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 | KINFOLK编辑部按照尺寸大小,分类了这些建筑学书籍

1995年,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加拿大设计师布鲁斯·毛(Bruce Mau)发布了他们的经典专业作品,在此,《Kinfolk》编辑部按照库哈斯的分类法,将一些最受欢迎的建筑学书籍分门别类,以隐匿的日本榫卯结构建筑承起开头,再由英国伯明翰市郊一个未来主义城市收尾。


《S,M,L,XL》:重达2.7千克,共1,367页的建筑书籍,把建筑项目(还收录了文章、漫画和随机的评论节选)按照尺寸来划分:从家居领域的细枝末节,到“巨大建筑”及规模更大的城市规划。


设计大楼是建筑师的职责,但要在大楼中进行再建设,让其重新焕发生命,就要看木匠的本事了。在 The Art of Japanese Joinery 一书中,建筑师清家清为读者介绍了令日本传统建筑无比牢固的榫卯结构。他说,这些复杂精巧,往往隐于无形的细节受到万分的崇敬,匠人界发展出了一个关于建筑美与比例的理想标准,专门用来谈论这样的技巧,即“木割”。这已经成为设计技巧中正式的体系,提到构造柱梁的尺寸与空间分配,以及日式障子门滑道的正确比例,都可以使用这个词。



有700种完全不同的榫卯结构,据说今天的日本仍然在使用其中的400种;清家清从中精选了48种,以非常精致和准确的方式进行了呈现。尽管清家清的书在一定程度上揭秘了历史上匠人界三缄其口的木割古艺,但 The Art of Japanese Joinery 并不是一本手把手教你工艺的实践手册(没有任何说明性文字),而是在向匠心独运的精妙建筑细节,以及木头之美与建筑的无限可能性致敬。


通道连接了街道与居所、公共空间与私人宅邸。就像歌德曾经妙手偶得的描述,它们是“令人充满期待的地方”。米兰大概是世界上通道文化最发达的城市,围绕这些从前往往被忽略而且面积有限的空间,发展出了一个独立的产业。原因何在?在 Entryways of Milan 收录的一篇文章当中,建筑师法布里奇奥巴拉比奥(Fabrizio Ballabio)提出了一种假设,认为米兰人变得如此重视住宅的入口,是因为在城市公寓(而非豪华宽敞的家庭别墅)有限的空间里,这是面向公共空间最多的平台,可以借此展示他们的好品位(以及银行账户里不菲的存款)。



艺术导演卡尔·科尔比兹(Karl Kolbitz)和他的摄影师团队记录的通道说明,要是真下定决心表明立场彰显个性,大小根本不是问题。这些面积狭小的室内设计大师之作可谓直击人心:利用花窗和马赛克图案设计出内容丰富的错视画,创造出空间的幻觉;几乎无处不在的大理石,根据所用种类的不同,蕴含的意义也不尽相同。某些匠人的作品经常出现,其中包括吉奥庞蒂(Gio Ponti)极有辨识度的几何瓷砖,以及路易吉·卡恰·多米尼奥尼(Luigi Caccia Dominioni)的球状灯具。


书的封底有一幅地图,详细标出了每个通道的地址。这些通道本来是供人路过的,但到了这里,它们本身也变成了目的地。


拉斯维加斯大道上那些半满半空的停车场和永夜不灭的一波波霓虹灯通常不会让人想到什么值得注意的建筑,但那个区域有着非常独特的城市肌理,算是城中城。在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夫妇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与丹尼斯·斯科特·布朗(Denise Scott Brown)对这里十分痴迷。夫妇俩接受了拉斯维加斯大道街面上的审美(比如“迈阿密摩洛哥”与“山崎贝尔尼尼即罗马式狂欢”等风格),并于1972年将他们在拉斯维加斯的研究成果整合成书,这是一份很有影响力的宣言,就像闪光标识一样引导人们去认识这个世界,也为城里的热狗做了广告,因为书中认为热狗摊也是值得注意的建筑。正如斯科特·布朗在自己的导言中所写,他们的理论“完全颠覆了从前的真理”。



最开始的那一版没有图片来支撑他们的论述。在 Images from the Archives of Robert Venturi and Denise Scott Brown 中,拉斯维加斯工作室选登了文丘里和斯科特·布朗在1968年田野调查时拍摄的很多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商业化的创造力、符号化的流行文化,展示了这所城市灯红酒绿的火热气氛,同时也巩固了夫妻俩初期的后现代论著。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有句话总被现代主义建筑师挂在嘴边,“简单就是更好”(Less is more);而罗伯特·文丘里在这本书里把它改成了“简单就是无聊。”从那以后,这句话就出了名。


Civilia 可以是城市规划,也可以是挑起辩论的抨击之作,或者出色的建筑拼贴作品,就看你问的是谁了。该书出版于1971年,副标题是“城郊人的终结”。书中想象了一个未来主义城市,修建在英国伯明翰略往东一点的地方,那里有一百万居民,拥挤而和谐地住在一起。


作者埃瓦尔·德·沃尔夫(《建筑评论》杂志编辑霍伯特·德·克洛宁·汉斯廷斯的化名)计划将 Civilia 写成一本谴责之书,谴责战后的城市规划者们醉心于郊区的扩张。“如今的需求,不是扩张,而是控制城市发展。”他写道。他还将郊区的房子称之为“愚蠢的小盒子,挤在地面上,像蝗虫一样”。



德·沃尔夫想象出来的那个城市,建筑都向多层次发展,有时候还彼此交错跨越,中间以电梯和步行走廊连接,把密集的居住变成了可能。他用大量的拼贴画展示了自己的规划,都是互相连接的粗犷色块,以不太现实的角度向外凸出。从这里可以看到没有进一步开发破坏的乡村地区,但很少有人真的去到那里。


倡导花园城市运动的先驱,评论家弗雷德里克·奥斯本(Frederic Osborn)把这个构想定性为“可恶至极的谎言”。


所以这一切都只是白日做梦吗?显然对于这个观点沃尔夫不能苟同,“只有在病态思想中逡巡已久的人,才会觉得常识也是疯狂的。”德·沃尔夫坚称。



撰文 / John Clifford Burns、Harriet Fitch Little 

摄影 / Christian Møller Andersen

编辑 / Rong


#FATHERS 夏季新刊 《设计特辑》现开启预售#  

订阅杂志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