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的贝聿铭:我还是建筑师,只是不再年轻

30年前的3月31日

竟有一位中国老人

在卢浮宫前建起一座巨型的

玻璃金字塔!

这座像钻石一般的金字塔

征服了法国人

彻底“复活”了800岁的卢浮宫

更作为法国的著名地标

惊艳了全世界!

可很多人或许还不知道

设计这座世界著名建筑的中国老人

就是刚过102岁生日的世界建筑大师

贝聿铭

这位经历了一个世纪风雨的建筑大师,依旧有着贵族般的儒雅与谦逊。他的作品和他一样,在岁月的洗礼下越发熠熠生辉。

1917年,贝老出生于广州,祖籍苏州,一出生就有强大的背景。


父亲是中国银行创始人,苏州贝氏家族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富了16代的名门望族,是典型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

富贵人家的他,打记事起就看惯了父母的迎来送往,从小就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儿时的朋友经常打趣“你这张巧嘴,不当律师那就怪可惜了。”

父亲则希望他可以从事金融,子承父业。但他却唯爱建筑。


在目睹了远东第一高楼拔地而起的画面时,他就明确了“我要当一个建筑师”

就这样,怀抱建筑梦的他,18岁被家人送往美国读书,不顾家人的阻止,毅然选择建筑。一开始,他在美国宾州大学学习,后来又入了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


但他没想到,这一去就是40年。

5年后,学业结束,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奖项,却因为国内战事,回国计划一再搁浅......在此期间他又进入哈佛大学读研究生。

学习建筑系的他,看到赖特的作品以后便决心继续学习建筑设计,从此开启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1945年后,他加入了地产公司。一开始美国人完全不看好这位黄种人,“中国人怎会设计建筑”、“他一看就是个loser”,大家都在等着看贝老的笑话。


事实证明,这些曾经嘲笑贝老的所谓建筑师都被一一打脸了。

美国国家大气层研究中心

前卫、时尚的美国国家大气层研究中心的设计,让他终于在美国建筑界一战成名,从此项目邀约不断......

贝聿铭与杰奎琳夫人

1965年,贝老被选中设计肯尼迪总统纪念图书馆。非凡的谈吐,第一夫人杰奎琳也成为了他的铁粉。


在挑选出的建筑师候选人中,贝聿铭排在第三位,前两位都是当代建筑界响当当的人物,而彼时的他,影响力显然还不在一个级别上。

但他竟然坦诚地对肯尼迪夫人说自己并不出名,但最好的作品一定就会是肯尼迪图书馆,他的真诚和决心,这让杰奎琳非常欣赏。


贝老觉得,比做事更重要的是,做人

肯尼迪图书馆

1979年,历经15年的肯尼迪图书馆终于落成,外界好评如潮,说这个作品“充分体现了肯尼迪家族的意志。


也正是这一年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并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贝聿铭三个字,一下响彻建筑界。

198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第一位华人设计师

他被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选中修复逐渐衰败的卢浮宫。那时,贝老60多岁。


没有公开招标,而是指定美籍华人建筑师为项目设计师。消息一出,就在法国境内引起轩然大波。更有民众说,这是比卢浮宫被侵略者掠夺更可怕的事情。

1984年1月23日举行的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会议上,十分吵闹,氛围充满了敌意。


委员们疯狂地批评着贝聿铭的设计,不懂法语的贝老并不知道对方说了什么,只是坐在位置上,但他身旁的女翻译却已经含着泪水哽咽着没有再翻译下去。

“普通人接不接受,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自己接不接受,这个比较重要。”这是贝老面对公众质疑时的态度。

身负重任的他一边在设计方面尽职尽责,一边在电视上发表演讲、耐心与民众解释金字塔方案,一边在政要和权贵间斡旋。

“艺术必须要有现代精神”之说,将曾经反对他的名流变成了支持者。连密特朗的政敌希拉克都在电视采访时公开支持贝聿铭的方案。

1989年玻璃金字塔竣工,1993年大卢浮宫计划也基本完成了。

在美国事业蒸蒸日上,可贝老的心中时刻想念着祖国,他和妻子总共育有三子一女,3个儿子分别名为,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寓意就是,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

贝聿铭妻儿一家

虽身在美国,但每每给家中的信件中,都时常提到对祖国的报效之心。

贝老在中国第一个项目香山饭店,也是完成了他多年的心愿。

香山饭店的成功,掀起了中国建筑界对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大讨论。香山饭店也不再只是一个建筑,也为中国设计发展指明了方向!

香山饭店的施工现场

1985年,中银大厦破土动工,贝老说:他要赋予这座建筑以“中国人的雄心”。在他看来,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

1990年,中银大厦就正式落成,跻身当时香港第一高楼,使用面积比旁边的香港汇丰银行的两倍,而造价不及其五分之一。

贝老讲解中国银行总行大厦模型

完成卢浮宫项目时,他很从容很谦虚,可为祖国完成中银大厦后,他毫不掩饰喜悦之情:“我必须说,我感到骄傲,这是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随着1997年香港即将回归中国,这座新大厦所担负的使命不言而喻。

当聊起什么才是建筑时,贝老说:

 

“我不喜欢各种标签式的称谓。对我而言,建筑就是建筑。所谓的称谓如过眼云烟,而真正留存下来的那一个还是建筑本身——各个时代的建筑。”

102岁的贝老,有数不尽道不完的经历和佳作。曾有人评价贝老“贝聿铭是一个难得的跨文化样本,他从东方和西方两种截然的文化土壤中汲取了精华,又游刃有余地在两个世界里穿越。”

华盛顿美术馆

苏州博物馆

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香山饭店、华盛顿美术馆、日本美秀美术馆......贝老70余年的建筑生涯里,倾尽全力只为向世人呈现最美、最极致的设计。

贝聿铭说:“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面对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

优秀作品经过岁月

依旧经典

欢迎参加

民宿头条莫干山游学

点击图片,立即报名↓↓↓

民宿严选 莫干山游学 | 高端民宿游学(5月7日-5月10日)

联系方式:老师 17611060210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