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霍启刚带儿子插秧: 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苦

关注我们,全面了解母婴育儿知识


郭晶晶霍启刚带儿子插秧:

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苦


   文 | 徐婧英



01



4月11日,霍启刚在微博晒出一组照片,他和郭晶晶带儿子霍中曦到农田体验插秧。




霍启刚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天都跟孩子念,但是真的知道背后意义吗?


刚刚过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周末,跟老婆孩子一起去香港二澳村,体验插秧,领悟农民伯伯的辛苦。





看的出来,霍启刚一家是真的要体验农活,三人穿的非常朴素,都是T恤配短裤。


5岁的儿子穿一双雨靴,郭晶晶和霍启刚则各穿人字拖。





霍启刚夫妇亲自下田插秧,为儿子做榜样。5岁的霍中曦也不怕脏,学父母一起到干活,一家三口弯腰插秧,腿上手上都沾满了泥巴。




劳作之后,还一起吃了农家饭,霍中曦自己去盛饭,因为太小,够不到电饭煲,只好靠爸爸帮助。



一家三口坐在饭桌前,桌上分别是西红柿炒鸡蛋、土豆片等家常菜,画面十分温馨,幸福感爆棚。





对此,网友齐齐点赞,称郭晶晶和霍启刚太接地气,对儿子一点不娇生惯养,教育方式特别好。



@QAZZH: 最接地气的贵族!

@知了_78354 : 亲近大自然,最接地气的豪门

@LUMIQUE:他让我们学会了分辨贵族和土豪

@最初的后知后觉long:真是刷新我对所谓豪门贵族的了解

@休闲时光荏苒:非常好的体验,爸爸妈妈的模范行动会让孩子受益一生,点赞



前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


郭晶晶和霍启刚夫妇深谙其中的道理,他们知道,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不等于孩子的幸福人生。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必须从小吃点苦头,舍得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去经历,孩子懂得珍惜和感恩,人生才会更顺畅。


秉持这样的教育观,亿万身家的他们,不惜让孩子顶着烈日、沾满泥巴、流着汗水,亲身体验农作的不易和艰苦。



其实,他们一直重视让儿子到最基层了解和体验生活,之前,就曾带儿子到河北保定,专门去农村卫生所看望医生和村民,让儿子与当地医生握手问好。


霍启刚还表示,儿子在逐渐懂事阶段,要让他了解一切,精神是要薪火相传的。




股神巴菲特曾说:“吃苦,会让人一生受益。”



巴菲特不只这样说,也这样做,他教育孩子从小自食其力,让孩子步行上下学,家里的豪车从不去接送,孩子大学毕业后,他就不再给零花钱,甚至创业,巴菲特也不肯出钱。以致后来股神的儿子悲惨到去银行借钱,一度成为坊间笑谈。



有远见的父母,都像霍启刚、巴菲特这样,舍得让孩子吃苦,因为他们知道:



养育子女,不是眼下的吃饱穿暖、百般爱护就是对孩子好,父母不可能呵护、照顾孩子一辈子,爱孩子一时,不可能爱孩子一世;



人生不可能一马平川,真正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可能的情况下,让孩子从小吃点苦,多经历多体验,会拥有有面前风雨人生路的勇气和能力。



02



前些日子,《留学2年败光200万 22岁男生弃学成“巨婴”》这篇文章引发热议。

22岁,正值青春韶华。



可对家人来说,22岁的晨宇却成了全家最大的愁事——



从小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


18岁出国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元,却连预科都没毕业;


回国后,到大专院校求学,不到俩月就弃学回家;


终日沉迷游戏,和家人仅有的交流,就是要钱,吃饭是奶奶送到跟前,甚至一口口喂……



说到他的成长过程,身为企业高管的妈妈泪流不止。



类似的还有好多,从小被溺爱长大的孩子,吃不得一点苦头,经不起一点世事变化,稍有风吹草动,就退缩不前,回家啃老。



比如有的大学生,找工作眼高手低,非“钱多事少离家近”不可,工作累点忙点,就叫苦连天,辞职回家,不肯出门。



回看这些孩子的成长经历,大多因为父母过度溺爱,该孩子自己做的事,父母插手,小时帮穿衣、吃饭、大了,帮背书包、洗衣服,属于孩子的事,不让孩子负责,过度溺爱,包办代替,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孩子从小不吃一点儿苦,该自己做的不让做,剥夺了孩子良好品格和自我能力发展的机会,



孩子常常出现一种极端的叛逆:什么事情你都操心,我就什么都不做了,索性放弃了自己,把自己的人生拱手相让,不肯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03



不让孩子吃苦的父母常常觉得:现在生活好了,家里顶多两个娃,宝贝着呢。只要孩子开心快乐、尽情玩耍、安心学习就好,吃苦受累?大可不必:


一来,又脏又累,舍不得孩子做,

二来,学习很忙,用不着孩子做,

三来,也没什么活儿,即使有,大人也能搞定,为啥非要让孩子干呢?



在这些家长眼里,吃苦等于虐待、惩罚、对孩子不好,吃苦就是干活,出力、费时间。



其实,吃苦的意义,绝不只“出苦力”这么简单。



“吃苦”是一种心理承受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多做家务、多体验各行业的辛苦是不同形式的吃苦。



1938年,哈佛大学学者对456位少年进行长达75年的追踪调查,最后得出:



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前者的平均收入比后者高20%,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可见,不让孩子做家务、不体验生活,一味娇惯、包办代替,不但降低幸福指数,还让“巨婴”和“妈宝”等不健康人格出现,影响孩子的人生。




04


吃过苦的孩子,更懂得珍惜


像霍启刚这样,带着孩子亲自到农田插秧,孩子切身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当然不会浪费饭菜,



推而广之,不会浪费衣物、生活用品等,吃过苦,亲身体验辛苦,才会知道珍惜。



像上面提到的22岁的晨宇,之所以和家人的交流除了要钱还是要钱,两年败光200万元,连预科都没毕业,



是因为他并没体会到父母赚钱的辛苦和不易,从小娇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一切都应该如此,自然不会珍惜,不懂珍惜。




吃过苦的孩子,更懂得感恩




心理学将感恩认为是积极心理学24种积极人格特质之一,感恩不是指报答,更不是义务和责任。



感恩,指的是对拥有的事物和受到恩惠的一种欣赏、快乐、积极主动的体验。



美国生物心理学家杜雷思沃密教授证实:感恩心理,有助于身心健康。



孩子从小学会感恩,睡眠、心理和整体发育水平都会比不懂感恩的同龄孩子要好,较少出现抑郁等负面心理,也很少参与斗殴等暴力行为,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长大后,婚姻也更稳定。



怎样让孩子感恩呢?



同事的儿子9岁,朋友生日这天,想炒一盘黄瓜给妈妈吃。可他不够高,只好搬个椅子踩上去,往锅里倒油,油l四溅了,他怕被溅到,就戴了副棉手套,接着把黄瓜倒进锅,结果油溅得更高!情急之下,戴上了爸爸的安全帽,全副武装,终于,汗流浃背把菜炒出来。



试想,这个小男孩以后吃妈妈做的饭菜,会不会挑食,嫌东嫌西?


一定不会!



因为他知道,做饭很辛苦,妈妈不但做饭还要工作,真是难上加难,十分不易。

我们常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为什么父母恩情非要自己生儿育女才懂?

如果,孩子决意单身或丁克,那父母恩一辈子就不了解了吗?



想让孩子懂我们,懂得我们的辛苦,就要放手,小时,自己的事自己做,大了,才能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人生负责。



古人说:“习劳知感恩”。



只有亲身劳动,亲手去做,体会生活的不易,了解父母的辛苦,才会体贴父母,感恩父母。





吃过苦的孩子,更有承受力



吃过苦的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孩子,知道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

饭要一口口吃,鞋带要一段段系,系不好要重来,急也没用。



这样的孩子,体验了失败和挫折,内心逐渐强大。



而没有吃过苦,一直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根本不了解这些,内心脆弱、玻璃心,环境稍不合意,稍有风吹草动,甚至别人的一句玩笑,一个嘲讽,就受不了,无法忍受,甚至走极端,放弃生命。



这当然不是父母愿意看到了。



因此,希望孩子未来独立面对人生的风雨,能在父母年老无力保护的时候,自己能撑起一片天,走出一条路,从现在起,就请让孩子吃点儿苦!













亲子|心情|阅读|美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亲子教育专家

《心理育儿》专栏作者 

资深媒体人

搜狐母婴金牌自媒体

多平台特邀家庭教育主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