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资助孩子买房的下场?北京老汉流浪在温哥华

街上的流浪汉,各有各的原因。文图无关

摘要 |这就是为孩子买房的下场?


邵老汉说,“我卖掉了北京的自住房,2014年在温哥华资助孩子买了大house。我回北京就住亲戚家,在温哥华就住地下室。” 


文/高冰尘  文图无关




2006年 资助独子留学移民


邵先生50年代出生在北京,曾是一所中学的教师,后来不得不辞职单干,组建了一家小型电子类公司。邵先生有个儿子,长得非常有型,不过孩子11岁的时候,邵先生就和他的妈妈离婚了,这成为邵先生一生的隐痛,同时也成为了孩子多年伴随的阴影。邵先生发誓要把孩子培养成人,让他受到最好的教育,以弥补父母离异给孩子造成的创痛。


2006年他把孩子送到了温哥华,为此耗尽了数十万人民币的钱财,尽管孩子学业并不突出,但好歹最后终于移民成功,这多少让老人的心平静了很多,也觉得自己的目的也基本实现了。


2009年  设想卖掉北京的房来温哥华团聚


2009年邵先生第一次来到了温哥华,一切让他感到非常惊喜和亲切,看到孩子终于在异国他乡成家立业,内心也充满了欢喜。孩子要买房,但因为多年提供儿子留学费用,邵先生本身财力有诸多困难。一些亲友也建议他以后办理团聚移民,落户温哥华,这样老了也有个依靠。当然,老人可以卖掉北京的房子出个首付,那样就更加踏实了。当时,也只是一个想法而已。


2012年 卖掉了北京的房  温哥华买房失败


2012年邵先生因儿子的请求,将北京自己住的商品房卖掉了,正式前来温哥华买房,并计划与儿子一起生活。不过,后来老人也又差点变卦,原因是卖房后老人将其部分房款汇到儿子的账户,但是在来温哥华看房期间,邵先生发现儿子将买房款不打招呼挪为他用,邵先生一气之下决定中止买房的计划,这样买房计划也就瞬间落空。



2014年 汇款20万 素里首付大house


2014年经儿子的亲友劝说,邵先生与儿子达成协议,为了稳妥起见,双方商定由老人出头款钱买房由儿子负责还贷,再将老人办理团聚移民一起生活。于是,老人再次将购房头款约20余万汇款到汇丰银行,准备让儿子从该银行申请贷款,老人考虑到儿子的财力有限还贷能力差,所以在看房时就计划着必须要有出租的单位,这样租房费可用于还贷。


最终,他们购买了在素里的一套大独立屋,大约不到80万,老人想这些妥了,即可以以房养房,而且自己也可以从出租的房子中有些收入。如果儿子还贷有困难时老人还可以将租房所得的钱用于还贷,这样也好减轻儿子的压力,自己的晚年生活也会宽松一些,没想到这只是邵先生的一厢情愿。


合同上没有他的名 首付款是赠与


正在邵老先生和儿子在汇丰银行办理贷款之时,坐在自己身边的儿子的电话响了,孩子说BMO银行贷款利息低,希望父亲将贷款计划转到BMO银行。邵老先生想,孩子毕竟在温哥华住了好多年,有些人脉,自己啥也不懂别吃了亏就欣然同意了。


在办理贷款手续时,贷款员说他儿子是新移民贷款不用交购房税,老人不明就里,心里格登了一下,便问贷款人员房子的所有权如何认定?贷款员说可在购房协议上注明首付款是老人所出,这样就能保证老人有房屋的所有权,邵老先生觉得在理,听从了贷款员的建议将首付款转给了儿子进行贷款。


一切貌似办得很顺利。因为邵先生是探亲旅游者的身份,半年期限到了必须离境,想到交房还有一段时间,打算先出境后回来再签购房合同,临出境前他还再次与儿子和贷款员做了沟通,确认等邵先生回来一起签购房合同。


可让邵先生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回到温哥华问及购房合同之事,儿子说购房合同已经签署了,顿时,老人感到非常诧异,既然邵先生买房怎么没有他的签字怎么完成了购买合同呢,他儿子说邵先生已将首付款赠给了他,这样就不用老人签字也能签订合同。


邵先生这才回想到当时为了转银行贷款确实有将钱款转给孩子,可是老人说从来没有说将购房款赠与给儿子呀,银行没有邵先生的赠与文书,又是如何贷款成功的呢?


邵先生提出核实赠与信的真伪并重签合同,但这两个文件,事发4年后他始终没有看到。后来,邵先生退而求其次,要求在合同上必须补上老人的名字,却遭到儿子的拒绝。无奈,老人通过贷款员找到了签署购房的律师讲明情况,回答是合同已经生效,增加名字必须经儿子同意才能补上。这一下子,事情变得非常的复杂,等于邵先生完全失去了他的那部分房产拥有权。


警察驱赶老汉 不准靠近房子50米之内!


互相之间的拉锯战开始了,在父子之间这样的“争斗”实在太过让人感到辛酸。


邵先生的孩子采用电话不接甚至屏蔽电话的做法,就连新房搬家都没通知邵先生,老人实在没办法,只能选择登门找孩子理论,可他儿子报警,老人被警察多次驱赶,并勒令不可以靠近房屋50米以内的位置。


从此,老人成了一名“流浪汉”,北京原来居住的房屋卖了,温哥华付了头款的房子又忽然之间和自己没有了关系,甚至连住的权利也没有了,而且自己本来买房是指望孩子办理团聚移民,一家人能够生活在一起。现在莫名其妙全部落空。由于游客的签证只有半年,他回中国就住亲戚家,来温哥华就租地下室,虽说事己如此,可老人还是期盼着儿子的回心转意,也许哪一天会将老人接回他付了首付的新的家,可是这一等就是整整两年,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了用法律途径解决了。



2017年:签署协议终回家


2017年邵先生通过温哥华的律师给自己的儿子发了律师函,他儿子终于和久违的父亲见了一面,上访经过协商达成了4点协议:1、同意接老人回家永久居住。2、同意将房产证增添邵先生的名字。3、毎月从出租房的所得中给老人1000加币。4、给老人办团聚移民。这一切都写在了纸上,并有孩子的朋友做证,邵老先生想这下子总算把问题解决了。


于是,邵先生撤销了律师对他孩子的起诉,自己只想好好过上几年的养老生活。一年、两年过去了,除了勉强住了进去,儿子对所承诺的条款没有一样落实,每每老人问及承诺的事情儿子都以各种理由推脱,甚至指责邵老先生“白吃白住”还讲什么条件,完全属于想得太多。


老人心里在滴血,明明是儿子在过往的几十年中都是在吃老蹭老,怎么一下子变成了老人“白吃白住”了呢?



邵老先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难掩悲愤的心情。他说:年近不惑之年的孩子靠着出租所获得的利润生活,自己也不出找个正经的事情干,这么大的年纪还常常泡在电脑游戏里面。从出国留学结婚生子到买车买房哪一样不是老人在资助?现在别说儿子尽孝了,就连承诺的协议都说成是废纸一张!


气愤归气愤,哪个父亲不疼儿?老人后来想,算了,毕竟父子一场,何必搞得这样呢,还是老年人先退一步吧。于是,就放弃了几乎所有的条件,只要按照协议、也按照本来自己卖房买房的初衷,将自己用团聚移民申请过来就算了,这样自己生活和医疗还有个盼头,邵先生心想如果办了身份这也算是儿子给自己的回报吧,父子之间的恩怨也就两清了。


2018年底:孩子说“我不愿意担保你移民”


可最终邵老先生终于绝望了。当2019年政府的父母和祖父母团聚移民开始启动申请的时候,他的孩子道出真心话:加拿大法律是办老人团聚需要20年的担保,其中看病和养老的费用全部都需要孩子出,所以他们承担不起。


邵先生一听,这漏洞百出的理由离真实相差太远,政府说的20年担保只是涉及政府福利的部分,和移民拥有的医疗没有关系。邵先生彻底心寒,这不分明就是不愿意帮自己办理团聚申请吗?一气之下,2018年底的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就从他付了首付的家中搬了出来。他再次成了一个“流浪汉”。


期间,虽然也有一些父子之间关于互相纠纷的互动,但最终邵先生认为,因为孩子实在缺乏诚意,最后都是不欢而散。2019年3月中旬,走投无路的邵先生再次来到律师楼,他继续打算通过法律的程序,结束自己的“流浪”生涯。



2012年失败的买房,

埋伏了2015年的纠纷。

大house不是家,有爱才有家。



文/图 加拿大都市报   


往期精彩文章:
40名税局官员搜查温哥华两个物业!海外避税被刑事调查  凉凉
一起走温哥华最美那条路!第4届“都市悠悠樱花行”来了
中国投资者在加拿大买了个酒庄  哽咽流泪:这是个坑!
温哥华最美赏樱地图 拿走不谢!炙热春天 樱花盛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