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要穷养还是富养?43中老师给出终极答案,太有道理了!

“女儿要富养,这样眼界开阔,成长中不会轻易被诱惑;儿子要穷养,则是磨炼意志力,培养他的责任感,将来可以挑起重任……”


生活中,你也被上面这种“穷养男富养女”的言论洗脑过吗?想不想知道,在教育工作者眼里,对此又怎么看呢?


下面就是一位来自石家庄第四十三中学,从教30多年的班主任老师的感触和分享,相信看完你会对这个观点有新的认识。



我们学校43中,是私立学校,学费比较高,大多数孩子的家庭收入也是比较高的。


十几年前,我教过一个女孩儿,他父母和祖父母都是业内高管,家庭条件相当好。她有一个习惯:


一到大课间就会到走廊里把开着的灯一一关掉;体育课后大家一起到洗手间洗手,她会在同学们梳理头发时,帮她们关掉水龙头。她说:天亮了开着灯太浪费;不用的水龙头滴着水太浪费。



再后来,我观察过我任课的另外一个班上的两名班长和他们的爸爸妈妈,非常有趣:


男生班长阳光帅气率真热情,总是穿名牌,用名牌。他妈妈坦然地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穿得舒适一点、体面一点,没有什么不好。


班上一个同学重病需要筹集巨款,这名男生悉数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他的妈妈也几次慷概解囊。



女生班长家里条件也挺好的,但她朴素大方、周全得体,手表、衣服、鞋子都是妈妈从批发市场或者早市上买来的便宜货。女孩儿总是自在地说:没啥呀,有什么区别吗?


同样,在为同学筹款的时候,她也毫不吝啬,她爸爸还专门为我们的公益活动写了一首诗——《期待四十三天》。



他们分明是穷养男富养女的反例,他们的父母甚至没有太过考虑孩子成长中物质条件有着怎样的作用,至于“穷”着生活还是“富”着生活,只是他们的一种习惯,自自然然,也自自在在。



坚持富养女儿的人,认为富养了的女儿就不会被一块蛋糕哄走。这个逻辑显然是说不通的:如果富养是为了不被一块蛋糕哄走,那被几块蛋糕哄走才算富养成功呢?


诸如此类,听上去不过是想用富养的女儿去交换一个等价的“物质男”而已而我们的“物质男”又偏偏是被穷养出来的,很难舍得在物质生活上投资。真是好不矛盾!


尤其是那些把自己的生活水平降低到温饱线,去为女儿创造公主式的生活条件的爸爸妈妈,最后究竟换来了女儿的高贵气质还是虚荣矫情,都极不确定,能否钓到“金龟婚”更是未知数。



那么穷养男呢?是不是穷了生活就可以砥砺精神和心智呢?想想也觉得哪里不通:


难道一个家庭里要执行两套生活标准,穷孩子富大人?那么穷养有没有一个时间节点,穷养到几岁就可以了呢?


再者,大人的精神是不是也需要穷养来砥砺一下呢?大家一起穷怎么样?这似乎更不通,父母努力工作赚钱的目的不就是提升家人的生活品质吗



所以穷养男孩儿,这样的家庭想想就尴尬。


而且,所有穷养的孩子就都品格坚毅、品性优良了吗?当然没有,要不然“面币吃面”的“赵德汉”们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几年为什么又开始出现“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讨论?


侯勇饰演的《人民的名义》中小官巨贪的赵德汉


也有人说穷养是为了给孩子挫折教育,这个更奇怪了。难道孩子日常的考试、种种辅导班和兴趣班的奔波忙碌、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就都是一帆风顺的,就没有挫折以资学习,非得要人为地制造一些挫折给孩子?



经济上的贫乏或富有不能从根本上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而父母对于财富的执着或者对贫穷的恐惧和耻感,则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古训“穷养男富养女”的“穷”和“富”,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经济上的贫富,在现实生活里,也不能按照性别做明确区分。因为社会进步到今天,男女两性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以及在家庭里所承担的工作已经大体一致。


所以对男孩儿女孩儿的培养目标也是大体一致的。



我们再来看看前面讲到的三个性别不同、性格各异的孩子,他们身上有着相似的东西:精神富足、个性独立、品格坚毅。


穿名牌的不为炫富,极节俭的也不觉匮乏。我观察到的那些和他们具备一样特点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在很多地方也有相似之处,大致可以总结为这样几个方面——


1


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


孩子会从父母相处的模式里习得与自己、与他人、与困境相处的模式。良好稳固的夫妻关系,是孩子安全感的主要来源,是孩子形成稳定有序的内心世界的重要土壤。


央视播放的纪录片《镜子》曾在朋友圈刷屏,看几个孩子声嘶力竭、面容扭曲、充满仇恨,看几个家庭剑拔弩张、硝烟弥漫、充满隔膜,实在太沉重。



在18岁高三学生张钊的记忆中,爸爸笑的时候很少,“他跟我妈在一起的时候,除了吵架就是吵架,跟我在一起的时候,除了看电视就是看电视。”在和父母的冲突中,张钊几次想自杀。



我们当然愿意所有的家庭都稳定和谐,但是很多家庭夫妻关系并不是那么理想,或者在某些时候不理想。


如果是这样,建议夫妻双方尽量不争吵、不冷战,一旦发生争吵、冷战,事后也尽量用积极的方式去解决。


要让孩子明白:这是爸爸妈妈之间的事情,爸爸妈妈遇到了相处的难题,这并不影响爸爸妈妈爱孩子,爸爸妈妈的恶劣关系跟孩子无关,不需要他承担责任。


切不可把孩子变成自己要挟对方的筹码,或者把孩子拉过来做自己的同盟,无论何时,夫妻双方都要表达出对彼此的尊重。


2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欣赏和信任


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我们爱他生命本来的样子,可是后来,父母的爱常常会附加一些条件:“你不回家我就不喜欢你了”“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你怎么才考这么点分,真丢人”……


我们总是需要他做到什么或者长成什么样子,达到这样的标准,才会爱他,孩子怎么能建立安全感、获得自我价值感呢?



有次家长会时我安排家长发言,一位妈妈的发言稿里有这样一段话:


我从来没有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而责备过她,更没有因为孩子的成绩高与低而更亲近或者冷落她,尤其不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给她脸色看。我希望自己传递给孩子的是这样的信息:妈妈爱你,就因为你是妈妈的女儿,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


这样一种无条件的接纳,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孩子的肤色、容貌、身材、性格、待人处世的方式。我会告诉孩子,我爱的就是现在的她,她是上天赐予我的最好的最珍贵的礼物。


我感觉,这样表达自己的爱,除了让孩子了解她在我心中的地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自我认同。因为孩子小时候常常是通过妈妈的眼睛来观察自己的,只有她感觉到妈妈眼里的自己是可爱的,她才会认同自己、爱自己。


的确,一个生活在这样充足的母爱里的孩子,内心世界会充盈饱满柔,软而有力量,投射到外界的,也必然是丰富和美好。


3


致力打开孩子的眼界


这几年有句话很流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们当然不是鼓励大家盲目去追求“诗与远方,但是爸爸妈妈可以在“诗和远方”里,让孩子看见他人生发展的边界,看到人生的各种可能性。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范围和经历都是有限的,这必然限制孩子的发展,见过越多不一样的生活和人生的孩子,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也就越少,他人生的可能性就越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