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记忆·华亭篇】美丽乡村采风札记


岁 月 走 笔



美丽乡村采风札记

许培元/文




  在华亭采风中,我大加点赞的,一是华林工业开发园区,这里集中了许多家鞋革厂和工艺品厂,或曰实体经济;二是木兰溪畔新兴的生态农业产业园、采摘园,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三是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方兴未艾,各村因地制宜,形成多彩多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成员们在华亭各村落采风现场


  1970年起,我从省城下放到常太公社,当年城常公路未开通,进公社要到岭头尾汽船站坐汽船。公社门口有邮电所、粮站、供销社一坎布店、一坎点心店,此外无任何商店。各村之间只有崎岖山路,自行车都用不上。公社干部下乡入村,一顶斗笠,一双军鞋。我同样走遍了 28个村,踏遍了全公社每个山头。村民们住的是破旧房子,吃的是自己种的菜和腌制的萝卜、芥菜……后来,我在县委办公室工作,又踏遍了 26个乡镇的山山水水。华亭同常太大同小异,农村也都是破旧房子,道路不通,交通不便,在山坳里,在溪涧旁,居住着华亭的农民。木兰溪奔流而下,把华亭劈成两半,为了出行方便,先民们建了许多古桥,修了几个渡口。采风团人员还饶有兴致地寻访了几座古桥,几处古码头,并在一渡船上拍照留影,以志忘不了的乡愁。



  如今,不管是常太或华亭,每个村都崛起了一幢幢美丽的新农居,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应该说,杜甫的这个梦想已经成真!

  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留住记得住的乡愁的同时,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不亦乐乎?

  采风团花了半个多月时间,跑了华亭三十几个村落,大家走村入户,访古问新,听老人讲那过去的事情。既探寻了进士、尚书、御史旧府第,又披荆斩棘登山涉水寻访了旧墓道、石人石马、摩崖石刻,也参观了旧祠堂、古寺庙、老书院,为莆田“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民风而自豪。大家在林兆恩、龚茂良等古墓前感慨万千,瞻仰红色遗址时,更令人热血沸腾,肃立默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如霞皋村惊现十里长街。园头村除保护文化绿洲外,有占地1800亩的农业产业园;云峰村同城里社区一样,村道宽敞整洁,环境优美,老人和小孩活动场所一应俱全;涧口村建了别开生面的连排别墅,美丽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每户300多平方米,有天有地,农户只须付33万元。有人开玩笑说,我想非转农,把户口迁到这里来。一村干部笑着答,那可不行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笔者案头有一份材料,是华亭镇的地图,上面标明每个村环卫工人的名字,以及环卫责任村落片区。采风中,时见与市区一样着装的环卫工人,忙碌在村边地角、房前屋后,而且配备了垃圾桶、转运车。材料显示,全镇共安排了 188人的环卫队伍,大村有的安排12名,最小的郑庄也安排1名。环卫工人月工资,有的1500元,有的2000元。在家门口就业,他们颇感满意。


涧口村的连排别墅


  有句老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釆风中,我们发现,各个村主干都较年轻,有思路,有干劲。有个村干部说,我当干部,是想为家乡做点事,下决心带领乡亲们改变面貌。有的想办釆摘园,生态游,有的想重振华亭龙眼和兴化桂圆干雄风。涧口村已发展花卉200多亩,建集体农民创业园,已竣工冷冻库,占地15亩,物流配送中心,占地20亩。拟把周末农场、农家乐、葡萄长廊等和乡村旅游相结合,展现村居田园风光,打造成支柱产业,并建立涧口农产品电商城。

  在不少村部,我们发现,有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有篮球场,健身器材,有村民活动场所。好几个文人说,跟城里的街道居委会一个样。是的,城乡一体化,就是要让农民和城里人一样,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今日城厢》新媒体平台出品

编辑/郑荔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