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冰自述】我的闺蜜李小萌

   

 

      我在央视的朋友并不多,王小丫算一个,而李小萌是我女儿的干妈。而且李小萌是一个真正让我欣赏的一个有能力、有勇气的女主播。她是我的闺蜜,也是我的偶像。我们结识于《新闻会客厅》,白岩松、李小萌和我是三个主持人,我们相处很愉快,特别投机。我那时因为怀孕要离开会客厅,是李小萌接过我手中的话筒,继续与白岩松轮班主持。李小萌笑着说,让我接班没问题,我只有一个条件,就是成为你孩子的干妈。

 

李小萌因我受牵连

 

现在的我抱愧于她,是因为我刚刚得知她因为我而受牵连。李小萌身上的才气与勇气一直是我所欣赏的,对于朋友,她也十分讲义气。就连有时候成为朋友身边的挡箭牌,她也一笑了之。她曾亲身到过地震灾区做连续报道,也曾跟随维和部队进入战地,还登过珠峰,爬过雪山。

我常常疑惑她的勇气从何而来,她深深地吸口气,“沈冰,我需要去一些带给我正能量的地方,是这些地方的人和事给我真正的感动以及对我职业的骄傲,如果不是这样,我害怕在这个地方沉沦。”

遗憾的是,像李小萌这样能够保持清醒头脑的央视女主播却不多,也正是有了李小萌,我有时候才有了些斗志。央视女主播,说起来光环耀眼,但剥下这鲜香的外壳,谁没有贪慕虚荣,自持美貌,谁在内心深处没有随时被代替的职业危机?但李小萌应该是央视众多女主持人中负评最少的一个,她不仅是央视亲切机智的女主播,而且是深入地震灾区,前往新闻第一线的最具勇气的女记者。在央视,无论是男是女,都会为她竖个人拇指。

李小萌自二十四岁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进入央视工作,没有绯闻,她也不爱慕虚荣权贵。与她相处这么久,我从未见她用过奢侈品,也从未见她戴珠宝手饰。她家境不错,却超级节约,超过三十块的饮料她是不喝的,超过三百块钱的衣服她是不买的。我生完女儿,她给干女儿买了新衣,却让我都留着,以后等她生孩子的时候可以接着穿。

她会为灾区的一个普通老农落泪,同时她也会言辞犀利地讽刺某省省长,因此李小萌从业十八年,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同时,她作为一个新闻从业人员,获奖无数,而她的“金话筒奖”、“十佳主持人”的称号则是摸爬滚打、从一线报道中换来的。因此,李小萌一直有一个固定的粉丝群,她的粉丝们自称“蘑菇控”。但我也知道,现在的网站上有各种各样关于李小萌的传闻,有网传她这次也卷入周永康案,央视主持人被约谈的名单中也有李小萌的名字。还说她已被中纪委二号专案组带走调查。在这里,我可以肯定告诉大家,李小萌并未被扣查,李小萌被带走的消息“并不属实”。李小萌好好地上着班呢,你只要打开电视,就能看见她亲切自然的与你说话。

其实李小萌本人也在微博上间接回应被抓传闻,她只用了一个字“切!”,之后又说“唉,明后天替我的中国好同事上个班吧……”李小萌就是这样,好像什么事情让她多解释一句就变成了矫情。我看了她的微博留言,凤到温暖,她不忍心说破事实,又还在替正在接受调查的我加班,我有些感动。

中纪委确实对央视新闻部和李东生关系密切或有关的主持人、人员进行过约谈,李小萌只是被约谈的人员之一,让她们反映一些李东生和周永康的问题。因为处于调查阶段,只是约谈并未被扣留。而且,李小萌被约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与我的关系密切。

 

李小萌不曾消失

 

我知道,近两三年来李小萌随着人气上升,一直受到外界的关注,但她又是个受不了格外关注的人。二○一一年至二○一二年,李小萌从屏幕消失了一年多,一些娱乐媒体对其“突然”从央视消失大为不解。网易娱乐曾报导说:李小萌是广大观众喜爱的央视女主持人,但近一段时间,细心的观众发现李小萌忽然在央视荧屏上消失了。那么李小萌究竟去了哪里了?其实李小萌同我一样,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生命中的两件大事:与相恋多年的男友低调秘密结婚,成为人妻;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李小萌在北京某医院顺产生女,母女平安。二十九岁高龄的李小萌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四十岁以前当上了妈妈。而她真的从我家搬走了大量旧衣,洗洗晒晒再给她女儿穿。我说你有必要这么节约么?她笑笑说,“你不懂了吧,旧衣柔软舒适,而且还能沾沾你们家的人气,多好。”唉,此一时彼一时,现在你知道了吧,沾上我家的人气又何尝不是晦气呢。

后来她还是被媒体拍到了在广场上带着女儿溜弯的照片,腾讯娱乐则用“央视主播李小萌被爆秘密产女,母女平安”为标题报导说:结婚秘密,产女也秘密,李小萌咋把这人之常情、人之喜事搞得这么神秘?之后李小萌的好友,另一央视主播张泉灵则回应道,“人家又不认识你,难道还要请你?”我喜欢她和张泉灵之间的那种互动,她们很轻松活泼,而我不行,不会说她们之间的那种俏皮话,在心里给她点了一百个赞后也还难表达出来。李小萌常说,沈冰,你干嘛老端着啊,你累不累啊?


她是不会装的女主播

 

一九七三年,李小萌出生在北京的一个电视世家。父亲李常言是央视《大风车》栏目的导演,母亲是一名医生。我去过他们家,非常朴实的知识分子家庭,她爸爸做的炸酱面很好吃。

一九九六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的李小萌进入了央视《半边天》栏目组,两年后开始担任主持人。当时的《半边天》是央视的重点栏目,也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为女性开办的栏目,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这档栏目的主持人自然也备受关注。那时的李小萌清纯朴实,像个邻家小女孩似的走进了观众的视线。

李小萌清新的形象、机智的表达,大大增强了《半边天》的亲和力,虽然年龄不大,但她总能带给人一种从容与娴静。在节目制作上,她大胆发表个人观点,积极参与节目编排,出外景做后期,是为数不多的敢于吃苦耐劳的美女主持人之一。在《半边天》的五年,她确立了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节目、了解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是什么、掌握了作为电视工作者基本的技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些都为她在以后新闻节目中的优秀表现奠定了基础。李小萌对自我准确的评价,使她正确地把握了自身特点及优势,有利于面对日后更大的挑战。

因《半边天》的出色表现,李小萌被选作《早新闻》和《时空链接》的主播。从生活类节目到新闻类节目,是个不小的转型。这是一档早间直播节目,加上作息时间极不规律,李小萌当时的压力非常巨大。然而性格好强的她还是凭借自己的实力,达到了节目的要求。通过不懈的努力,观众也渐渐接受了往日那个娴静的邻家女孩坐在直播室里的感觉。她把在《半边天》里的亲和力带到了新闻节目中,清新自然的节目风格让观众耳目一新。其实是李小萌一贯的从容与稳重延续了观众对她的喜爱。在“九·一一直播”那期节目中,她积极的直播状态、快速的现场应变,不仅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也给了自己一个小小的肯定。

“这次直播,使我明白了自己想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的特长是现场交流、控制局面,而非依赖提示器的新闻口述,于是下定决心,退出新闻主持人的岗位!”李小萌的快速反应及决策能力使她在今后的事业中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退出新闻主播的岗位,李小萌担任《东方之子》的主持人,这是个更具挑战更能发挥才干的岗位,一大批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都是从这个节目中走出来的。

作为一档极具难度和高收视率节目的主持人,李小萌的年轻在采访者面前总显得有些稚嫩,但在交流中,嘉宾逐渐舞识到主持人渴望与其亲切交流的态度,并且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谈话的气氛自然转向融洽。她常常在采访中,寻找新的突破点,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新闻价值。在与采访对象的对话过程中,她温文尔雅的气质,让《东方之子》多了些知性美。

 

她的勇气让我膜拜

 

她经常干一些出格的事情,常常招呼也不打,就去了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二○○三年,李小萌随中国登山协会的队员们奔赴珠峰,做人类征服珠峰五十周年央视“二○○三站在第三极”的大型直播主持。正是因为她的勇敢,让更多的人记住了这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女孩。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所关注的是我怎么样从这个工作中得到我所要的快乐,我想工作中的快乐是你有兴趣,有责任感,付出的努力能够实现。”

二○○六年,《东方时空》节目与公安部合作,推出《中国国际维和警察》特别节目,前四期节目是《小萌探维和》,摄制组先后横跨三大洲,行程上万里。李小萌在动荡的利比里亚、科索沃、苏丹、海地四国进行采访,穿着二十多斤重的防弹衣,冒着生命危险,履行着记者的职责。李小萌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个性给她的职业生涯带来了更多可贵的机遇。

二○○七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个建军日即将来临之际,李小萌参与了新闻频道《纪事》栏目的特别节目《小萌探军营》,在这次系列节目中,她深入军营,州人采访、配音,大量参与策划、后期工作。二○○八年,从冰冻灾害到三·一四事件,从汶川大地震到奥运会,从两会到“神七”发射,都有李小萌在现场解说报道的身影。二○○九年,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蔓延,直至我国也出现第一例输入型 病例的时候,李小萌来到了四川,采访专家、医生,为恐慌的观众答疑解惑。

电视里的李小萌总是化着淡妆,衣着朴实大方,她的采访总是联系着观众最关心最敏感的想法,贴近现实,贴近百姓,在镜头前她纯真自然,又不乏机智和职业素养,她拉近了电视采访报道与观众的距离,适应了电视报道制作多样化的需要,同时也树立了自身形象。在采访中,对于不愿意或者由于特殊情况不能接受采访的人,小萌都展现出了极大的体谅和关怀,对于记者来说,这是一种胸怀。这一路走来,她对自身能力的准确认识和积极实践使她获得了今天的成绩。


总有一种精神让人泪流满面

 

有人说李小萌和我一样也是一哭成名,我羞愧难当。二○○八年四川汶川大地 震,李小萌在前方报导中“泪洒北川”一幕感动了中国,我当时在节目间看完也是泪流满面。我个人认为当时李小萌的反映十分真实自然,是她内心心理活动的反映。著名学者时统宇评论为“哭得惊天动地但无懈可击”,央视主编王开岭也曾评价:“在李小萌所有的表情中,这是最美的一次”。

曾有一些好事者质疑李小萌的眼泪,我没有张泉灵那样犀利的言语,只能详细记录李小萌对这次事件的描述。

在绵阳通往北川的山道上,一个老人挑着担子,跃跃独行。余震不断,北川已临封城,当时的李小萌已在回撤途中,迎面看见了这位逆行者。他很醒目,因为已没人“使用”他那个方向了……老人瘦矮,叫朱元云,六十八岁,家被震塌了,在绵阳救助点避了十天后,惦念地里的庄稼,想回去看看。这位老大爷挑着一条扁担,扁担两头分别是两个用油漆桶改装的行囊,再加上一个拉链也拉不上的背包。李小萌发现老大爷与下撤村民的路线相反,问他:“老大爷你往哪里走啊,…… 前面都没有路。”老大爷面上挂着善意的笑容,“我想回家看看。”李小萌又说:“都没有路了,还回家看看啊?”老大爷仍然笑着,没有说话。李小萌跟他拉扯着谈些杂事,关心他有没有口罩,老大爷从衣袋里拿出一个雪白干净的口罩,“戴起来吧,沙尘大,政府发给你们是要你带起来啊。”李小萌帮助他把口罩挂在耳朵上,老大爷仍未把口鼻罩起来。

李小萌仍然试图劝老人别往前走了,很危险,可老人执意要回去:“我要回去看看,看看麦子熟了没有,好把它收了,也给国家减轻点负担……”(川话大意)此时,又从北川那边过来两个人,也挑着担,装着从家里刨出的一点吃的东西,两人和老人竟然认识,是邻村老乡,他们也劝老人别回去,“那边危险得很”。

在接下来李小萌与其中一个中年人的交谈中,得知他身上挑着的担子里是他的全部家当,他的母亲、老婆及孩子都在这次地震中死去。一家四口仅剩下一个孤家寡人,但他仍然坚强的说“他们死的死了,我们活下的要好好活。”

自始至终,他的语调、神情,都和老人一样,平静、轻淡,没一点多余的东

西。老大爷一直也不多话,最详细的一句交代是:“回去拿点菜籽,还有两条腊肉,……有菜籽可以耕种……尽量减轻政府的负担。”无奈,李小萌嘱咐老人巡口罩戴好,路上小心,并帮他扶好扁担……走出了几十米,那背影似乎想起了什么,转身道:“谢谢,让你们操心了。”

孤独的扁担一点点远去,朝着空无一人的方向。几秒钟后,李小萌突然扭头号啕大哭,那哭声很大、很剧烈,也很可怜……她立刻转身背向镜头,摇摇手示意不要拍,镜头在两秒后淡出……当在电视上看到这几秒的大哭时,我再次感觉到肩头发颤。虽然我已被它震撼过一回了,那是李小萌给我打的电话里。事实上,小萌哭得比电视上更久更厉害,为了播出,被剪短了。按惯例,那哭是要整个被剪掉的,可那天竟意外被留住了。这是央视的幸运。

庄稼在那儿,庄稼人不能不回去……这是本分,是骨子里的基因,是祖祖辈辈的规矩。老人遵守的,就是这规矩。这就是事情的全部真相。

老乡们的平淡让我感动,李小萌的失态也让我感动。那哭是职业之外、纯属个人的,但它让我对所从事的职业充满敬意和幻想。我还羡慕李小萌,她终于不再隐瞒、不再克制、不再掩埋内心的秘密。我还感激李小萌,这些天来,我终于听到了自由的大哭,那层薄薄的纸终于被捅破了。

大哭和泪不一样。放声大哭,是灵魂能量的一次迸溅,一种恣意的吐放。它安放了我们无处安放的哀伤。

在李小萌所有的表情中,这是最美的一次!

二○一○年“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典礼,主办方邀请了朱大爷到现场,李小萌再次见到幸存的朱元云老人,把自己获得的“金话筒”奖杯当场送给了朱大爷, 台下以及电视机前面的观众都明白,此时此刻她想表达的心意。

那段时间,我成了李小萌忠实的观众,天天抱着电视哭成一个泪人,我试想自己如果在地震现场,能否像李小萌那样自然、客观、真实的表达。是李小萌让我看到了新闻从业人员身上的那份骄傲,我为她感到骄傲,真的。

 

一个身上带刺的李小萌

 

李小萌曾经评价我,沈冰,你缺乏的不是勇气也不是温柔,而是你身上没有刺。她评价的很对,我真的没有她勇敢,很多时候我选择的是中庸的忍让。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李小萌又触雷了,她的一条微博在网上被热议。她在微博上称, 在客机上遇到一名男子占座,态度傲慢,直到抵达机场时,才发现此人被接机的人称为“省长”。

李小萌在微博中写道,她用累积的飞行里程数升级到头等舱位,并选了靠窗的位置,但登机后发现一个男人坐在她的位置上,还占用了邻座用来放他的大衣。

李小萌向机舱空乘人员投诉,但空乘“喏喏”两声再没出现。该男抬眼傲慢地问:“你想靠窗还是怎么着?”我(李小萌)心想,靠(京骂)!这是商量着来的么?但嘴上却说:“那你就坐那儿吧。”两人一路上再无任何交谈。直到站舱门开

启,听到接机者的对舱内高喊:“省长辛苦了。”喏喏与傲慢,都有了答案。

李小萌的微博很快被转发了七千多次,由于李小萌拒绝透露更多细节,网民发起了“人肉搜索”,先找李小萌近期行程,再找该省省长、副省长的行程,发现李小萌曾于该月十五至十六日在浙江湖州演讲,认为此省官很有可能是浙江省副省长陈敏尔,但也有可能是其它高官。事件令浙江省政府网站访问量暴增,一度瘫痪。

不过,有媒体经向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求证获悉,十二月十六至一七日,浙江省领导均未乘坐过上述两个航班。的确,在官场上光听官衔称谓,有时很容易让人搞错。大陆首长的官职称谓,一般对副首长也称呼首长。副书记通称书记,副省长通称省长,副市长通称市长。网友想获取更多的信息,压力转向李小萌,但李小萌却说,大家散了吧,必竟不是什么大事儿。

有人说,这是让政治敏感的央视女主播担心会上升为一场有损于“党和政府光辉形象”的政治事件而遭报复。李小萌随后发微博解释说,不是什么大事,说出来只是提个醒。她不希望网民“人肉搜索”当事人,不想自己被贴上“媒体人滥用公权泄私愤”的标签,之后该篇博文被删除。不过,网上至今还有大量转发版本留存。

当时,有人指责李小萌过于软弱,当时就应当据理力争,要那个省长走开。也有网友反驳说,如果你遇上傲慢省长哥还会据理力争?就算平日里,想必诸位别说是遇上省长哥,小小霸道的村长哥便让很多人大气不敢出,除非他有比对方更高级别的在朝官官亲,否则你不会比李小萌勇敢多少。

还有网友猜测李小萌是处于什么动机,发布攻击性语言?其实当时的李小萌根本没想这么多,正因为她没有女主播的架子,因此才常常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普通人。换成任何人,自己的座位让他人霸占了心里都是很不舒服的,而李小萌不过是通过自己的微博来提个醒,无需过多的质疑。

李小萌后来跟我也说起过此事,她说“省长哥”的傲慢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而是长时间泡浸在浑浊的官场中修炼而成的,他已经把这种傲慢权力可以享受一切当成一种惯性。在他的眼里,霸占别人的座位是理所当然的,特权是习惯,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当个人的力量无法与之丑态霸道抗争的时候,普通的民众只有通过新时代的产物网络来一起围观,这也是李小萌发博的唯一目的。

 

李小萌:沈冰,加油!

 

李小萌在生了孩子之后,人有了很大的变化,她开始不一门心思往新闻第一线跑,而是安于做女主播。她对我说她的这一变化,是因为人一旦做了母亲也就不能在职场上搏命了,人生的每一个时期都赋予了人不同的角色。

可惜我没能好好的体会她的忠告。在我被调查的日子里,只有李小萌给我打过电话,她没法打到我的手机上,而是千方百计打到调查办公室,托人叫我转接的。我听到她的声音,眼泪哗哗的,她什么也没问,只说,沈冰,我们都是母亲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加油!

我知道现在央视里都已人人自危,失魂落魄,寝食不安,据说前段时间不少人还患上了忧郁症。这个时候,人人避之不及,只有她还想着给我打来电话。

因此,闺蜜不必太多,有一两个就足够。以前的我,不知道还有闺蜜之说,只是觉得同性之间的友谊比异性之间的情谊更难收获。直到今天,经历了这么多的磨练,终于了解闺蜜就是一个灵魂,两个躯体。她们是不论风雨都会支持你,给你鼓励。

生活真的很眷恋我。有时候感觉自己真的很幸运。但是,这种话我从来不敢说出口,因为害怕失去,害怕自己一个人。虽然,我们经常会互相的讽刺,但是,彼此之间的感情却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这是我一直不敢奢望的,但是,它出现在我得身边。所以,我总是在想我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因为缘分,我们走到一起,不容易。这一夜,我哭的很伤心,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李小萌带给我的别样的温暖。因为她的寥寥数语,我还继续期待我的人生。


(本账号持续更新中,请关注本账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