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龙象之争”谁先妥协?洞朗对峙如何收场?(图)

“如果印方拒绝撤出,中方将采取什么措施?”在中印于洞朗(Doklam)地区的边境对峙持续一个多月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7月26日在记者会上被如此逼问。是的,几乎所有人都断言中印这场拉锯战不会诉诸激烈的军事冲突,但是它究竟会否收场?又以怎样的形式收场呢?一对在世界政经舞台上举足轻重又宿命地深陷“龙象之争”想象的大国,究竟谁会先行迈出“妥协”的一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7月26日的回应,重申了稍早前正在泰国访问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的态度。“这次事态的症结是印度边防人员非法越界进入中国境内。解决这个问题,就像王毅外长所说的,是印度边防人员老老实实地退出去,这是开展任何有意义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而针对此次对峙事件的操盘手、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Ajit Kumar Doval)27日至28日访问中国,出席金砖五国国家安全顾问会议,中国的民族主义报纸《环球时报》也在一篇评论文章《高官访不访华 印度都须无条件撤军》中强硬地威胁说,印度近年来民族主义过度膨胀,跳得太高了……如果继续往高跳,只会摔得更痛。解放军正在不断向边界地区调动……有充裕能力在边界地区采取印军阻止不了、新德里政府在政治上难以承受的行动。

而官方的新华社亦“奉劝印方趁早改弦更张,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北京的反应引起了新德里的注意。包括印度时报等主流媒体也对当下的这场对峙抱持强硬立场,并声称印度士兵正在准备在边境与解放军进行长期的对峙。成百上千的印度士兵较解放军更有补给等方面的优势。

至此,双方都如同愤怒的雄性野兽在极力通过吼声让对方知难而退,但在外界观察人士看来,根本不具有发生尖锐冲突甚至擦枪走火的可能。连印度方面也宣称迄今中印军方士兵只是偶尔发生推搡,政治外交谈判的途径是首选。

回头再看双方在这场对峙本身。此次冲突其实源自于中印双方对不丹影响力的争夺。尽管中国与不丹没有外交关系,但是随着中不关系的密切以及中国规模庞大的“一带一路”计划的推行,中国加强在包括不丹在内的南亚地区的存在不可避免。

在此背景下,中国深入印度、不丹夹缝之间,沿多卡拉山分水岭山脊东侧(中方一侧)向南,修通前往洞朗地区最西南的公路,虽无可厚非,但是因为印度一直以来的对华怀疑态度,而不啻为一场冒险举动。

(image)

中印在洞朗地区发生对峙冲突(图源:洞朗地区谷歌地图截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