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京城》洛杉矶首映 京劇起源故事感動觀眾


  【美新社劉骁宗洛杉矶報道】由中國第五代導演胡玫女士執導的《進京城》即将于5月1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4月28日,導演胡玫女士、編劇鄒靜之,與好萊塢視覺特效藝術家鄭偉、英文字幕翻譯專家周鐵東一道,攜帶此新片于洛杉矶舉行首映式和發布會。


  首映式舉辦地、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矶分校(CSULA)洛克曼演藝中心親密劇院内座無虛席,近300位來自兩岸三地、美國主流的賓朋莅臨聆聽《進京城》主創團隊的創作歷程,并一同觀看這部講述中國國粹--京劇(Beijing Opera)起源故事的大片。


  與華語觀眾一樣,美國主流觀眾也受到極大的感染和觸動,對《進京城》贊賞有加。觀眾們對主人公的故事唏噓不已,更有觀影的小朋友淚奔當場。



  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胡玫女士曾導演過電影《女兒樓》;電視劇《雍正王朝》、《漢武大帝》、《喬家大院》等多部獲獎作品。2018年,也憑借《進京城》,獲得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導演胡玫女士介紹說,《進京城》的演員陣容強大,由富大龍(飾岳九)、馬伊琍(飾鳳格格)、王子文(飾春榮)、馬敬涵(飾汪潤生)、姚安濂(飾江春),和國家一級演員焦晃(飾乾隆皇帝)聯袂主演。


導演胡玫女士也透露《進京城》制作中的艱辛:險些不能與觀眾見面!


  最大一場戲還有三天即将完成的時候,片場發生大火災,《進京城》在内的多個攝影棚被燒毀,道具服裝在内全部毀之一炬。不得不再用3-4個月重新准備手工戲服和道具,再召集演員拍攝。


  總制片人郝亞寧更是因為經費、火災法律糾紛等原因,心力憔悴,兩度腦梗,目前仍在香港治療。


  導演胡玫女士為了讓這部反映戲劇演員的辛酸、京劇起源故事的電影,同時也是制作團隊嘔心瀝血完成的電影(3年編劇6年拍攝)發行,在國内尋遍了大小發行公司,最終說服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擔任中國大陸的發行。


  提到北美的發行,導演胡玫女士表示仍在接洽中,在中華文化、中華傳統藝術逐漸被國際和其他國家的民眾們認識和接受的今天,她對在北美找到合作發行方充滿信心,也希望各界華人華僑、美國主流朋友們給與大力的支持。


洛杉矶首映前,導演胡玫女士、編劇鄒靜之(中),與好萊塢視覺特效藝術家鄭偉(右二)、英文字幕翻譯專家周鐵東(左一)給來賓們講述《進京城》背後的故事和心路歷程。



  導演胡玫女士指出《進京城》編劇工作前後3年,而她也用了5年時間去驗證其故事的真實性。


  她和團隊還親自前往了安徽潛山市,據信是“潛山彈腔”,即老徽調的故鄉。在那里看到了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唯一傳承人,聽到了有些略顯刺耳的各種“彈腔曲調”,看到了“乾隆、康熙”年傳下來的唱/畫本,也看到了清代徽商們給家鄉捐獻的、有幾百年歷史的精致戲服。當地的孩子也許不識字,但是沒有不會“唱曲”的,老一輩人更是将這些古老文化和與之相關的物件視如生命。她在當地新安江邊祭拜了“金雞碑”,也明白了中國電影節最高榮譽獎--金雞獎的來由:金雞乃戲曲之神。那里也是當年徽班順江而下,前往揚州的起點。


  那時那刻,她感受到《進京城》中提到的“靈魂上身”,這些經歷震撼和觸動了導演胡玫女士,她也下定決心一定要拍好這部作品,一定要把《進京城》推向世界。


  導演胡玫女士特别指出,在《進京城》片尾字幕階段,她用大約4分鍾時間與觀眾們一同細數從“同光十三絕”開始的近現代京劇歷史上的歷代宗師,包括周信芳、梅蘭芳等等大家。希望以電影這一經典的方式向他/她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感謝,也希望通過影視語言為傳承中國京劇盡一份心力。



  編劇鄒靜之稱贊《進京城》應該是導演胡玫女士最好的作品。京劇也是“一口京腔、兩句皮黃(京劇前身)、三餐一日、四季衣裳”北京人寫照里不可或缺的元素。


  他自豪地表示,中國的昆曲京劇與西方的莎士比亞有着差不多的歷史,至今大約3-400年的歷史,都具有縱向穿透時間、橫向走出國門的藝術魅力和力量,是世界藝術的經典。所以當他在創作《進京城》的劇本時,也是本着這樣的追求去努力,導演胡玫女士也是本着這樣的追求來執導,希望以此來感染觀眾。



  好萊塢視覺特效藝術家鄭偉是導演胡玫女士北影同班同學,他介紹說《進京城》中有200多個視覺特效,在紫禁城、徽派建築等場景的處理上,活用了電腦特效。他率領的8人團隊,大多是美國人,他/她們對于劇中的服裝、戲劇化妝、男女反串等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



  翻譯講究“信、達、雅”,英文字幕翻譯專家周鐵東從導演胡玫女士的第一部作品《女兒樓》就開始合作、向海外推銷。他指出一部影片的名字翻譯非常重要,《女兒樓》的正确翻譯必須是意譯“Army Nurse”而不能直譯。為了讓海外的觀眾們從片名就能對影片的故事情節有一定的初步了解,《進京城》的英文譯名則是“Enter the Forbidden City”。


首映式和發布會由南加州知名律師郝琦(左)主持。


  《進京城》講述清代乾隆年間,揚州春台班進京為皇帝祝壽時,發生在京城皇宮與曲藝梨園間的恩怨糾葛,并由此揭秘出國粹京劇的300年源起歷史。


揚州春台班的希望之星--武生演員汪潤生(馬敬涵飾)與民女春榮(王子文飾)私奔。


乾隆皇帝(焦晃飾)


被人算計落魄的旦角名伶“九爺”--岳九(富大龍飾)點醒汪潤生(馬敬涵飾)報答鳳格格(馬伊琍飾)知遇之恩。


“九爺”--岳九(富大龍飾)與汪潤生(馬敬涵飾)搭戲《千里送京娘》。


“九爺”--岳九(富大龍飾)以命相搏,終于獲得乾隆皇帝的賞識和御批。


揚州春台班赢得御批得以留京,鳳格格(馬伊琍飾)不得不與汪潤生(馬敬涵飾)訣别。



  歷史上,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内開始快速發展,之後在中國近代得到空前的繁榮。京劇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京劇也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同光十三絕(部分)


前四大須生


四大名旦


四小名旦




來源:美新社

谢谢阅读

北京观澜书院:bjglsy

战略家思想家:zhanluesixiang

搜索以上公众号或者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即可快速获取更多更有深度的文章!


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北京观澜书院的观点。 部分文章在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tg1911@126.com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