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发现中美科技巨头越来越像 谁在模彷?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网站16日发佈了一篇题爲《美中科技巨头越来越像》的文章,对美中两国科技企业模式趋于相似的现状作了解读。

全文摘编如下:

近几个月以来,美国的科技巨头们正在对其企业结构进行改造。

苹果公司(Apple)正在增加其在电影、支付和游戏方面的参与度,以减少对其iPhone产品的依赖。这很像中国的小米公司,这家公司最初以製造物美价廉的手机起家,随后又将其业务拓展至包括娱乐与金融在内的网络服务。

谷歌公司(Google)向内容、数据中心和设备投入了大量资金,去年的总投资额高达251亿美元。它还通过云服务向游戏业务一掷千金,这让人想起专注于游戏的投资科技集团——腾讯。而脸书(Facebook)致力于将其通讯软件WhatsApp和社交平台Instagram加以融合的举动与腾讯公司的惯用做法也有许多相似。

如果这样就说美国科技企业是从中国玩家的剧本中学了几招未免有些过分,但美中两国的科技巨擘的确在潜移默化当中变得越来越相似。

这会在两大范围——本土与全球——产生影响。

从本土范围来看,便意味着在南亚(尤其是印度)这一美中两国企业基础相当的地方,两国企业会带来相比之前更具竞争性的产品。拿印度来说,腾讯公司将在那里开展与谷歌、WhatsApp和小米在支付领域的竞争。

而从全球范围来看,针对大型企业的对抗将会给联合集团模式的组合争取到时间。就像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即BAT三巨头,它们起家时分别专注于搜索、电商和社交领域。但爲了让用户停留在其生态系统中,阿里巴巴与腾讯尤其在创建更多活动项目上面投入了许多资金,爲的是让用户把一天中的大块时间都花在购物、看电影和体育赛事,听音乐或读小说上面,只用一个App就可实现。

这两大科技公司如今掌握着中国经济中如此巨大的篇幅,并与国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中国政府对它们的权力与影响力感到担忧,正如华盛顿担心硅谷的威力一样。一些金融家与初创企业认爲北京的某些部门甚至在推动这两大巨头的解体。

儘管美国政府抱怨的又是另一个局面——华盛顿认爲本土科技公司缺乏竞争,有政治偏见,并且不尊重数据隐私,但答案有些是相同的。比如,民主党参议员沃伦(Elizabeth Warren)就曾承诺,如果能在2020年大选中获胜,她会拆分掉那些巨头企业。

而对投资人们来说,如今这种模彷带来的最爲紧急的问题就是,美国初创企业在走入公共市场中是否仍会模彷中国同行的路子。

Uber、Pinterest、Airbnb和Palantir正在步人后尘,向中国的小米、美团点评、阅文和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学习。其中一些美企与那些即将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存在着不止一点点的相似:如现金消耗、激烈的竞争、盈利途径不明以及风险因素。

从前美国曾喋喋不休地埋怨中国爱抄袭,而当模彷开始走向相反的方向时,投资人又将作何感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