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个故事吧。
50年代末,看到国外的高科技在快速成长,作为中国科研力量代表的中科院坐不住了,上书建议由中科院办大学,于是就在北京的玉泉路19号建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0年代末,中国跟苏联老大哥的关系紧张了,边境冲突,首都要戒备,就提出了让高校下放,迁往外地,先避避风头,中科大也在下放之列。
有意去河南,河南明确表示了不欢迎;想和中科院一起到湖北去,湖北安排了中科院就没地安排中科大了;江西已经收留了清华、北大、人大了,收留中科大也困难。
当时各地都挺紧张,粮食紧缺,口粮不一定能保证,搬迁要钱,花巨款引进一个可能随时搬走的大学有点不值得。
这时候安徽说了,我可以。
于是中科大先是到了安庆暂留,1970年,正式在合肥金寨路96号安定了下来,而合肥付出的代价是把合肥师院搬走,让给了中科大的师生。
中科大的搬迁费达到了77万,70年代的77万,可不是一笔小钱。
虽然不是亲儿子,但合肥真的把中科大当亲儿子来养了。
合肥市的第一条供暖线路不是通向政府大院,而是中科大;在那个电力并不充裕的时代,合肥把中科大列为优先于省政府的供电单位,总之就是全力支持。
最终,在局势好转之后,别的首都高校纷纷回城了,中科大就此留在了合肥,养子变成了亲儿子,合肥从此收获了一所中国顶尖大学。
因为中科大,合肥顺带着争取来了中科院的多个研究所,后来合肥也成为了全国的科学中心城市。
这座与“科技”结缘的城市,最近又被翻了出来,被称为中国“最牛的风险投资机构”,当地老百姓说,合肥要干成中国最大的“赌城”了。
不过这可不是心血来潮。别人不想、不敢做的,我都做。风险投资,合肥是专业的,而且合肥喜欢截北京的胡。
合肥截到了京东方,而且是在京东方遭遇“万人嫌”的时候。
京东方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北京电子管厂,比中科大要大五岁,这个老大哥挺牛的,一个厂子,就分走了当年全国电子工业投资的五分之一。
这个老大哥从1957年就开始生产半导体,却始终没什么像样的产品。
1992年濒死的北京电子管厂改制,就成了现在的京东方,京东方进军面板,不仅扭亏为盈,还在2001年在A股上了市,后来收购了韩国现代集团的液晶显示业务,实力大增。
2005年,京东方5代线上的液晶屏出货,结束了中国大陆没有自主液晶显示屏的局面,眼瞅着就要成为大牛了,但这个5代线没赶上好时候,从动工到量产,恰逢液晶周期的低潮,价格就跌了一半,一下就亏了16亿,第二年又亏了17亿。
京东方想推6代线,但是银行和投资人的脸色就很难看了,而全力支持京东方搞5代线的北京也有点犹豫了,他们专门就此开了一次会,会上明确——无力相救。
175亿的大投资,谁来接呢?
北京不行,京东方想找一个财力好的城市落地——比如深圳,这个时候,合肥主动杀出来了,开出的条件也挺好,建厂的地已经备好了,投资的话,深圳能给多少合肥就给多少。
合肥的诚意很大,书记挂帅,市长操盘,加上合肥家电制造业的基础,项目拿下了,175亿的投资,合肥承诺出资60亿,战略投资者出30亿,战投不成的话,合肥保底,剩下的85亿贷款解决。
真是大手笔,要知道当年合肥的财政收入也就才300亿,合肥哪有那么多钱呢?牙缝里面挤吧,地铁先不建了,给京东方6代线项目让路,2009年4月,合肥的京东方TFT-LCD 6G生产线破土动工。
6代线让中国大尺寸液晶面板不必全依赖进口了,也是京东方在挫败后的重大转折。
合肥的厉害之处在于,175亿的投资中,85亿来自贷款,合肥市仅出资30亿,其余的60亿,让机构投资者和市场资金均分了,这就成就了“合肥模式”,三方共摊投资款。
现在,合肥国资委手里还有京东方7.21%的股权、合肥京东方卓印8.35%的股份,算是京东方的大股东之一,最近京东方大热,手里的股权在巅峰时刻浮盈超过百亿。
如果算这笔股权投资的收益,还是太狭隘了,京东方在合肥的投资已经超过了1000亿,如果以10倍乘数来算,拉动的就是万亿GDP,超过了合肥一年的GDP总量。
之后他们又把目标瞄准了大火的半导体,这个拉动效应,可能还要再乘一个10。
但是半导体这玩意儿太难,一不留神就是烧钱无止境,却看不到多少回报的事情,但是如果真的做成了,那也算是突破性的。
2020年5月14日,一款名叫“光威奕Pro”的内存条在京东上架了,不久首批货就被抢空了,而三星、金士顿这样的大厂,“也不着火了,不发水了,员工也不罢工了,产能一下就上去了,价格突然就降了”。
光威的内存不止一款,这个奕Pro为什么这么受关注?因为它的“芯”来自合肥长鑫,是合肥长鑫的第一个消费级DRAM芯片产品,也是国内第一款自主研发的DRAM芯片。
从0到1,在DRAM芯片领域实现了。
合肥很早就要做DRAM芯片,但是这个领域一直是铁板一块,被外国的大厂把持着,一直很难突破,紫光曾经也也想做,但是跟美国、韩国的合作都碰壁了,一直也没干成。
后来日本传来了一些好消息,已经倒闭的DRAM大厂尔必达的前社长坂本幸雄拉着前同事们单干,搞了一个兆基科技,2016年2月,兆基科技和合肥市政府确定合作,打算“两年后在合肥量产DRAM”。
不过,项目很快流产了。
国内的消息显示,2016年5月份的时候,与合肥讨论19nm存储器项目的,已经变成了兆易创新的创始人朱一明,从与外资合作也变成了国内自主发展,后来合肥国资委主导的合肥长鑫成立,506项目算是官宣了。
虽然合作是很仓促的,但是结果却很好。
2017年,这事儿就这么定了,180亿的投资,合肥和兆易创新按4:1的比例筹钱。在招人的事儿上,长鑫也是下血本,从大厂和破产大厂抢人,同期他们从欧洲的破产公司那儿拿到了大量的专利许可,绕过了老美的专利封锁。
后来,就有了合肥长鑫的“中国芯”。
这一笔不仅是赚生意,更重要的是技术的突破,而且凭借合肥长鑫,合肥也算是全国DRAM产业最先进的城市了。
价值投资,学习合肥其实还是有赚头的,你看合肥挑中的兆易创新,从上市时的6块多,已经飙到了最高300多,50多倍的涨幅,羡不羡慕?
不过,看过了百亿投资的惊险刺激,大家还在为合肥的一笔新投资担心。
为啥呢?因为合肥算是“接盘侠”,投资的是蔚来汽车。
在造车新势力里面,蔚来的曝光率一直很大,不过负面消息有点多,蔚来找钱的消息满天飞,先是说北京的国资亦庄国投达成百亿的投资意向,后来浙江湖州又来掺了一脚,但最后都没落实。
现在,合肥与蔚来达成了协议,70亿投资,蔚来中国总部入驻合肥。
蔚来和合肥也有渊源,未来掌门人李斌是安徽人,而蔚来汽车也是江淮汽车代工的。
不过合肥对蔚来的投资,也不是由着他们烧投资人的钱,设置了对赌的条款,如果触发回购,蔚来得按8.5%的年利率支付利息。
合肥这一次能不能赌赢,就看蔚来和李斌的了。
5月底,大众集团落定了两笔投资,11亿欧元给了做动力电池的国轩高科,另外一笔10亿欧元,给了江淮汽车的母公司江淮集团,并且增持了合资的江淮大众。
这21亿欧元(约合168.8亿人民币),合肥都算是受益者,国轩高科在合肥的电池制造工厂,是安徽最大的,江淮则更加直接,合肥国资持有3.89%的江淮汽车股份。
这一回,合肥没花钱,大众的新能源项目落地了。
合肥在赌什么?在赌自己。
话说,合肥的起点真的很低,在建国前,安徽的省会一直在安庆,而建国后,合肥也没有一个“省城”的样子:两条街道、5万人口、几乎没有现代工业、交通落后、医疗落后…….
要啥没啥的合肥,当地人自嘲是“中国最大的县城”。
合肥走好的第一步,大约就是留下了中科大,以及中科大背后的中科院。
2005年,合肥“工业立市”,合肥开始“大招商”,多年的基础学科的科研不是白干的。
能吸引来的,就赶快落地,没来的,就主动邀请,掏钱给地,来就完了,合肥尤其喜爱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半导体、芯片的热潮之前,合肥就开始搞了。
这几年合肥招商局的人,也是全国搜罗,跟沿海城市争抢,即便不能拿下,也要承接一些产业的外溢,做到这份儿上,还是挺令人佩服的。
合肥拿下的“芯屏器合”,没有一样是简单的。
如今,那些投出去的真金白银,也转化成了更大规模的GDP,2006年合肥GDP刚进入千亿,如今距离万亿已经只是临门一脚的事情了,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不含直辖市及港澳台)中,排名第9位。
而“中国最大的县城”如今已经跻身新一线城市,百亿搏万亿,这些风投,值。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