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汉废弃的老房子里,看到一位少女的一生



回老家过年实在是个颇具怀旧主义的活动。


每逢过年,没成家的人自然跟父母过;成家了的,会带着自己的小家庭回归到父母身边;爷爷奶奶辈尚在的话,爸爸妈妈又会带着我们跟着爷爷奶奶一起过年……一个家庭总会尝试着回到尽可能久远的那个家里去,团聚在这个家庭里最年长的人身边。



这样看来,过年不只怀旧,还有一种寻根的意味在里边。


如果把从小到大生长的地方称作“老家”的话,在武汉,很多人再也回不去所谓的“老家”。这几年的武汉,正经历着新世纪以来最大的变化。西大街、花楼街、清芬路、古田二路、宗关水厂、司门口、青年路、徐家棚……无数个老社区正在消亡,多少武汉人的老家变成一堆堆废墟。



这些记载着几代人成长记忆的“老家”越来越少,也许从哪天开始便再也寻不到痕迹。趁着有些老社区里已搬空的废弃房子还在,我们进到这些陌生的“老家”里,看看里面留存了怎样的故事。



岁月的痕迹,

都在老照片里。


废弃的老房子里最动人的,当然是这些散落在抽屉角柜子底的黑白老照片。


我们在一个废弃的房间里捡到原主人丢下的满满一堆黑白照片,将近两百张大大小小的黑白照片,记录了男女主人各自的成长轨迹以及家族谱系。



黑白照片里,

循环着女主人们从少女到母亲的历程。


厚厚一沓黑白照片里,最让人感慨的部分是女主人从小到大不同时期的留影。一张张小小的黑白照片记录了女主人不同时期的样子,以及那不变的笑容。




虽然不清楚每张照片上的女主人具体的年龄以及拍摄的先后顺序,但你能感受到这个女孩是在变化成长。把照片一张张铺排开来,有种奇异的时间的留驻感与流逝感。



翻老照片的时候,感觉一个人的一生,好像几张照片就能概括:童年、青春、亲友、家庭……都一一记录在档。


男主人的照片较女主人的数量上要少很多,但依旧能清楚看到他是如何从一个妈妈怀里的小男孩长成大人的。



男主人和女主人都有了,接下来自然是结婚。



然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女主人从少女变成一个真正的母亲。



除了这个小家庭以外,这沓照片里还有另一条家庭轨迹。


小家庭的女主人超级美丽,笑容好甜,一脸光芒灿烂,像老画报里的女明星一样。



男主人颜值好高,渺渺一看有点像香港的某个明星。



有第一个孩子的时候,照片里的男女主人看上去都还好青涩。



然后是两个孩子时候的全家福。



两个孩子稍微长大了些了,照片中男女主人的表情与笑容跟第一张全家福里面的好像。



接着是第三个孩子登场的全家福。



这张照片里,两个孩子都长大了好多。



六张照片,一个少女就变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时间还真是这样快,人一晃就长大,再一晃就老了。


白头偕老的婚姻,

大概就是这样子。


这一组照片是另一个废弃房间的遗留物。这是一间拥有绿墙裙和橘色窗帘的可爱小房子,房间所在的三层小楼在十几天前已经被挖机推倒了。



照片属于一对笑容和煦的夫妻,收集在这本扉页上写着“1987年”字样的相册里,记录了他们从青年到老年的故事。



女主人银盘一样的脸庞有种古典式的美。



男主人长相端正,绝对配得上英俊二字。



结婚照上的笑容真是好看,情投意合的两个人看上去大概就是他们这样吧。



这张照片是一家五口的全家福,是送给家中应征入伍的老大的纪念照片。



照片的背后这样写道:“我们全家欢送你应征入伍……”



男女主人很爱笑,相册里几乎都是他们的笑容,从年轻笑到年老,所谓白头偕老的感情大概就是这样吧。



照片记录的,

都是重要的时刻。


以前拍照片多认真啊,要换身像样的衣服,家人领到照相馆,摆个可有精神头的姿势,快门咔擦响完还看不到,还得多等些时日洗出来,遵循约定的日子去拿。



即使是傻瓜相机普及之后,大家对每一次快门都怀有敬畏之心。一快门儿按下去,拍下的,都是最快乐最重要的时刻。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九五届初三(二)班毕业留念照片,照片背后对应的位置写着每位同学的名字。



这张照片大概是知青下乡那会儿,同学之间的照片互赠。66年10月,一个特殊的年代,同学一别,再见不知何日。



同样是一张互赠的照片,照片上的图案是都江堰的索桥,没有人,纯风景。



那时候的彩色结婚照都是后期上色的,人物轮廓柔和,画面有种不真实感,像油画一样,细细看有种朦胧的美。



虽然写着武汉长江大桥留念的字样,实际上却并不是实景拍摄,而是影棚背景。



不全是人们的怀旧慕古情节作祟,以前的照片拍得真是美,不管人长什么样子,照片上拍出来都是神采奕奕的。长得好看的,拍出来是加倍的好看。



小时候过年一定是有新衣服的,甚至是红鲜鲜的一身儿。长大之后好像就不兴这一套了,过年也不怎么在意有没有新衣服穿,连年饭都吃得草草的。


照片记录下了许多个一起吃饭的画面,每个聚会都值得纪念。



废墟里捡到好多个小孩子,个个都是一脸纯真。



翻相册一直是很多家庭过年的保留节目。一家人坐在一起,相集一本一本的翻,一张张老照片就像记忆的钥匙,看到这些年岁久远的照片,总能打开很多平时难得想起的回忆。



照片是怎么拍下的,有何种起因,当时发生了哪些事情,照片里的人当时是怎样的……哗啦啦下去便是无穷无尽的话题与字句。



以前的照片不是随时都能拍,多半是在纪念性的日子才会拍一次。拍出来的照片也总会洗出来,一张张集在相册里,像一本生活档案一样。


洗出来的照片,就好像是一个人存在过的证据的原件一样,证明着一个个不知名的人曾经在此生活过。



照片越少的时候翻得越勤,现在手机方便,照片贼多,反倒越来越懒得去看那些照片。




废弃的房间里,

有关“老家”的浮世绘。


老武汉有个特别可爱的习惯:屯东西。无论多老多旧的东西都屯在家里不舍得扔,不仅舍不得扔,反而越用越有感情。



很多人家里的储物间还积攒着古早以前的东西,搪瓷盆、饼干盒、泡菜坛、老花布、毛线团……总感觉什么时候还能用得到,但却一直没机会拿出来用一用。


所以当老社区拆迁时,总能在这些废弃的空房间里,发现各个年代的遗留物品,追溯出好多有关“老家”的记忆。



下图所示的这个东西来自得胜桥,叫做衬衫假领,七八十年代的人大概有印象。以前没有足够的布料做衬衫,就买这种衬衫假领充场面,外面套个中山装,别人根本看不到你只穿了个领子。



搪瓷盆来自司门口。武汉以前的搪瓷是很出名的,金鱼牌、大桥牌、大楼牌……估计好多老一辈的人还是有印象。如今搪瓷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