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群英传2全400武将测评:032-033 王真 王基

武力68 智力34

王真的脸上写了五个字:宝宝不开心。

前期:

破产版庞德,实力诠释着落日班阵的强大。攒气慢归慢,但是恢技伏兵不在乎这个。A

顺便说一句,像王真这种武力低的,在没出伏兵的时候,用用恢技落日也相当不错。这也是他能在A-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原因。

中期A-;后期&满级B+,不罗嗦。

要是没落日,那就是标准的“班阵式一招鲜”,前期A-中后满B+。


武力76 智力64

前期:

自带弓箭,武力不低,有回天,玩家打他的时候很容易翻车。出回天的时候蓝量也够52点,在我军手里称得上是简单好用。10级的诈败马马虎虎,捡来了就顺手用用,养到10级轻松加愉快。问题是这人10级之后就没什么培养价值了。A-

 

中期:

靠着诈败+回天,利用半血后必定出击的电脑AI,王基靠这招骗单挑不至于没饭吃,但是武力大大制约了这招。至于诈败,在流程里也就是和小增恢体一档的强度,在中期没什么吹点。B

 

后期&满级:老老实实B-,76武的回天翻不了天,虽然有人是能靠区区一个回天翻天的。


漫谈王基:

王基是东莱曲城人,少年时父亲王豹去世,便与叔父王翁住在一起。王翁悉心抚养他,王基也非常孝顺。

《三国志·王基传》: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也。少孤,与叔父翁居。翁抚养甚笃,基亦以孝称。

王基还曾跟随东汉三国时代的“当世儒宗”郑玄学习。不过郑玄去世于200年,王基生于190年….

《后汉书·郑玄传》:玄质于辞训,通人颇讥其繁。至于经传洽孰,称为纯儒,齐、鲁间宗之。其门人山阳郗虑至御史大夫,东莱王基、清河崔琰著名于世。

王基十七岁时,担任东莱郡府吏,因非其所好而辞职。曹魏黄初(220年—226年)年间,各地举荐孝廉,王基被任命为郎中。青州刺史王凌特意上表推荐王基出任别驾。后来,朝廷征召王基为秘书郎,王凌又请求把他召回。司徒王朗要求征召王基,王凌却因为贪图利用王基的治理能力而赖着不放人,因此遭到王朗的弹劾。大将军司马懿后征召王基,尚未到任,又被提升为中书侍郎

《三国志·王基传》:年十七,郡召为吏,非其好也,遂去,入琅邪界游学。黄初中,察孝廉,除郎中。是时青土初定,刺史王凌特表请基为别驾,后召为秘书郎,凌复请还。顷之,司徒王朗辟基,凌不遣。朗书劾州曰:“凡家臣之良,则升于公辅,公臣之良,则入于王职,是故古者侯伯有贡士之礼。今州取宿卫之臣,留秘阁之吏,所希闻也。”凌犹不遣。凌流称青土,盖亦由基协和之辅也。大将军司马宣王辟基,未至,擢为中书侍郎。

魏明帝曹叡大兴土木、修建宫室,使得百姓劳苦,王基便上梳请求曹叡停止这种骄奢的行为。

《三国志·王基传》:明帝盛脩宫室,百姓劳瘁。基上疏曰……

当时,名儒王肃(王朗之子)撰著诸经传解,又论述、制定朝廷礼仪,常常修改郑玄的旧观点。王基则依据郑玄的学说与王肃争论,并撰写批评王肃学说的《毛诗驳》。

《三国志·王基传》:散骑常侍王肃著诸经传解及论定朝仪,改易郑玄旧说,而基据持玄义,常与抗衡。

正始(240年—249年)年间,大将军曹爽奏请王基担任从事中郎,后来出任安丰太守。因为治理州郡严谨,而且防备森严,所以孙吴不敢进犯,加升讨寇将军。孙吴在建业集中大军,扬言进攻扬州。扬州刺史诸葛诞与王基谋划,王基说:“以前孙权屡次进犯合肥,到了江夏。这之后全琮出击庐江,朱然进犯襄阳,但都未得逞,只得退回。而今陆逊等老将已死,孙权也年老,内部没有能臣贤嗣,军中又缺乏英明军师。孙权想要亲自率兵出击,又怕内部生乱,各种矛盾一齐爆发,导致崩溃;若派将领率兵,老将差不多死光了。新将他又不信任。他不过是想借此安排好亲信,以攻为守而已。”后来,孙权果然没有领兵出击。

《三国志·王基传》:大将军曹爽请为从事中郎,出为安丰太守。郡接吴寇,为政清严有威惠,明设防备,敌不敢犯。加讨寇将军。吴尝大发众集建业,扬声欲入攻扬州,刺史诸葛诞使基策之。基曰:“昔孙权再至合肥,一至江夏,其后全琮出庐江,硃然寇襄阳,皆无功而还。今陆逊等已死,而权年老,内无贤嗣,中无谋主。权自出则惧内衅卒起,痈疽发溃;遣将则旧将已尽,新将未信。此不过欲补定支党,还自保护耳。”后权竟不能出。

当时国内由曹爽专权,风气大坏。王基撰《时要论》来讥讽时事。后来,王基因病被征回朝廷,正始十年(249年),王基再度担任河南尹。但不久后曹爽在高平陵之变中被诛杀,他曾经是曹爽的属官,也被按例免官。

《三国志·王基传》:时曹爽专柄,风化陵迟,基著时要论以切世事。以疾徵还,起家为河南尹,未拜,爽伏诛,基尝为爽官属,随例罢。

之后,王基担任尚书。又出任荆州刺史,兼扬烈将军,跟随征南将军王昶讨伐孙吴。王基在夷陵率领一路兵马袭击步协,吴将步协紧闭城门固守。王基假装摆出进攻的架式,其实则分兵袭取雄父粮仓,缴获粮食三十余万斛,擒获孙吴安北将军谭正,接收降民数千口,他把这些降民安置到夷陵县。战后,王基因功被赐关内侯爵。

《三国志·王基传》:其年为尚书,出为荆州刺史,加扬烈将军,随征南王昶击吴。基别袭步协於夷陵,协闭门自守。基示以攻形,而实分兵取雄父邸阁,收米三十馀万斛,虏安北将军谭正,纳降数千口。於是移其降民,置夷陵县。赐爵关内侯。

255年,毌丘俭文钦起兵反对司马氏,朝廷任命王基为行监军、假节,统领许昌军队,正好与司马师的军队在许昌会合。司马师问王基:“您看毌丘俭等会怎么样呢?”王基说:“淮南叛乱,不是当地吏民作乱,而是受到毌丘俭的威胁,怕眼前被杀,所以随大流罢了。如果大兵压境,他们必然土崩瓦解。毌丘俭、文钦的尸首不久就会悬在军门。”司马师说:“说得好!”于是派王基打先锋。很多人认为,毌丘俭、文钦勇猛无敌,很难与他们争胜。朝廷下诏让王基停止进军。

《三国志·王基传》:毌丘俭、文钦作乱,以基为行监军、假节,统许昌军,適与景王会於许昌。景王曰:“君筹俭等何如?”基曰:“淮南之逆,非吏民思乱也,俭等诳胁迫惧,畏目下之戮,是以尚群聚耳。若大兵临偪,必土崩瓦解,俭、钦之首,不终朝而县於军门矣。”景王曰:“善。”乃令基居军前。议者咸以俭、钦慓悍,难与争锋。诏基停驻。

但王基反复请战,朝廷便让他占据濦水。抵达后,王基上书说:“兵贵神速,不能拖延。而今外有强敌,内有叛臣,如果再不当机立断,将来后果就难以预知了。很多人认为指挥军队应持重一些。持重当然应该,但是停军不进就错了。持重决不是指按兵不动呵!如果能进军,就不可战胜。而今占据城关,壁垒森严,那边积蓄的粮食提供给敌人,而我们却要远道运粮,这是大错的呵!”

《三国志·王基传》:基屡请,乃听进据氵隐水。既至,复言曰:“兵闻拙速,未睹工迟之久。方今外有强寇,内有叛臣,若不时决,则事之深浅未可测也。议者多欲将军持重。将军持重是也,停军不进非也。持重非不行之谓也,进而不可犯耳。今据坚城,保壁垒,以积实资虏,县运军粮,甚非计也。”

司马师想等各路军队到齐后再发兵,还是不听王基的劝谏。王基又说:“将军在外,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敌人得城,敌人得利。我得城,对我有利。这才叫争城,进军南顿城!”于是挥师占据南顿。毌丘俭等从项地发兵也想争夺南顿,走了十来里,听说王基已捷足先登,只好退回项地,当时兖州刺史邓艾屯兵乐嘉,毌丘俭派文钦率兵袭击邓艾。王基知道他们已分散了兵力,就率兵攻项地,毌丘俭等被击败。淮南二叛平定后,王基任镇南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晋封安乐乡侯。

《三国志·王基传》:景王欲须诸军集到,犹尚未许。基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彼得则利,我得亦利,是谓争城,南顿是也。”遂辄进据南顿,俭等从项亦争欲往,发十馀里,闻基先到,复还保项。时兗州刺史邓艾屯乐嘉,俭使文钦将兵袭艾。基知其势分,进兵偪项,俭众遂败。钦等已平,迁镇南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进封安乐乡侯。

甘露二年(257年),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氏。王基以豫州刺史身份行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豫州军事。当时大军在项地,认为淮南军精良,让王基驻军修垒。王基反复上书请求讨伐。

《三国志·王基传》:诸葛诞反,基以本官行镇东将军,都督扬、豫诸军事。时大军在项,以贼兵精,诏基敛军坚垒。基累启求进讨。

这时,孙吴派大将朱异来援救诸葛诞,驻军安城。王基奉诏要他率军转移占据北山。王基对诸位将领说:“而今城垒已经很坚固了,兵马也都聚集在此,只须精修守备,等待敌人就是了,如果再移兵戍守险地,会使兵马处于涣散状态。再聪明的人也不能收拾这个局面了。”于是在适当的时候又上疏说:“今天我们与敌人对峙,应岿然不动,如果转移坚守险要之地则人心动摇,破坏既成的局势。各路军队各自据守深沟高垒,人心安定,不能动摇,这是统领军队的基本要领。”朝廷同意。

《三国志·王基传》:会吴遣硃异来救诞,军於安城。基又被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谓诸将曰:“今围垒转固,兵马向集,但当精脩守备以待越逸,而更移兵守险,使得放纵,虽有智者不能善后矣。”遂守便宜上疏曰:“今与贼家对敌,当不动如山。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於势大损。诸军并据深沟高垒,众心皆定,不可倾动,此御兵之要也。”书奏,报听。

司马昭屯兵丘头,分部围守,各有所统。王基都督城东城南二十六军,司马昭命军吏深入镇南将军部界,传令不得出兵。城中粮食吃尽,敌人昼夜攻垒,王基据城死守。进而择机反击,大破淮南军。

《三国志·王基传》:大将军司马文王进屯丘头,分部围守,各有所统。基督城东城南二十六军,文王敕军吏入镇南部界,一不得有所遣。城中食尽,昼夜攻垒,基辄拒击,破之。

景元二年(261年),襄阳太守上表说吴贼邓由要求投降。王基接受命令,要在此时出兵东吴。王基怀疑其中有诈,于是派驿使快速向朝廷陈述情状,又说:“嘉平以来,内乱不断。当务之急,是如何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宁,不应轻易兴师动众,向外族求取好处。”司马昭回信说:“和我共事的人,多是曲意逢迎,很少有人能与我明白地讲述事实真相。阁下诚感忠爱,常常有所规劝,就照着您所说的办理。”后来,邓由果然没有来投降。

《三国志·王基传》:景元二年,襄阳太守表吴贼邓由等欲来归化,基被诏,当因此震荡江表。基疑其诈,驰驿陈状。且曰:“嘉平以来,累有内难,当今之务,在于镇安社稷,绥宁百姓,未宜动众以求外利。”文王报书曰:“凡处事者,多曲相从顺,鲜能确然共尽理实。诚感忠爱,每见规示,辄敬依来指。”后由等竟不降。

景元二年(261年)四月二十四日,王基逝世,享年七十二岁,追赠司空谥号景侯。

《三国志·王基传》:是岁基薨,追赠司空,谥曰景侯。

在《三国演义》中,王基也是一员武力高强的将领,有多次战绩。

《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壬午本》:东吴先锋朱异引兵迎敌。两军对圆,魏军中王基出马,朱异来迎。战不三合,朱异败走。唐咨出迎,又战不三合,亦大败而走。

《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壬午本》:魏将王基引兵杀到西门,正遇吴将于诠。基大喝曰:“何不早降也!”诠大怒曰:“大丈夫受命为主,以兵救难,既不能救,又降他人,乃禽兽之类也!”以手拽盔掷于地曰:“人生在世,得死于战场者,幸也!”急挥刀死战三十余合,人困马乏,独力难加,魏兵四面攻之,于诠被乱军所杀。

王基起于寒门,被曹氏和司马氏先后委以重任,并在平定淮南叛乱和防御东吴中立下大功,堪称魏国名将,同时也是曹魏一代大儒,可谓文武双全,论实际能力,王基也并不逊色于姜维、邓艾、陈泰、郭淮之辈。只是可惜活跃时间过晚,而且不在魏蜀战事前线,导致名气偏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