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必看电影(HD):过了青春这个坎儿,才是真的春天

来微博找我玩吧@知影知视

微信公众号:看最新电影电视

 《过春天》


《过春天》,这部讲述孩子内心世界的电影,就像是一只从森林中猛然跑出来的独角兽,珍贵而又令人惊喜

上映前,《过春天》拿奖就拿到手软——


贾樟柯大力支持下举办的平遥电影节的最佳电影;

多伦多电影节的开幕电影;

第69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

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呢?《过春天》讲的是一个青少年时期的女孩儿在深圳、香港两地上学和生活的故事。关注的是在城市夹缝中生存的孩子复杂而敏感的青春 。他们看似生活无忧,却在两个城市中都无法找到归属感,当茫然撞上青春期,受伤的是那个内心孤独的少年。

女主佩佩的第一个身份,是个单非孩子。所谓“单非”,是指父母其中一方是非香港户籍的孩子。


在2013年以前,香港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宣布来港分娩的家庭所产下的宝宝可以成为合法的香港公民。为了享受当时香港较为优渥的医疗教育资源,数十万的内地父母赴港生子,其中以一海相隔的深圳人居多。


佩佩就是在这个特殊政策条件下成长的一代,她是香港人,但随母亲一同在深圳居住。


她的白天属于香港,享受着香港更为优越的教育资源,拥有许多埋头苦学的内地孩子所想象不到的社交活动和教育项目;


她的黑夜属于深圳,和被抛弃的母亲住在深圳狭仄的城中村里,来往的是最底层的深漂,庸俗而无趣。


所以这其中的落差,给佩佩年轻而困惑的生命带来了强烈的身份认同问题,这也导致她倍感孤独。

很多人对这部电影陌生感,都来自于它那个充满浪漫主义,却也不知所谓的片名上。


什么是“过春天”?


实际上这个词并不是一个曲高和寡的艰涩词,相反,它是一句无比接地气的黑话。


这句黑话来自走私行业:


“春天”指深圳与香港之间的海关,水客们用“过了春天”指顺利带货过了海关。

 

而整个故事,也围绕着一个特殊女孩如何卷入一场港陆走私案展开。



 一 


佩佩自己也不知道该说幸运还是不幸运。


她是一个“单非”女孩,也就是有一个香港爸爸,有一个大陆妈妈。


因为在香港出生,她拥有了香港的永久居民身份,有资格在教育水平更好的香港读书。


但也因为父母的早早离异,让她必须每天从深圳的家出发,过海关去香港上学,放学再过海关回大陆。



故事的一开始其实还算是传统青春片的情节。


无非是很多女孩都会有的样子,迫不及待的想玩,想交更多朋友,想让自己更有钱,可以做更多想做的事。


佩佩想和闺蜜阿jo去日本过圣诞,佩佩本身是不爱旅游的,可她也知道这是自己融入那群香港朋友的最好方式,她需要谈资,所以她必须实现这个愿望。


可也正是因为这个愿望,让她的整个青春都开始慢慢划向黑暗。


为了攒钱,佩佩机缘巧合下加入了阿jo男友阿豪所在的走私团队,利用自己的单非身份和每天都要过关的便利走私iphone,成为了一名职业的水客。





看起来像一个犯罪类型片的故事吧,可恰恰相反,犯罪只是《过春天》的一个幌子。


片子里的走私和《狗13》的找狗,《嘉年华》的性侵一样,都只是一个外化的壳。导演并不是想讲一个少女的误入歧途,

 

真正的内核依旧是一个少女的内心,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少女在家庭关怀缺位。


港陆文化对冲下,寻找身份认同的成长故事。

 


 二 


先说说家庭关怀的缺位。



刘子佩父母离异,父亲是香港的货车司机,母亲和她居住在深圳,靠打牌和一些别的营生维持生计。


刘子佩白天赶往香港读书,晚上又栖落在深圳的家,


被朋友和家人唤作佩佩的女孩儿拿着香港身份证和朋友用粤语嬉戏打闹,


回到字正腔圆、一口普通话的母亲家庭,佩佩紧紧地关闭了房门,隔绝母亲和牌友。



佩佩时常穿梭在高楼林立的香港和深圳,


那高耸云端的夺目建筑脚下是瘦弱微小的佩佩,而佩佩出入的场所却不是那些耀眼的高楼大厦,而是狭窄的底层市民区,


佩佩穿梭其中,完成了关于自己人生的成长


佩佩 春天 母亲 深圳 香港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