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那个“苏明玉”,最后怎么样了?(图)

之前的大热剧《都挺好》大团圆结局,大概赚足了一公升眼泪吧。

  但亲情真的需要一场和解吗?



  小编想起了另一个人——一个美国版的“苏明玉”。

  《都挺好》戏剧里的狗血,在Tara的现实人生里也无处不在。

  Tara出生于美国西北部爱荷华州的贫困山区,作为家中的小女儿,尽管有5个哥哥、1个姐姐,但并没有享受到家中的疼爱。

  Tara来自一个摩门教家庭。

  摩门教即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成立于1830年,全球有教会成员1400多万人,光美国就有600多万。

  这个组织鼓吹教徒们追求最自然原始的状态,推崇男尊女卑,对一夫多妻制也十分认同,直到1890年摩门教徒的一夫多妻才被拦腰斩断。

  Tara的爸爸就是一位虔诚的教徒。


  虽然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他也没有去找份正经工作,Tara家附近刚好有一个垃圾场,爸爸就张罗着孩子们一起捡垃圾,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都靠捡垃圾场的旧金属。

  孩子们受伤了也不去救治,爸爸认为神自会治愈肉身,而医院则是魔鬼的使者。

  年幼的Tara一度也对爸爸的灌输信以为真。

  除了捡垃圾、不能看病,爸爸还不准孩子们上学。

  Tara的3个哥哥都是被勒令退学的,Tara更惨,一天学校都没去过。她这童年生活说是被困深山老林,倒是很贴切啊。

  随着年纪的增长,一些原始抗争开始浮出水面。

  Tara开始愈发抗拒捡垃圾了。

  二哥的暴力倾向也开始显现,常常以折磨Tara为乐,对她拳打脚踢,扯她的头发,把她灌进马桶里。

  三哥倒是一股清流,坚持出走去读了大学。

  兴许是看到了三哥的独树一帜,Tara下定决心,如若想改变命运,唯有读书这一条路。

  在三哥的帮助下,Tara开始了漫长的自学。

  好在天资聪颖,她顺利通过了ACT,并成功申请到全美最大的教会大学——杨百翰大学。

  终于,在被困深山16年后,Tara成功出逃,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但这也是新的一场灾难的开始。

  首先是出逃的代价。如此违背父亲的意愿,就相当于跟父母和二哥彻底断绝了血缘关系。

  Tara摆脱了父母兄弟的桎梏,但是,原生家庭带来的烙印又会伴随你一生。

  近20年生活在山里,让她宛若井底之蛙,她是无知的。

  在大学课堂里,她因为不知道“纳粹大屠杀”而被众人耻笑。

  在生活中,她因为不知道上完厕所要洗手,而被贴上了“怪异”的标签。

  当她汲取到越来越多的现代知识与文化,原生家庭从前灌输以及形成的三观就在一次次撕扯她。

  Tara非常痛苦,但她知道得坚持。

  靠着自己的努力,她先是来到剑桥做起了访问学者。

  之后还获得了盖茨奖学金,成功进入剑桥攻读历史学博士,并担任哈佛的访问学者。

  在剑桥的岁月里,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读书上。

  她拼命读书,什么都读,历史、哲学、心理学。人怕什么就会补什么,与其说她补的是知识,不如说她在试图与自己和解,解开自己心中对愚昧家庭的困惑与牵绊。

  为了与自己和解,Tara真的很努力。

  在学术上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这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终于可以抬头挺胸面对过去了。

  她重回深山,再见到父母,讲述起童年的伤痛。

  痛苦的记忆一直在折磨着她,她只想从原生家庭里收获一句道歉。



  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悲剧都能像《都挺好》最后一样大团圆。

  Tara的袒露心扉,换来的却是父亲的咆哮,二哥以死相逼,母亲在一旁沉默不语。

  Tara贪婪地去求知,找到了自我和解的答案,但她发现她还是改变不了母亲的软弱,更改变不了父亲的独裁。

  “我们如何意识到自己被他人的价值观绑架,然后努力挣脱,重塑自我?”

  “如果有一天突然意识到自己与家庭灌输的价值观是对立的,我们该反抗还是妥协?”

  Tara没有等来那场和解与原谅。

  但她把这段经历写进了回忆录《Educated:A Memoir》。该书自去年2月出版以来,就霸榜《纽约时报》,成为《纽约时报》2018年耀眼的图书榜冠军,还入选了比尔盖茨以及奥巴马的年度书单。

  成人的世界里,我们都在学着与过去和解。

  但是,你也有选择不和解的权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