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不是清贫的代名词,他靠专利净赚4亿

大家好

这里是惠说知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提起富有的科学家

大家脑海中第一时间想起的都是

已经去世多年的历史名人

而且这些人都是外国人

比如爱迪生、诺贝尔、富兰克林这些

我们和科学家这个名词最深刻的一次回忆

似乎也就只有小时候的那一句

“长大了想当科学家”

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是明星、企业家

难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

在我们中国

就没有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富豪吗?


今天惠说知产要介绍一位

就在我们身边的科学家富豪

他原本只是一个万元月薪的教授

靠着科研成果

净赚4亿人民币

一跃成为了亿万富翁

他就是山东理工大学的教授

毕玉遂

他究竟研究什么赚到了这么多钱呢?

简单地说

他研发了一种新型发泡剂

替代了以前的“氟利昂”等产品

突破了外国人的技术封锁

不仅如此

毕玉遂教授研发的产品

完全不会对地球的臭氧层产生危害

这是外国人80多年一共4代产品都没有做到的壮举

据估计可减少数十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然而这项技术的问世

充满了坎坷

第一次

外国化工巨头打过它的主意

第二次

毕玉遂的实验室硬盘被盗

成果差点被偷

而且因为这项这技术实在过于前沿

充满划时代的意义

根本没法指望本地的专利代理公司

最后国家知识产权局亲自派队协助

才成功申请了专利


大家都知道

以前冰箱的运行都离不开氟利昂

而氟利昂就是最原始的“发泡剂”

但是大家可能都不知道

你坐着的沙发、躺着的床

还有路上的汽车、天上的飞机、地下的管道

都需要用到泡沫

而做泡沫就要用到发泡剂

可是氟利昂对地球的危害太大了

每个氟利昂分子

可以破坏十几万个臭氧分子

而且会在大气中

保存超过100年

1987年

联合国为此特别通过了

《蒙特利尔议定书》协议

规定2030年后全世界范围内完全禁止使用氯氟烃类物质

除了环保的问题

长期以来

由于缺乏相应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我国发泡剂产业一直被国外公司“牵着鼻子走”

一直向在国外企业支付高额的专利授权费

毕玉遂教授就是在这样背景下

下决心一定要研发出一款清洁的发泡剂


为了研究新型发泡剂

毕玉遂专程前往维也纳大学

查询相关资料

可惜他痛苦地发现

外国人的物理发泡法已经非常成熟

想超越前人几乎是天方夜谭

“看了这些东西,我们觉得不能再走他们的路了,因为都有专利的保护,布局是很完善的,等于说人家已经划了地盘,盖了大楼,你再去人家地盘上,帮助人家去完善,从知识产权角度想,你怎么做也是人家的东西,跑不出人家的圈子”。

他决定另辟蹊径

化学发泡剂

可是在一片空白、完全零基础的领域中做研究

充满了种种困难

除了技术方面完全无从参考

钱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考虑到保密的问题

毕玉遂不能发表论文

因此也就无法申请国家科研经费

单纯凭借毕玉遂那些工资

根本撑不起团队的各项开支

后来他去找了朋友借钱

才终于得以继续研究

整个团队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时间

都在想怎么攻克这个难题

毕玉遂本人

除了出差和大年初一

每天都待在实验室工作

8年时间

终于把满头的乌发变成白发


2011年

经过几千次的失败

毕玉遂领衔的实验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

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成功诞生

成功地消息不胫而走

样品刚一研发成功

就有人告诉毕玉遂

有一家外国的化工巨头很感兴趣

想检测样品


3月17日

毕玉遂和儿子以及两名学生

带着2500毫升的样品

来到了外国公司委托的

华东理工大学的高分子实验室做检测

为了保密

整个过程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为了不留任何实验纪录

任何数据都不能不写在纸面上、硬盘中

所有的流程都只刻印在脑中

几个月后

检测报告出来了

这家公司很满意

想邀请他们去德国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不过对方还有一个要求

必须先提供半吨产品

专利 发泡剂 大家 技术 毕玉遂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