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在多伦多的那些事...

翻译 | Plainboy

作者 | Plainboy

排版 | LL

审稿 | cc


有大文豪加持的公寓,在多伦多能卖到什么天价?



近日,多伦多的一处公寓单位挂牌出售,引得一众路人围观。



而这间住宅曾是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故居,当年尚未成名的海明威和妻子在这里住了几个月,他们的长子即出生于此。



公寓位于1599 Barthurst St.,面积大约100平方米,两室一厅,一间浴室和一个停车位,要价73万加元。



每月管理费911加元。



不过要知道,当年海明威租住在这里的时候,每个月只需85加元……


如今整栋公寓大楼以海明威的名字命名,称为Ernest Hemingway 1599。


看来,卖房子的也都想沾点名人的仙气!

 

海明威从1920年就在多伦多短暂居住,并为《多伦多星报》撰稿,但半年左右就回到了美国。



1923年,他重回多伦多担任《星报》记者,一起的还有身怀六甲的妻子,当时居住的就是这间公寓。


没过多久海明威就后悔了。


因为那时的多伦多不像巴黎、纽约和伦敦,生活单调乏味,晚上连个喝酒的地方都没有。



为此海明威曾写信向朋友吐槽,多伦多晚上连喝杯酒的地儿都找不着,写作完全没有了灵感。


加上和星报的老板不对付,海明威在多伦多只待了4个月就拖家带口回到了巴黎。


两年后,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发表,海明威一举成名。



海明威曾在《丧钟为谁而鸣》里写道:


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之奋斗,而我只同意后半句。


20世纪的美国文坛,大师辈出,而海明威绝对是一颗闪耀的明星。


论精彩程度,他的人生丝毫不逊色于他的小说。


童年


与日后“不疯魔不成活”的人生经历相比,海明威的童年略显平淡。



母亲是个音乐发烧友,一身的艺术细菌;父亲是医生,常常带着小海明威去野外钓鱼、打猎。


可以看出,海明威的性情显然得益于父母的熏陶。


崭露头角


高中毕业那年,海明威第一次展现与众不同的才华。


18岁的海明威无意上大学,而是选择到《堪萨斯城明星报》做一名实习记者。


他简练有力的文笔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实习不满一年,19岁的海明威应征入伍,奔赴“一战”战场。



在那里,他第一次亲见战争的残酷和死亡的恐怖,这给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后来他在战场负伤,在米兰养伤期间爱上了比自己大7岁的护士艾格妮斯。这段感情无疾而终,但爱人的形象留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里。



康复后,海明威继续给报社写稿,20岁那年遇见自己的第一任妻子海德莉,次年与之结婚。


帅小伙一枚!!!


婚后,海明威与妻子来到巴黎,这是他们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地方。


上世纪20年代的巴黎可谓一席流动的盛宴,文学艺术爱好者聚集于此,出现了很多日后熠熠生辉的人物,比如,菲茨杰拉德、T. S.艾略特、毕加索……当然,还有海明威。

也就是在巴黎,他写出了自己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


不疯魔不成活


1928年,与首任妻子离婚,29岁的海明威离开了巴黎,和自己的第二任妻子宝琳·菲佛结了婚,并来到了美国最南端的西礁岛。


但岛上的生活太顺遂了,不安分的海明威总要找点刺激。

1933年,他跟随一个狩猎旅行队前往非洲打猎。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海明威跑到西班牙做了一名战地记者。


采访期间,他遇到了新欢,爱上了女记者玛莎。


1940年和妻子宝琳离了婚,随即和玛莎步入婚姻殿堂。



就在这一年,《丧钟为谁而鸣》出版。这本书记述了战争的惨烈,表达了对战争、对人性的思考。



老人与海


海明威最后在古巴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时光。


陪伴他的是第四任、也是最后一位妻子玛丽·韦尔什,他们于1946年结婚。



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就像《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一样,硬汉海明威向全世界交出了《老人与海》,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1961年,因为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海明威在家中饮弹自尽,终年62岁。


海明威已然长逝,海明威作品不死!

 

Ref:

https://www.ctvnews.ca/lifestyle/toronto-apartment-where-ernest-hemingway-lived-about-to-go-up-for-sale-1.4372277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