。


这是她在努力寻求心理认同:那么简单的道理,我爸就是不懂,大家来帮我评评理。


人小时候吃的苦有两种:一种是刘强东那种物质的苦——半年吃一次猪油拌饭,吃完得拿开水冲三碗当汤喝。第二种就是徐静蕾这种精神的苦——被父母捏得死死的,不被尊重,没有自由。


我们这代人大多经历的是第一种。我们的孩子大多正在经历第二种。


这第二种其实很可怕。当父母把很大精力放在一个孩子身上,怀着强大信念要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个孩子,其实是很痛苦却没什么反抗余地的。因为父母有绝对的能力掌控他,会用最严厉的方式逼他就范,他根本逃不过。


而这种虎爸狼妈的教育方式到底好不好?


看看徐静蕾就知道了。


一方面,她很优秀,事业有成,多才多艺。


另一方面,她叛逆,容易紧张,缺少幸福感。


所以,严苛教育是把双刃剑。只是父母最后往往只看到表面的成果,洋洋自得。孩子最终感受到的是内心的真实,纠结一生。

 

2

 

徐静蕾的叛逆,在父母渐渐管不着她的时候,激烈地爆发了,而且一发不可收,直到现在。


大学时徐静蕾玩摇滚,穿衣打扮是又脏又痞的那种邋遢帅。


大二时她认识了大自己18岁的王朔。那时王朔已经红炸天,但据说对徐静蕾很着迷。


而徐静蕾对王朔的感情则比较复杂,应该是很多因素的累积。


一是王朔的名气和才华,让他自带巨大魅力光环。


二是徐静蕾正处于严重叛逆期,致力于突破规则、快意人生。


三是王朔的超前思想和徐静蕾爸爸完全相反,正好符合了徐静蕾的内心需求。


徐爸爸是抄几大本育儿真经、为了让徐静蕾好找工作天天逼她练书法那种,认真得有些迂腐的爸爸。


王朔对女儿的态度则极其开放跳脱,他很多次说:


“我是她父亲,我不包容她谁包容她?她要在我这都没安全感,在哪儿能有安全感?她有多大的错误,我都替她担了。”


“把孩子训练成一个赚钱机器,表面是为孩子好,其实是想自己将来有个靠山。无情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这不是爱孩子。”


“我什么都不希望她。就希望她快快乐乐过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


在专制家庭受够苦头的徐静蕾遇到这样的王朔,一定是立刻觉得“找到组织了”。


之后,徐静蕾在王朔的力荐下,演了赵宝刚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等片子,开始爆红。


再之后,徐静蕾导演了她的第一部电影《我和爸爸》。电影里的爸爸,对女儿的态度基本都是“没事儿,不用好好学习,将来爸养着你”,跟王朔如出一辙,当然,跟徐爸爸完全相反。


这是徐静蕾在弥补童年的缺失,也在表达对王朔的深度认同。



王朔这种思想超前智商超高又有点油痞的男人,一般女人既不喜欢也hold不住。但徐静蕾的聪明和大格局,让她正好能跟得上王朔的思维,并能纳其精华,去其糟粕。


原生家庭的严苛管教,制造了徐静蕾的强大叛逆心。而王朔的引领,又让这叛逆插上了翅膀。


所以,后来的徐静蕾,表现出了与普通现代女性的极大不同。


3


有的人叛逆,就是单纯的叛逆。你们都说这么对,我偏不,我非要跟你们反着来。


但徐静蕾显然是过了这个低级阶段。她的叛逆,是有思考的。


比如,她没打算结婚。


她和黄立行在一起八年了,这个成长于美国、走红于台湾的男朋友,徐静蕾特别满意。


每次记者问她喜欢黄立行什么,她的回答都特别肯定:“哪都好”“优点太多了”。


徐静蕾说自己是个不太正常的人,固执,纠结,钻牛角尖,但她跟黄立行在一起完全不会吵架。因为黄立行特别平和、从容、健康、正面,接纳度特别高。



徐静蕾有个很好的比喻:“这个人就像心理医生给我开的药。”


那种感觉大概是,你从小被关在一个严苛、无理的规矩笼子里,大人紧张兮兮地管着你,把你当试验品一样盯着,你别扭死了,但无能为力。


Then you meet someone who extremely respects you and gives you enough freedom.

后来你遇到一个人,他特别尊重你,给你足够的自由。


你想干嘛他都允许。


你拿不定主意时,他帮你做选择。


你焦虑纠结急得不行时,他稳稳地说“没关系的”。


你遇到他,就像一个浑身是刺儿的人遇到了一个柔软的棉垫子,特别舒服,特别平和,特别不想离开。


最让人上瘾的关系就是这种——你有病,刚好他是药,他的存在,是对你生命的弥补和救赎。



但纵然有这么合适的男友,徐静蕾依然没有把结婚生子列进人生规划。


她说爱情是必需品,但婚姻可有可无。


她羡慕黄立行的父母,直到现在仍然手拉手出门,从不吵架。


而她自己的父母则从年轻吵到现在。至今她带着父母旅行,精神都非常紧张,生怕他们一言不合又吵起来。


她说“现在一想到‘家庭’,潜意识里就觉得吵,很吵。不会觉得是和和睦睦相敬如宾那种。”


这是她不想结婚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就像从小缺钱的孩子长大就特别渴望钱一样,从小就缺自由就孩子,长大会拼命要自由,一丁点束缚都不愿有。


当然,最重要的是,她并不需要透过婚姻去得到什么。


“人们说婚姻是个保障,我觉得我的人生不需要这样的保障,情感上我很有安全感,经济上更不需要谁来保障我。”


“其实我想拍个电影,讲几百年以后,婚姻制度取消。两个人结婚,全世界哗然,什么叫结婚?结婚是什么意思?然后一个特别老的老头说好像几百年前是有这么个制度。”


嗯,我相信几百年以后婚姻很可能会走到那一天。


但在远远没到那天之前,能活成那个样子的人,也并不多。


因为那不仅需要勇气、叛逆心、超前思维,更需要强大的自身实力。


徐静蕾都具备了,所以活得特别开。她的很多言行,都让人隐约觉得是300年后女人的样子。


  • 她不在乎男人怎么看自己,“爱怎么看怎么看”。


  • 她不觉得有男人求婚是个什么荣誉。每次谈恋爱她就跟对方说,“咱不来这套,我不稀罕”“我想结婚的时候自己会说话”。


  • 她不想要孩子,又怕老了后悔,所以冷冻了卵子,以防万一。


  • 她能理解男人精神出轨,“精神出轨,我肯定能接受。那就是一种欣赏吧,为什么你不允许别人去欣赏其它美的东西呢。”


  • 她也能谅解前男友劈腿,“人身上都会有些坏东西,出轨是件坏事,但并不意味着出轨的人就是人渣王八蛋。只能说他在脆弱时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本能,我不觉得这是多么不可原谅的错误。”“我虽然有时也会嫉妒,会想抽他。但最后还是觉得应该宽容。”


  • 徐静蕾从19岁以后就没断过男朋友,但她跟所有前任都保持良好互动,她说“你心里充满了感激,总比觉得谁都欠你要好吧?不是说一定要和前任维持朋友关系,我就是说不要有怨恨。如果真的是曾经深爱过的人,为什么不能成为朋友、家人?在世界上多一个亲人不好吗?”


——她已经彻底脱掉了市井小女人的狭隘,传统观念基本拿她没辙了。



当然,很多人看不惯她,老觉得她这种前卫非常不对,但谁也说不出哪里不对。


她被扣过最大的帽子是“女人都跟你一样不生孩子,人类不就绝种了吗?”


这特别可笑。


因为“如果所有人都跟你一样”是个完全不成立的句式。否则你可以拿它来批判任何人:


  • 有人想当老师,你可以骂:要是所有人都跟你一样当老师,谁来当医生救病人?


  • 有人高考满分,你可以骂:如果所有人高考都满分,高考还有什么意义?清华录取谁呢?


事实上,人和人的想法永远不可能全一样。有想当老师的,就有想当医生的。有恨嫁的,就有恐婚的。有不想生孩子的,就有想生一支足球队的。有对婚姻无感的徐静蕾,就有在婚礼上从头哭到尾的阿娇。


大家谁都没有错。


Since we support the biodiversity, we should support the human diversity.

我们既然赞同生物多样性,就应该支持人类多样性。



用徐静蕾的话说“人应该想干嘛就干嘛。你觉得结婚幸福,你就结婚,我会恭喜你,也给你送礼物。但我觉得不结婚也很幸福,你为什么就不能祝福我呢?”


为什么呢?


大概是因为,层次越低的人,越希望别人都跟自己一样,以证明自己是对的,安全的。


而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个体差异,懂得就算自己喜欢红色,别人喜欢绿色也没错。他们不需要通过同化别人来证明自己,人家非常清楚自己该怎么活。


4


Literally, you have to know how to live your life clearly.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rough your whole life.

不夸张地说,清楚自己该怎么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And you have to be your own life planner, you have to determine your life by yourself. No one can help you.

而且你必须是自己的人生规划师,必须自己琢磨自己做主,谁都帮不了你。


偏偏大部分人惰于思考,一辈子都在跟着别人的思路走。木木茫茫走到最后,好像每一步都对,但结果却错了。


那是因为,对别人正确的事,对你就未必。


所以每个成年人都应该保持必要的叛逆心,当世俗告诉你“人应该怎样怎样”时,你要下意识地反问一句“我为什么要那样?”如果没有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你就可以说不。


我们常说众生皆苦。


But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at question - what is ‘hardship’?

但你有没有想过,什么叫“苦”?


The answer is: do what you are not willing to do.

答案应该是: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跟做什么事情无关,跟你的意愿有关。


同样是喝酒。


如果你喝不了酒,但为了工作不得不天天喝得烂醉如泥,那么你活得很苦。


而如果你是一酒鬼,那每天约上三五酒友吹着牛皮喝几口,是非常快活的。


所以,人要想活得不苦,就应该去过为自己量身打造的生活。


徐静蕾就是这种。


不完美的原生家庭,让她性格里始终有一种拧巴。这样的人不容易快乐。但她的厉害在于,成年后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越活越通透,最大可能地过着内心真正想过的生活。


她应该是未来女性的一个范本。


一个女人最理想的状态,应该就是这样:不卑不亢,不狭隘也不粗糙,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对人生有清晰的主见,慢慢地坚定地,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 End-


#英语君推荐#


帮助零基础和英语基础薄弱的学员

想要从头拾起英语的人们

全面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水平


长按识别图片二维码,加入零基础英语训练营


作者简介:李月亮,高人气专栏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解读情感,透视人性,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新书《婚恋心理学:爱过你,不如爱着你》热卖中。微信公众号:李月亮(bymooneye)。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长按扫描二维码,回复“福利”有惊喜!

 - 置顶【英语共读】,利用碎片时间学英语 -


孩子 应该 徐静蕾 王朔 英语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